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真乃一個曠世鬼才。”
聽肖章言至此處,老皇帝終於按捺不住,再次盛讚、打斷了肖章。
盯著肖章,他怪笑道:“你是通過這種售賣課本的方式,周而複始的從學子身上賺錢,再用那些錢去扶持村塾、鄉塾。這錢本就不用朝廷出,卻能讓天下歸心。肖元敬,你這豎子。人不大,卻已是曠世鬼才呀!”
“臣從商得勢,一切皆是商人思維,陛下過獎了。”頷首執禮,肖章表麵謙恭作態。
實際上,心底裏此刻又罵上了老皇帝:你誇是我鬼才,其實還是你不想全民教育的錢,全部由國庫出。
你爺爺的老昏君,你若生在千年後,就會知道有一個企業叫新華書店。
你若知道那個企業真實的性質。
就不會誇我是鬼才,搞不好還要嫌我泄露天機,恨不得立馬滅我的口了……
心中暗罵,肖章見老皇帝無意再言,繼續說出第六策:興辦兵學、建立軍校,完善軍事人才培養體係。
這一套策略,其實也是肖章照搬從前時空裏,早已成熟的那一套軍事教育體係。
隻不過為了適應大梁這個時代,肖章刻意增加了三條。
其一,允許貴族子弟麵試入學。
以保此策若推行,不會激起王公貴族、豪門大家族的群起圍攻和抵製。
其二,重定武職寄祿官的職級、明定受封條件。
此舉是為那些在一定年限後,仍不能晉升、必須退出軍伍之人留一條後路。
其三,更定勳、爵隻可享其一的製度。
既非世襲貴族,得了寄祿官的不再加封爵位,隻在寄祿職上繼續擢升。
此舉,旨在扼製出現更多“國中國”的分封領地。
亦為收封地,還地於民、以富萬民的策略打好基礎。
這一策,老皇帝聽完後,皺著眉頭陷入到了沉思。
大梁曆代以來,分封出的去王爺們,雖有推恩令的限製。
可這一百四十多年沿襲下來,皇族占據了全國四分之一的土。
加上各地公侯、其他貴族,以及豪族、門閥們占據的土地。
真正在百姓手中的土地,早已不足三分之一。
大梁有三千二百萬戶、一萬萬五千萬人口。
百萬人的貴族和三百萬人的豪族,占據了三分之二的土地。
這種境況怎麼可能長治久安?
又怎能讓百姓心悅誠服、心甘情願地為奴為仆呢?
肖章這第六策,一旦執行、必可在未來的幾年或十幾年時間裏,逐步改變這種格局。
進而實現老皇帝還地於民的夙願,讓大梁重新走向長安之路……
見老皇帝陷入沉思,肖章又說出了第七策:六稅專收、單設衙司。
如今的大梁,所有的稅收都是戶部定個標準,由路、州府、縣三級向下逐級攤派。
再結合個鄉、村的實際人口數量,田畝數量施行“攤丁入畝”。
這種製度本身是無可厚非的。
可是諸如鹽、鐵、礦、牧、林的稅收,也被一並攤入其中,與這些傳統的農業稅混在一處上繳。
老百姓受不了、尤其是隻從事單一農業勞作的農民,那更是扛不住、經常給不起稅錢。
肖章這第七策的核心,就是設立一個專門的、直接對皇帝負責的大梁皇家稅政署。
不隻限於鹽、鐵、礦、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