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談正事(上)(1 / 2)

太守府大堂裏已是人聲鼎沸,慶功的宴席從日落時分一直進行到了深夜。

當閑雜人等退去之後,做東的曹操有意識了留下部分赴宴的人員。李璋目光所及,除了自己和郭嘉之外,皆是曹操原來的心腹。武將除了獨眼龍夏侯惇,還有曹仁、曹洪;謀士為荀彧、荀攸叔侄。

“今日歡宴,一是為世民慶功。二是日前操接獲消息,言李榷、郭汜二賊反目,天子已出長安,欲還都洛陽。昔日毛孝先曾向操諫言‘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而蓄軍資’。今日幸得世民、奉孝屯田之策,今春濮陽、鄄城等地皆已開墾播種,時日風調雨順,今秋必有大熟,大軍再成指日可待。然天子還都之事,操委實不決。不知諸公有何教我?”

李璋從腦海裏回憶了一下這一段曆史,假如沒有因為自己的到來而引起變動,現在還是興平二年(公元195年)的八月。郭汜和李榷鬧掰了之後,在今年七月的時候與楊奉帶著獻帝便想還都洛陽。現在應該還是在長安附近,直至郭汜和同行的楊奉起了內訌,相互廝殺,還都的兵馬一直還滯留在新豐(今日陝西臨潼,當年楚霸王擺鴻門宴的地方)。

現在的小皇帝離陳留還差了上千裏地,能不能繼續往東走還是個問題。曹操這麼早就提及此事,看來是早就在關注長安城裏的一舉一動了。

“不知天子鑾駕今至何地?”荀攸首先打破了現場的靜默。

曹操搖了搖頭:“尚未探清。隻知已離了長安。”

一旁的荀彧說道:“天子蒙難,我等身為漢臣,當勤王救駕。然而天子此時仍在西涼賊軍之手,與我地隔千裏。我軍又屢經大戰,不宜輕動。若有不測,不但危及天子,我軍亦有覆滅之虞。不若靜觀其變,若天子鑾駕順利出了函穀關,主公再發兵迎奉不遲。”

荀家叔侄一直是以漢臣自居的,這也是他們願意輔佐同樣以漢臣自居的曹領導的原因。李璋看了看曹操的表情,似乎對兩叔侄的言論早有預判,不置可否,仍在等待著其他的意見。

“不知奉孝有何見教?”

相比兩個“保皇派”的意見,曹操似乎對一旁沉默不語郭嘉更感興趣。

“不知曹使君是否想迎奉天子?”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堂之內頓時暗濤洶湧。眾人現在才想起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領導心裏頭到底是怎麼想的。這實在不是一個做下屬該問的問題,但郭嘉此時並非曹操的“下屬”,按照自身定位,他不過是作為朋友,提供顧問谘詢而已。

一屋子的“漢臣”,郭嘉當著那麼多的麵前讓領導先表態,無疑是把曹**到牆角。

荀家叔侄也趁機發問:“不知主公有何定策?”

曹操心裏滿是MMP,難道我還能說不想麼?靜下心來一想,郭嘉並非那種故意讓自己難堪的人,如此發問,必有緣由。

“操世受皇恩,焉有不想之理?此時恨不得肋生雙翅,解天子之危急。”

郭嘉笑了笑:“既是如此,嘉有上中下三策。不知使君是否願聽?”

“奉孝但講!奉孝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