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三件事(1 / 2)

沈老戰戰兢兢仔仔細細的清理掉硯上剩餘的封泥後,長出一口氣道:“這是後人為了保護古硯燒了一層封泥,這個是真正的古硯啊,小譚,快去打一盆清水來,要用木盆。“

小譚這才如夢初醒,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剛才看不上眼的東西,突然就變成了這麼難得的寶貝。

老人家像捧著自己做了一生的美夢一樣,將子石硯清洗幹淨,欣賞它的全貌。

方形古硯呈青紫色,長21厘米,寬10厘米,厚2厘米。正上雕著一對鶴,振翅欲飛,削端有一方形小水槽,研磨處微凹。硯底邊緣微有弧狀,四角有略為突起曲形硯腳。正麵右側有一鴝鵒眼,左側摹刻有陰文篆書“德有鄰堂”四個字,左下方落有一個行草的“軾”字,並有藏寶篆書小印一方。背後題著“其色溫潤,其製古撲,何以致之,石渠秘閣,永宜寶之,書香是托”二十四個生動的行楷。右下方“後朵閣瓦”四字簡單刻板,極可能是製造此硯的作坊,時間為元符三年仲秋。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這是宋微宗趙佶即位之年。

老人越看越激動,手都抖了起來,翻來覆去地念叨著:“這是蘇東坡的真跡,真跡,這是東坡之物啊,東坡古硯...我竟然見到了一方真正的東坡子石硯,無價之寶,無價之寶啊......“甚至念著念著聲音嗚咽起來眼眶通紅,一時竟老淚縱橫。小譚不得不上前輕輕扶住老人,免得他過於激動。

其實,這方硯雖珍貴,也稱不上無價之寶這四個字,隻不過在沈老這樣的藏友眼裏確實是無可比擬的。

看著老人激動的樣子,伍月不禁莞爾,人都說沈老愛硯成癡,果然沒錯。

過了好一會兒,沈老才略略平複下來,聲音顫抖著說道:“小...小姑娘,這東西實在..實在太珍貴了,你父母呢?你年紀還小,我...我得跟你家大人商量一下,看能...能不能轉賣給我,能告訴我你父母是誰,家住在哪嗎?或者告訴我你家的電話是多少?”

沈老是業內出名的誌誠君子,被好多人視為古玩界的泰鬥北鬥,尊敬有加,不隻因為他高超的鑒定水平,還為著沈老的信譽,一生出名的童叟無欺,從不說假話。

換了旁人,麵對這樣的寶貝,這樣的機會,或許會不承認這方古硯的價值,然後隨便用一千幾百塊打發一個小孩子。但於沈老絕不可能!

他現在自然不放心把這麼寶貴的東西交給這麼一個小孩子,萬一古硯有所損傷,就真是暴殄天物了。但也不能直接和這樣的一個小孩子做交易。

“沈爺爺,您直接跟我談就好了,這是我自己淘來的東西,我自己能拿主意的,您說的話我也都聽得懂。”即使沒有上一世的記憶,伍月也能斷定沈老是個可信的人,包括旁邊他的弟子譚銘。

他們倆,一個國字臉麵,眉濃而齊整,眼雖不大卻明亮有神、黑白分明,鼻直端挺,顴骨飽滿,嘴闊容拳。一個臉圓有肉,濃長眉毛,大眼隆鼻,唇厚牙齊,臉上無痣,奴仆宮處豐滿。都是可靠之人,絕不會見利忘義,出爾反爾。

須知國字臉形,為人寬厚。眼大有神,做事清明。眉毛濃長,不玩心機。鼻子端挺,為人剛正。顴高圓豐,有利有名,不過多數要等中年後才能發達。奴仆宮處豐滿,又表明為人講究義氣,會為了朋友兩肋插刀。而嘴唇削薄者,則寡義薄情,兩腮無肉者,見利忘義。

伍月心裏悄悄打定了一個主意。

“那..那你能不能把硯台賣給我?“伍月雖然信任,沈老卻有些遲疑,他活了六七十歲還從沒跟一個八九的孩子談過生意。

見伍月抿嘴一笑,輕輕搖了搖頭,似乎有拒絕之意,沈老著了急,脫口而出:“我給你十五萬,不,二十萬,二十五萬!“好像忘了麵前的是個孩子。其實這個價格已經遠遠超過了這方硯當時的市價了。隻是對於沈老而言‘千金難買心頭好’,若不是,他現在最多湊得出二十五萬,為了這方難得的寶硯他還會再加。

不過,沈老理解錯了伍月的意圖。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金山再好,也不如點石成金的手指頭。未雨綢繆勝似臨渴掘井。釜底抽薪當然好過亡羊補牢。

“沈爺爺,我知道你喜歡這方硯台,想要買下它,我不想賣給你是因為,隻要你能答應我三件事,我就把這方硯台送給你。“聽到小伍月說話語氣這樣沉穩老成,沈老才正視起這個丫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