第七章 好好學習,天天下田(2 / 2)

“某剛才在尋思諸葛小先生之言,也覺得當年讀書時不曾用功,甚覺愧疚。自顧複返咀嚼書中之意,故而失態,請諸葛小先生見諒。”

此刻諸葛亮的臉色也緩和了一些:“哦,還請賜教。”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

裏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李璋語速很慢,一句一句吟誦出來,在場之人皆慢慢細品詩中之意。正切合剛才所講授齊國國相晏子二桃殺三士的內容。眾人的臉色從平淡,慢慢變得驚訝,最後是沉醉其中,吟誦完畢後,眼神變得難以置信的看著眼前這個裸露半截身子的莽夫。若是應答之間,尚有矯揉造作,附庸風雅之嫌。而這頃刻作詩,又切中要害,入門三分的,此人學識必不簡單。

李璋用做賊的眼神偷偷瞟了一眼諸葛亮,小家夥還在沉醉其中,反複在默念詩句。突然,諸葛亮眼眸一閃,拔腿衝到了李璋麵前。李璋猛得往後一縮,差點一句“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就脫口而出了。

隻見諸葛亮一躬到底:“先生大才,亮年幼無知,得罪先生,還請先生恕罪!”

小家夥眼睛裏眼淚都滲出來了,李璋突然有種偷了別人東西,別人還興衝衝的跑來對你說“下次再來啊”的感覺。

“先生大作,亮深愛之,有感三士之慘烈。今逢天下多事,正是能人誌士施展抱負,報效國家之時。先生之作,痛述國失良將,亮感同身受。此作,亮銘記於心,必日夜誦讀。亮請教先生高姓大名,他日有緣必登門求教。”

感同身受。。。。。。你必須感同身受,這詩就是你寫的,你還一天到晚的吟個沒完。當然,不是現在。

和眾人討論了一番之後,學生散去。隻有司馬徽和李璋二人。

“李壯士,貴兄弟大病初愈,不易遠行。若不嫌棄,便在莊上小住,老夫授課時也可多多請益。”

“那就多有打攪先生了。”李璋也毫不客氣的答應了下來,送上門的白吃白喝免費住宿,在這個時代可不常見,為啥不要呢?其實打心裏頭,小五養傷是一方麵,在這安靜的莊上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將來是另一方麵,還有就是活抓了一個半成品的諸葛亮,《三國演義》裏的第一牛人,非得好好觀摩觀摩不可。

在莊上白吃白喝了幾天之後,李璋和小五穿著鏡奴從農戶家裏淘換來的衣衫,在莊外開始閑逛。

水鏡山莊莊園雖小,周圍卻有這近百畝的田地。這都是司馬徽的產業,名士也是人,雖然仙風道骨,但是也不會光合作用。自然也是要穿衣吃飯的,老頭自己肯定是不會下手去種田的,這近百畝的田地都分與佃戶耕種。

此刻,稻香撲鼻,一片金燦燦的美景。其實隻要不打仗,老百姓的日子還是過得下去的。農人們也開始收割稻子,白吃白喝了半天不好意思,李璋和小五也拿起工具一道下田收稻子。

村裏人都覺得這兩個健碩的家夥是把幹農活的好手,特別是長得眉清目秀又健壯如牛的小五,惹來周邊幾個村姑異樣的眼光。李璋甚至覺得小五天生就是個耕田的料,給他個犁耙估計耕牛都可以宰了賣烤串了。

一身臭汗,李璋卻覺得渾身舒坦。抬頭看著湛藍的天空,不由的思索著什麼。

“對了!”

把割稻子的刀塞到小五手裏,李璋飛快的往附近的村莊奔去。

“莫不是那莫莉就在隔壁村裏,大哥也太急了點,不能等晚上麼?”看著李璋漸遠的背影,小五不由搖了搖頭,接著蹲下來,繼續一把把割稻子。

直到天黑,李璋才拉著一車鐵件,木板到莊子。小五探頭探腦半天沒看到有莫莉,卻被李璋拉住,叮叮當當敲打著鐵釘木板,忙了小半夜。

一夜無話。

到了第二天清晨,水鏡山莊的人都發現莊主哪裏多了一個大木箱,筋肉小夥拿著大捆稻子這頭擱進去,用腳有節奏的蹬著下頭的木板,金燦燦的稻粒就從大木箱另一頭冒了出來。。。。。。

大家夥都不覺看呆了,還有這般操作?尤其是那小屁孩子諸葛亮,纏著李璋非要抱他起來,他要親自帶打穀子。李璋抱著這水蛇一樣扭來扭去的小屁孩,生怕用力過頭把他小胳膊小腿給弄折了,又怕沒抓緊把孔明先生掉進打穀機裏去了,後邊就不用寫臥龍先生什麼事了。畢竟上一輩子李璋就差點把自己手指交待在這玩意裏頭,所以對這玩意結構印象深刻,昨天跑到鐵匠鋪,親手畫出圖子,後邊幹脆自己上手一起錘打,連夜搞出了這套玩意,也算是報答一下司馬徽的搭救之恩,也不枉讓他們白吃白喝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