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徐家村(1 / 2)

朱毅從自己遐想的場景裏回過神來,發現韓楚並沒有提什麼建議。

“話說回來,本帥觀韓先生治軍有方,最近和馬家堡幾次小戰,韓道友本部人馬能做到不擾民、不惜命,這是何故?”

“治軍有三寶,嚴整軍紀,優厚待遇,精神建設。”

“此言何解?”

“每到一批新兵,前三十天我隻讓他們做兩件事。白天列隊踏正步,晚上熬夜學認字,十點滅燈休息,早上六點起來繼續操練。”

“不教他們槍法、格鬥?而且一群大頭兵要認字幹嘛?”

“要讓他們不奸淫擄掠,總得把軍紀教會了。沒有思想武裝的部隊,打不了硬仗,靠一群**,推翻不了朝廷。”

朱毅敏銳地意識到一個問題,“什麼思想?”

這是軍權之爭,社稷神器不能假於他人之手。

“是為何而戰的問題。現在義軍奮起,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終歸還是不知道為什麼要打仗。要讓他們知道,他們要去推翻貪腐的朝廷,解放處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

朱毅眼底不易察覺地掠過一絲異色,“先生可是為我軍立了軍魂。”

“談不上立軍魂,終究還是要為大帥所用,畢竟供養這樣的強軍,耗費的財貨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朱毅心底剛剛升起的忌憚消退了少許,也對,人事權和軍餉都牢牢控製在他手裏,韓楚再怎麼折騰,也翻不起天來。

隻是要開始防備他功高蓋主了,畢竟韓楚能力傑出,又有這麼一批本部人馬,取得戰功的速度非常快,那群想建功立業的莽夫,肯定會拚命擠進韓楚的體係,到時候兵權易主,那就不好玩了。

“韓先生如何看待馬家堡?”朱毅問道。

“馬家堡手底下唯一重鎮,就是他們本堡。那是他們馬家幾百年的基業,易守難攻。幸好規模並不大,慢滿打滿算隻能容納一萬兵甲。”

續道:“請大王親帥精兵兩萬,乘他們不備,將整個馬家堡圍起來。我帶著騎兵在外麵打援,待掃平其他地盤,再合兵一路。”

“滅了馬家堡之後,韓先生需要什麼封賞?”

韓楚笑了笑,又是一次試探。

“滅了馬家堡之後,大帥就是蘇州之主,進可奪天下,退可討封王。韓某人就不掌軍權了,學學項老哥,重新做個俠客就好。”

朱毅意味深長地說道:“韓先生走了,還有何人能獨當一麵?”

劉軒文終於能插一句嘴,“我門下有一人,名叫洪嶽山,善騎射,識兵甲,能當大任。”

韓楚笑道,“那便最好,這次出擊,我本部的兩千精銳步卒就交給他指揮,配上大帥的攻城器械,打幾個大戶人家的莊園試試水。”

劉軒文笑了,他手底下一連出了兩個能人,名聲打起來了,以後就會有更多的人投向他。

朱毅笑了,兵權收回來,他睡覺也能安穩許多。

韓楚也笑了,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

馬家堡除了本堡之外,還有許多大型村鎮支持。

不要小瞧了這些村子,他們名義上是村子,實際上全村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宗,姓同一個姓。

一個大村莊就是上千戶人家,近萬的人口,村子沒有圍牆遮蔽,裏麵卻是森嚴堡壘,選出上千青壯鄉勇,配上馬家堡的兵器,便是一隻不可忽視的力量。

像這樣的大姓族宗,馬家堡手下足有六七個。

其中以徐氏、趙氏、王氏三宗人數最多,最為悍勇。

平時為了一條水渠,就能弄出上萬人群毆的場麵,傷亡接近數百人,地方官府都管不了。

通往徐家村的土路十分泥濘,一支吹吹打打的隊伍在上麵艱難前行。

隊伍中間,八個壯漢抬著一架藤椅,藤椅上麵坐了個紅衣美婦,她後麵打著一麵旗幟,上書“玄清道極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