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亂很快平息了。
太子晨被菊英擒獲。媚三娘、十八神行太保、排教大小頭目都死在了這場叛亂之中。這些人夢想著憑借一次叛亂就得到天下,改為正統,豈知天下那有這般容易得到。
龍朝輝樞密院的情報機構可不是吃素的,中秋節他的布防比平時嚴密了許多,他不惜讓菊英出動暗中相助。
城內共有五千多人,城外有七千多人。大約有一萬人的烏合之眾參加了叛亂。
一場戰役隻有不到一千人逃脫。
龍朝輝盤點了下自己的損失。
武聖黑豹被王公公所殺!
一千禦林軍被殺。
嚇死了兩個大臣。
眾人虛驚了一場。
太子晨被押往大理寺羈押,當天夜晚就有一隊皇上親派的禦林軍清洗了太子府邸。
太子家人,丫鬟、老媽子,管家。所有的人都被羈押等到候審。
一夜之間,太子晨淪為監下囚。
第二天,皇上召見群臣頒布聖旨,有升有降賞罰分明。
龍朝輝文治武功卓著,護駕有功授冠文王、資政殿大學士、樞密院長史,同時領黔南節度使。
龍朝輝夫人菊英護駕有功授予一品誥命夫人!賞黃金一萬兩!
四皇子趙才臨危不懼,護駕有功授予文誌王、資政殿學士。
國師王庭相臨危慌亂,蠱惑人心,降職為戶部侍郎。罰俸祿一年。
太子趙晨意欲謀反,革去功名貶為庶民,大理寺羈押候審聽候發落!
王公公協助太子謀反。革去大內總管職務送大理寺候審聽候發落!
眾臣山呼萬歲,大家雖然早就知道龍朝輝肯定又要高升,但沒有想到升的這麼高。
一夜為王。
大順朝以文治武功治理天下,所以文官職位要比武官顯赫地多。這一次龍朝輝沒有領驃騎大將軍的榮譽職位,皇帝讓他做了資政殿大學士,這個職位看似虛職,但非寵臣輔臣不授。資政殿大學士是文人心目中最高的地位,因此在文人眼裏資望極高,屬於聖賢之人。
這一轉變將預示著龍朝輝今後將更多的涉足文人領域,樹立自己的威望和執政體係了,所謂文能治國,武能平天下。這一職位昭示著他今後更多的轉向了治國之道。
雖然還執掌著樞密院長史這個職位,實權在握。但隻是個過渡了,目前皇上還沒有合適的人選來擔當這個重要的職位,所以龍朝輝要兩頭兼顧。
龍朝輝的夫人菊英授予一品誥命夫人是情理中的事。菊英這一次護駕簡直是大開殺戒才將太子晨亂黨覆滅,一等誥命夫人已經是最高的獎賞頭銜了!如果有比這個更高的,皇帝肯定會慷慨地拿出來。
出人意料的是四皇子趙才突然被封為王。這對四皇子來說可是個不小的進步,雖然以前也是王爺,但那是他天生命好身在帝王之家,這一次封王,是朝廷有“編製”的王。再加上他又被升為資政殿學士。這也是一個很高的榮譽。資政殿學士,比龍朝輝的資政殿大學士少了一個大字,一字至差,差之千裏。資政殿大學士隻有一個。資政殿學士可以有很多,屬於大學士的手下。四王爺趙才若不是跟對了人,沒有站錯隊伍,那會有今天的收獲。說不定還是一個寫豔詞的寫手呢!
至於最倒黴的王庭相,因在最危險的場合沒有呈現出宰相風度,反而像個過街老鼠,被貶為戶部侍郎,連降三級也是輕的。而且罰俸祿一年。大順朝官員俸祿非常之高。是高薪養廉的最好朝代,一年俸祿被罰損失很大。他們一家幾百人就等著喝西北風了!
事情似乎遠遠沒有眾人想的那麼簡單。
大理寺在審核太子晨謀反的事件時,又牽扯出一樁大案和太子晨有關係。
正在清查的當年太子蕭謀反一案竟然和太子晨有關,和可能是太子晨故意陷害兄長於不義,自己榮登太子寶座。
這一調查結果還未正式公布,但在當月的邸報上刊出嫌疑之說,作者為大理寺少卿王德臣文章,指出太子晨和這個案件有著極大的關係,如果一旦被證實,那將會引起軒然大波,太子蕭被殺案將成為千古冤案。
此文一刊出。朝中嘩然。
太子晨前者弑兄後又謀反,一但查證,整個太子府上下幾百人無一人能存活。全部被滅門抄斬。
很快,大理寺得到線索越來越多。隻到一個叫謝兒曾經是太子蕭小妾的女人出現。以鮮活的人證,手裏太子晨曾經用過的玉佩作為物證,更使得此案水落石出,脈絡清晰。
在太子晨矢口否認下但證據確鑿,他再無躲避。
很快,王公公在大牢裏招供,是自己和太子晨謀殺了太子蕭。
人證,物證,口供,在加上這段時間的調查取證。太子晨已經無可逃避。畫押招供。
當然,這般的順利與龍朝輝幕後地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他相信證據地力量,不用行凶逼供讓太子晨狼子野心昭告天下。
如此驚天大案水落石出。
朝野上下震驚不已。議論紛紛。
太子晨原來早有野心,竟然弑兄殺父意圖謀反!
