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對於土地的訴求,都會付諸戰爭。南方的土地更適宜耕作,也能獲得更大的收成,但北方的強敵卻容不得他抽身去染指南麵的土地。
糜竺隻是拿出了十萬石糧米,便震驚了朝堂。
但這十萬石糧米對於許都城外那數十萬張口而言,連半年基本糊口都不夠。
向豪族富戶賣地,等同於可以變相的把州郡裏頭的有錢人都登記造冊,繼而順勢清點出他們名下的田畝來。作為中央財政部長的程昱,這點無疑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也帶有極大的風險。
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名義上所有的土地都是屬於劉協的。賣天子的地給百姓,這種事情鬧得不好便是一條殺頭的大罪。
但程昱腦袋裏思考的不是這個掉不掉腦袋的問題,而是若富戶真拿出糧來,買下這些荒田,固然可以解一時之急,但領導的潛在資產便要嚴重流失到私人手裏了。而這十稅一的抽成......
自周天子以來,玩的是井田製,在有限的土地裏,地畫成九塊,中間的田地屬於政府,其餘八塊歸地主,佃農一同耕作,中間的公田等於交稅,那便可以視作九稅其一。
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鼓勵開拓荒田,用以調動百姓耕作的積極性。漢朝沿襲的是秦代做法,而且在早期的時候,田稅非常的低,到漢文帝時期,甚至低到三十分之一。
這種做法在早期非常有效,因為沒有戰亂,老百姓都能專心與耕作,全國上下田畝數量大幅增加。但到了後期,遇到了戰亂和災荒,富戶們便乘機兼並土地,稅賦越低,地主們便越富,最終便導致國窮民窮,豪族大戶稱霸一方。
而現在的兗州,奉行的還是人頭稅,因為田地荒蕪,原本加在人頭上的稅率便顯得格外沉重,加上瞞報的情況,這個稅法不但促使流民增加,對田多的大戶也起不到效果。
“十稅其一,恐富戶們不肯。而且眼下營裏有的是人力,主公也未必願意把土地售與私人。”程昱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李璋笑道:“仲德,你覺得朝廷和袁紹之間的大戰會等上很多年嗎?”
程昱有些迷糊,打不打袁紹和現在的話題有什麼關係?
“眼下把田土賣給本地富戶,這些土地本就是無主的荒田廢土,閑著也是閑著。隻要能養活州內屯田百姓,兵馬軍需便會源源不斷。十稅其一,看上去比原有的田租是多了不少,但算起來富戶們也是白得了這許多田土,隻要有兩年的穩定收成,這買地和交出的稅賦便可持平。開墾的田土越多,四麵州郡遷徙過來的百姓便會越多,這些富戶的佃農便會越多。隻要細心算來,這些人會樂意的。
但事情的關鍵在於主公與袁紹之間的戰爭早晚便要展開,盡快獲得糧米和整備軍馬遠比這些無主田地歸誰重要。一旦擊敗袁紹,北方便盡入主公之手,到時這些區區的富戶,仲德還不是想怎麼揉捏,便怎麼揉捏?數十萬大軍在此,即便他們是什麼世家豪族,土地歸誰所有,還不是主公一句話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