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廷尉丞董昭(下)(2 / 2)

董昭撫手大笑:“君侯所言甚是,這‘咬人的狗從來不叫’形容的甚是貼切。”

這在上輩子,也隻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話,但無論放到什麼年代,似乎總是管用的。

“璋是否可以知道,有哪些人冀州使者沒有去找,又或是去找的時候‘恰好’有事沒有見上的麵的?”

董昭回道:“一千石以上的公卿大臣,冀州使者都借故前去拜望過。當然,我的府上使者沒有去,大司農的府上沒有去。大抵是覺得我們二人沒啥大用,不值一顧。”

“哦?如此大的手筆,這麼多的千石俸祿以上的大臣,恐怕見麵之禮也一定不輕吧。不知道誰家收了,誰家沒收?”

“除了興國將軍楊奉收下了禮品,並與使者相聚多時外。

車騎將軍董承,因其女被陛下納入宮中,在宴請賓客之時,與使者當眾見了一麵,閑談幾句。冀州使者的禮物也被他轉手送入宮內,作為其女董美人的嫁資。

太常丞劉備,這劉皇叔官不算大,架子可不算小,不僅在車騎將軍的宴會上不與使者接觸,使者登門拜訪時也閉門不納。

其餘之人都未收下使者一錢的好處,隻是在府內隨意應付了一番。”

楊奉大抵是覺得自己在許都勢單力孤,想找外援。這人的頭腦並不怎麼好,也和領導向來不怎麼對付。但這種人有個好處,好壞都寫在臉上,對於這樣的人,領導反而會覺得比較放心。加上這人還是天子的心腹近臣,如果遷都不久便除掉天子的親信,傳揚出去對領導的名聲會非常不好。

這估計也是楊奉的處世求生之道,隻要你曹操還要裝一副忠臣賢將的派頭,你便不能把他怎麼樣。即便知道你楊奉和袁紹勾結,但名義上,袁紹和楊奉皆是朝廷的大臣,有些往來又能說明什麼?

你曹操越是在乎,便越顯示出你心裏有鬼。

李璋反倒覺得這楊奉有點意思,或者說是大智若愚。知道曹操哪裏怕癢,就專往哪裏撓。

董承麼?現在已是董國丈了。和天子的關係自然是平常人更為親近,地位也比朝中諸人更為超然一些。

但他和曹操的關係處得也不差,至少在很多事情上,他都非常順著領導的意思辦事。和楊奉及朝內其他公卿,關係也是若即若離。事情但凡不是和曹操的意誌相抵觸,此人都非常懂得做順水人情。

這人,領導暫時也動不得,也沒有非動不可的必要。

至於這些見了麵,攀了交情,又不收禮品的人。不過是在騎牆觀望,袁紹和曹操這兩股華夏北方的強大力量,他們誰也不得罪。同時又誰的熱灶都想燒一燒。

這樣的人,恐怕已經被領導記在黑名單上頭了。一有些風吹草動,領導絕對會毫不猶豫的給這些人安上個合適的罪名,給他們一個合適的下場......

而這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