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講和(下)(1 / 3)

有句話說得好,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嘴巴上談回來的遠不如戰場上打回來的牢靠。

此刻李璋準備在與呂布磨嘴皮子之前最後陰他一下。這下陰完,估計呂布本來想把自己大卸八塊的念頭立刻就會煙消雲散,改為細細的剁碎,再拿來做包子雲吞什麼的。

濮陽城北門內,此刻五百哈士騎已經集結待命。依照李璋的意思,皆是人銜枚,馬裹蹄。一副打槍滴不要,偷偷滴進村的架勢。

考慮到前兩天晚上剛用騎兵劫了呂布的營寨,呂布肯定會對此更加小心。軍營附近肯定多增派了哨探警戒,所以專門在東門外另外布置了一支哈士騎。

到三更時分,東門的哈士騎偷偷摸摸的開門出城。“不小心”的被城外巡視的呂布哨騎發現,然後偷偷摸摸的從東麵往呂布的營區繞過去。

當濮陽內外安置的哨騎都被這東門出去的騎隊給吸引,或跟蹤上去,或急忙飛馳回營中報信,叫醒主帥,集結騎隊攔截。

大約幾刻鍾時間過去了,感覺對麵的哨騎都已經走了。李璋命人悄悄打開北門,小心翼翼的帶著五百騎出了城門口,一路往北。

往北走了一段之後,出城十餘裏,確認後邊沒有哨騎跟蹤之後。李璋立刻調動騎隊,立刻往西跑了四十裏裏,再往南。

大河滔滔,作為華夏民族的母親河。寬闊在這裏流淌而過,滋養著兩岸肥沃的土地。此刻太陽正在緩緩升起,由於對濮陽的誌在必得,呂布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這河岸上。

大河北岸的渡口此時停靠這密密麻麻的船隻,雜亂無章的停泊到了一塊。河對岸便是呂布出發的白馬渡口。大軍渡到北岸之後,為了方便起見,沒有將船隻收回到白馬渡口。這些船上甚至連船夫獎手都是由士兵兼任的,除了大一點的船上有幾個漁民,艄公。其餘的船上都空空蕩蕩。

守衛這裏的士兵此刻還躲在軍帳裏睡懶覺,原本李璋還因為故意繞路而導致無法趕在太陽出來前夜襲而感到有些懊惱。此刻看著毫無反應的呂軍軍營,和那嫋嫋上升的炊煙。

“正好,跑了一夜,都還沒來得及吃點。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上!”

這次根本用不上箭陣,五百騎馬刀出竅,直接便衝殺進了軍營裏頭。營區裏隻有寥寥數百人把守,很多人還是睡眼稀鬆,沒明白發生了什麼事,將頭探出營帳來看看外邊到底為何突然喧鬧了起來。

一道道寒光劃過,腦袋便直接搬家了。

“速度清理這裏!”李璋一刀將一個奔逃士兵後背開花。“一隊點燃火把,將這營內能引火的東西,統統弄到那些船上去。二隊前去船支那邊,驅趕那些漁民艄公,若遇反抗,以兵士論處,斬殺無罪!”

哈士騎此時如狼入羊群般,無論這軍營裏的呂布士兵有無拿起武器,隻要看到活人直接便是一刀劈下。戰馬踏平營帳,營內拴著的軍馬也被驚嚇驅散,慌亂出逃的士兵分不清東南西北隻想往外逃竄,更給了騎兵們追殺的便利。騎兵一伍為單位,分開追殺逃兵。一條長長的血路從軍營一直延伸到數百丈外方才止歇。

收攏騎隊,李璋從鍋裏撈了一勺羊羹喝了起來。

“這仗打得不咋樣,這羊羹熬得倒是鮮美。忙完的都下馬來,吃點喝點。”此時負責燒船的兩隊騎兵也已經完成任務,回到這幾乎被踏平的營帳裏,就著不多的一點羊羹啃起幹糧來。

河畔處大火衝天,密集停靠在一起的船隻如同一捆捆柴火,連綿不絕一路燃燒過去。。。。。。

“稟君侯!營外出現一隊騎兵!”

又是騎兵。

昨晚三更時分呂布被親衛喊醒,說濮陽有騎隊也出,估計是來偷營。結果呂布興衝衝的聚集兵馬,想趁機將這惱人的騎兵包了餃子。結果那隊騎兵就是繞,偏偏不靠近營區。當自己派出騎兵前去追擊攔截,那騎兵又連忙折返,分散逃回濮陽去了,呂布隻恐有詐,便停止了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