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禦馬嶺。一支鏢隊正行走在嶺下的山路之上。
幾十輛大車組成的鏢隊浩浩蕩蕩。當先的一輛鏢車上,插著一杆大旗,迎風飄揚。大旗之上,書著兩個大大的篆體字:“振威”。
這支鏢隊,正是王振威的振威鏢局的鏢隊。
打從有鏢局這個行當開始,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鏢局曾經用過“振威”這個名字。但自從王振威的振威鏢局開始在關中一帶行走,關中地帶以“振威”這兩個字為名的鏢局便越來越少了。
時至今日,莫說是關中地帶,便是整個江湖,敢叫“振威鏢局”的鏢局也寥寥無幾了。隻要提起振威鏢局,大家都知道,那是王振威的振威鏢局。
這倒不是因為王振威霸道,而是因為,其他的鏢局,實在是無法和王振威的鏢局相比。若是他們也用振威鏢局這個名字,隻會貽笑大方。
王振威的振威鏢局走鏢至今,已經有三十六個年頭。這三十六個年頭裏,王振威的振威鏢局未失一鏢。
王振威的振威鏢局,最為江湖人所津津樂道的,有兩趟護鏢。
第一趟,王振威的振威鏢局押運江南各地富商籌集起來的百萬救災款前往黃泛區,路遇橫行關中二十餘年的悍匪馬步飛率數百名馬賊傾巢而出劫鏢。王振威在一個照麵之間,以手中一柄九環刀將馬步飛連人帶馬劈成四片,再率鏢師將數百名馬賊殺散。
將救災款護送至目的地之後,王振威返回關中,身負一張鐵胎弓,單人獨刀,殺入馬步飛的老巢,將其老巢之中的馬賊盡皆殺絕。自此,關中再無馬賊為患。
那一年,王振威三十二歲。
第二趟,前任宰輔文老大人罷相,其子擔心有奸人對其報複,欲請武林高手護送其闔家返鄉。然武林中人雖然敬佩文老大人的風骨,但因為不願卷入朝堂之爭,無人願擔下此責。其子親至王振威的振威鏢局托鏢,王振威接鏢。
王振威攜振威鏢局的鏢師護送文老大人一行,跨六省,過十一州,穿二十七府,成功地將文老大人一行護送回故裏。
這一路之上,王振威箭射前來壞鏢的黑道高手二十三名,刀劈凶人三十七名,其中包括了在河東一帶其名可止小兒啼哭的郎氏三兄弟、河北綠林道副總瓢把子周占江、神出鬼沒的血神樓玉牌殺手一名、金牌殺手兩名、令整個少林寺都頭疼不已的少林叛僧七情頭陀,以及兩名身手極高卻從未在江湖上露過麵的神秘人。數年以後,才終於有人確認,這兩名神秘人,乃是一直呆在天牢之中的兩名刑訊高手。犯人但凡交到他二人手中,就沒有他們拿不到的口供。
這一路殺下來之後,大半個江湖都從此安寧了好幾年。
那一年,王振威四十五歲。那一年,江湖上對王振威的評價是,弓刀無敵。
今年,王振威六十歲整。
走了三十六年鏢,王振威累了。
王振威接鏢,隻接明鏢。走鏢之始,王振威親力親為,每一趟鏢都要親自押送。打出名頭之後,振威鏢局的生意越來越好,王振威雖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親自押送每一趟鏢,但隻要是價值超過萬兩黃金的鏢,王振威依然親自押送。對於這等貴重的鏢,王振威的規矩是,一趟鏢尚未走完時,絕不接第二趟鏢。
這不是因為王振威的振威鏢局賠付不起失鏢的損失,而是王振威心疼弟兄們的性命。
走鏢之人,都是在刀口上滾日子,說不好就會在哪一趟鏢上折了性命。
財帛動人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重利之下,必有亡命。萬金之鏢,已經足以讓許多亡命之徒為之行險了。
王振威走了三十六年鏢,最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一幫老兄弟,如今隻剩下兩位了。就是這兩位,其中有一位還是雙腿皆折,隻能在輪椅上渡過餘生。
而王振威本人,雖然以一張鐵胎弓和一柄九環刀殺下了赫赫威名,為振威鏢局創下了大好基業,他也渾身是傷。每遇陰天下雨,再烈的老酒,都壓製不住他身上的寒濕之痛了。
王振威人也累了,心也累了。
閨女們早已出嫁了。三個兒子也都已成家立業。
老大是個好文的,學問做的不錯,中了進士,如今已經做到五品知府。若是不出意外的話,大兒子今年應該還可以再進一步。
老二好武,子承了父業,隨著王振威走了十餘年鏢,在江湖上也混熟臉了。江湖上的朋友,已經開始賣給他麵子了。
老三生了個精明的頭腦,一不好文,二不好武,卻專喜貨殖天下。折騰了上十年,老三自己也掙下了一份不小的家業,儼然已經成為了關中一帶的一大富豪了。
三個媳婦也爭氣。這些年來,三個媳婦先後為王家帶來了七個孫子、四個孫女。
王振威這一輩子隻娶了一任平妻。老兩口兒打心眼兒裏都看不慣那些三妻四妾的人。三個兒子在他們的影響和威壓之下,也都各隻娶了一房妻室,從不提納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