這樣的罪名大逆不道至極,人人可以口誅筆伐。
皇上禦筆批示:“當誅!”二字。
一個月後,案件全部查清。詔告天下。
身為自資政殿大學士的龍朝輝當朝上書,請朝廷給與太子蕭恢複夫婦恢複名譽,將墳墓遷回皇家陵園供奉,請皇上賜諡號,並提議太子晨狼子野心,大逆不道;王公公陰險狡詐,罪可千刀萬剮,將此二人澆注成鐵人永遠跪在太子蕭墳前懺悔,以示後人。
皇帝聽罷欣然準奏。
半年後。
太子蕭太子妃遺骨在荒郊亂崗中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遷往汴京皇家陵園。凋落的皇家陵園已經提前修葺過,等待著含冤而死二十載夫婦地到來。
這一平反儀式由皇帝主持,親自護送太子蕭夫婦十裏之外。此時皇帝已經老淚縱橫,不能自已;龍朝輝負責護送太子蕭屍骨北上汴京皇家陵園。
到現在他也沒有讓皇上公布自己真實地身份。雖然皇上私下裏找他要公布他皇族後裔地身份,提升他為親王,代替太子權利掌管國家之治,但被龍朝輝拒絕了。
太子一黨平定,朝中四方平定,北韃可汗薩仁信守她的承諾,兩國五十年不開戰事,並主動遞交了友好國書。朝廷現在呈現出一片中興的氣象。他紅塵已了,該是動身幹自己事情的時候了。雖然他想在見薩仁一麵詳談,但終究還是放棄了。見的次數越多麻煩就越多。再說自己紅塵塵緣已了。
按照太子規格,五百人的送葬隊伍,步行走了一個月長途跋涉地來到了故都汴京。
皇家陵園已經修葺過了,呈現出一片寧靜祥和地氣氛。
太子蕭夫婦的棺槨合葬在了一起。墓裏並沒有陪葬金銀珠寶,而是放上了太子妃生前的東西,太子的寶劍,書籍,龍朝輝將他能想到的東西都放了進去。
一行人緩緩的下葬,合攏上墳墓。丕上新土。
夕陽西下,一片金色地晚霞照耀著西邊的天空。太子蕭夫婦墓前呈現出一片祥瑞之兆。
龍朝輝在爹娘墳前久久跪拜,隨後五百人在不遠處齊齊跪下。
他目光低垂,聲音滄桑而悲涼:“爹,娘,孩兒不孝,二十年了第一次來看你們。這一次我將殺害你們的仇人也帶來了,你們看見了嗎?跪在你們麵前的兩個鐵人,一個是太子晨,一個是王公公。那是他們的肉身被孩兒澆注了鐵水永鎮父母的麵前為你們守靈。孩兒千辛萬苦終於讓二老合葬在一起,在這帝王的皇家陵園裏,享受你們應該得到的尊貴,孩兒不孝,能為二老做的隻有這些了!希望二老安息吧!”
他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
隻見,奇怪地事情出現了,太子蕭夫婦墳前升起了一縷青煙,緩緩地飄向了天際。
青煙之上幻化出兩個臉龐,那正是太子蕭和太子妃的臉龐,在青煙中他們看到了跪在麵前的兒子。臉上蕩起幸福的笑容,微笑地慈愛的看著他,然後緩緩地飄散在虛空之中!
-----------------------------------
半年後,又發生了很多變故。**公主遠嫁南洋小國的一個國君。柳瑤也隨公主去了南洋做生意,至今未歸。
更大的變故是董仲舒去世了。享年八十六歲。
董仲舒去世的時候將嶽麓書院托付於他。留下遺言讓他成就“內聖外王的”境界。
如果大順朝能出一個儒家至高的境界——內聖外王的人物,則大順朝至少安享六十載的太平生活。
這是老師的心願,更是自己的心願,如何不去實現呢!
龍朝輝暫且放下了成就道家大成的境界,一心向儒家地大成邁進,因為他知道,道家的大成他可以往後延,道家強調的是對自己的自我實現,使得自己修為大成;儒家則強調的出世之說,一個大成境界的‘內聖外王’將影響後世幾代人。你的思想你的學說他們都要學習揣摩並繼續發揚光大,這樣的境界於國於民都是有利的,他怎麼能不去實現。
所謂“內聖外王”乃文人的最高境界。內聖,成就自己,使自己學識淵博,著書立說,讓自己的思想能教化與民;外王,成就自己的功名,有了功名才有資格去替普天百姓謀取福利,達濟天下!
龍朝輝主掌了嶽麓書院,依照老師遺訓認真讀書,修身,治國,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