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朝輝的儒學形象逐步在士大夫們中間得到了肯定。不少人說他的學識水平很可能要成為“內聖”大順朝即將又要誕生一個聖人,這是國家興亡的先兆!
與此同時,他的鎮國公府邸門客眾多,每天下朝的時候有眾多的人前來拜訪。
龍朝輝另一方麵的損失是他沒有了修煉的時間。道家修煉之術他練到了煉罡期,已經快一年時間了,再無突破。和菊英一樣,兩個人都麵臨著丹成期的困惑。煉罡期若踏入丹成期已經非常的艱難,比如一個小兵升到尉官容易,但升到將軍級別就很難,屬於那個位置的人寥寥可數。
修煉時間沒有,他更多的時間將修煉的心法融入到書法之中,這樣,即使在人多的時候,他也照寫不誤,書法的水平越來越精純。內力轉化為書法,讓他練就了字裏藏鋒芒。同時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
浩然之氣長存。
而當這浩然之氣於道家心法結合在一起,讓他有了新的感悟。
這種感悟就是——大象無形。
無形無象、鬼斧神鑿的;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這就是書法的最高境界,也是修煉地飛躍!
由此他猛然醒悟,為何大順朝的武者極其強悍剛烈。尤其是到了武聖級別,講究的是強悍和爆發力,以強對強,以硬碰硬。武功學說也參雜了儒家的釋義。既然要入世就要強悍,氣血生猛為之強。而回首自己研修的道家修煉法門,講究的是以弱勝強,尤其是他的星雲太極講究的是以柔克剛。
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為天地。未有宇宙氣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即氣觀理曰太極。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這是道家莊子的學說。
如果用儒家的至誠和法家的強權,表麵上痛快幹脆,似乎是強者,結果往往過於剛強而容易折斷!
武聖的級別就是這樣,達到了過於剛強的境界,但這樣的境界一旦遇到高手,往往容易折斷,起結果是慘敗不堪。
千百年來,武聖者曾不不窮,但煉至大成者少之又少。
有此他得出的結論是武聖的最高境界不是剛強,而是柔中帶剛,儒家的大成境界暗含了道家的大象無形,大方無隅。剛強之中則有變通才能成功。
這是他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為什麼幾代皇帝禁製學習道家學說。
道家和儒家的貫通,就是大成之後的圓通。
難道武聖的境界遠未達到頂峰?一定還有更高的一個層次,而達到頂峰的必然結果就是他所悟道的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他僅靠儒家的經典和武聖的強悍就悟出了‘武聖’絕不是最高級別。
最高級別的武者應該是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不是練體而是練神!
一種通往修為最高境界的神!
這和道家的學說不謀而合!
隻不過道家講究的是出世修煉,遠離塵埃;儒家講究的是入世修為,達到大成。
最後二者歸為一統。
道家培養的是陰陽之氣,互為調理!
儒家提倡的是浩然之氣,剛正不阿!
到最後的大成境界都在“養氣”二字。
那麼武聖的最高境界不是強悍的換血練骨,而是養氣!
請教了武聖級別的黑豹以後,他更加堅定了自己這個觀點。
武聖還有更高地級別,這個級別被人為的消滅了!
他理解了儒家的入世,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一切皆是為了皇權神器。皇權中所有的人都是儒家弟子,怎麼可能到了大成之境就變得圓通而轉向道家學說呢!
那皇權中供奉的孔孟一代聖人豈不是被老子莊子代替?
為了控製民心,為了皇權神器,生生地將武聖最高境界消滅於無形。
這就不是一代帝王就能做到的!而是經曆了幾代甚至十幾代帝王的控製。
他決定用道家學說冥想武聖的最高境界。
以他‘大象無形’地體驗來體會武聖地最高境界。
那究竟會是一個什麼神秘的境界?
雖然他已經推理得出了那是一個大柔非柔,至剛無剛的大成境界,但終究沒有體驗。
而他用來領悟武聖的最高境界最後定格在一支筆上。
書法的飄逸和剛勁就是冥想武聖最高境界的唯一法門。
-----------------------------------------
“朝暉,一起去修煉啊?”他書房的門推開了,菊英滿臉笑容地走了進來。
看著他正在那裏龍飛鳳舞,時而剛勁有力,時而筆走龍蛇,蜿蜒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