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談正事(上)(2 / 2)

“下策便是,現在使君即刻發陳留之兵,於函穀關外設伏。待郭汜、楊奉等人出關,便圍而擊之,逼二人交出天子。”

曹操皺了皺眉頭,現在陳留可以調動的隻有自己嫡係一萬多人馬,山長水遠跋上千裏到函穀關外設伏,途中需要經過張濟、楊奉的地盤,變數太多,風險太大。

“不知中策為何?”

“中策便是依文若之言,待天子返回洛陽之後,再發兵前往迎奉回兗州。天子若要還都洛陽,非半年之期不可。使君便有時間重新征調糧秣,招募兵馬,不但可以迎回天子,還可順道占據洛陽、司隸之地。”

曹洪附和道:“主公,郭先生與荀先生之言有理。如今我大軍正是虛弱之時,若有半年時間,便可重新編練出數萬兵馬來,加上鄄城的青州軍,擊敗張濟楊奉之流如探囊取物!”

曹操微笑點頭,荀彧和郭嘉兩位當世的智囊看法一致,看來成功的幾率非常大。

“但嘉仍有一策。”

曹操大喜:“先生有何妙計,請快教我!”

“若要迎奉天子,嘉有一策,可不須大動幹戈。嘉已聞悉,匈奴於夫羅單於已暴病身亡,如今的單於乃是其弟呼廚泉。上年關中、上郡大旱,更兼蝗災,匈奴人畜死傷不計,屢屢入內寇略。使君可遣使下書呼廚泉,以金銀糧米為酬,令其自上郡出兵,在函穀關外攔截,將天子護送至兗州來換金銀糧米。”

“匈奴?”大堂之內一片嘩然,郭小夥再次的驚人言論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哼!匈奴賊寇,屢屢犯我大漢疆土。我等焉能與賊同伍?奉孝之言,實在可惡!”獨眼龍第一個跳了出來反對,夏侯惇用手一指李璋:“世民便險些喪命於匈奴之手,莫非奉孝忘了?世民你說,是也不是?”

李璋一開始也被郭嘉的這條“上策”嚇了一跳,靜下心來一想,其實在這東漢的曆史上,匈奴人也一直扮演著如同大明時期“朵顏三衛”的角色。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當時的單於於夫羅便也派了軍馬參加了討董大軍,後因關東諸侯大多都是混子,雷聲大雨點,討董之事不了了之,匈奴人從中沒搞到多少便宜,便散夥而去。而漢獻帝東歸,現在的單於呼廚泉,也曾派了去卑率軍“保護”。

簡而言之,這些匈奴屬於有奶便是娘的角色,誰給好處就幫誰的忙,沒好處就自己來搶。之前自己遇到的右賢王去卑,便是受了張楊的邀請,南下河內來協防曹操。

如此想來,郭小夥的辦法倒真不失為一條“上策”。且不管匈奴人能不能成事,自己這邊隻是開空頭支票,也沒有什麼損失,大不了等大軍集結,再親自下手去搶小皇帝便是。隻是在這情感上,莫說是備受匈奴之害的漢朝人受不了,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自己一時之間也是接受不了。

“保皇黨”叔侄此時反倒顯得格外沉默,細細得考量著郭嘉的建議。從“保皇”這個出發點來看,經誰手去救天子,本質上並沒有太多的區別,隻要能把天子接到手裏,以天子的名義重整漢室江山,和誰合作又有什麼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