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被迫敞心胸,言明心大誌(1 / 2)

被耿金玉拉住衣袖,安子玉回首瞪了她一眼。

“男女授受不親,請夫人鬆手。”瞪著她,安子玉道:“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分明是要以外行之人,壞我內行之業。您休要再為他辯解,莫要再拉拽老夫。”

“神醫、神醫,您是真的不了解肖郎。您若在肖郎未入京之前結識他,這樣誤解他、我絕不拉您。”

依舊死死敵拽著安子玉,耿金玉道:“可自他入京、自我來了以後,我看到的肖郎已完全大變。他每日心中所想,盡是如何國富民強。他終日所念,皆是如何改變這個不公的世道。”

“是呀、是呀!我家爵爺用麻辣燙,徹底鏟除了京城內小吃行當的種種不公。”

大步走到安子玉麵前,齊仲泰接話道:“麻辣燙的加盟方式,更是讓許多原本仗著獨家秘料,稱霸一方的食鋪不得不開放秘料、以授權加盟方式,被迫地帶著更多人一起奔向致富的大路。”

“我家爵爺的三味調料,同樣改變了庖廚行那等級森嚴、各守己術的格局。”

齊仲泰說完,洛文達開口道:“南鼓巷各地庖廚,入京之後便大招學徒。表麵上,他們是為了讓各自的食肆、酒樓不缺人手。可是實際上呢?他們那些學徒,日後必將其手藝傳習更廣。進而讓更多窮人家的孩子,得到憑手藝吃上一碗飯的機會。”

打破行業壁壘,才能讓技術交流起來。

摧毀階級壓榨,才能讓更多人得到更多致富的機會。

這是肖章在做、在想的事兒,也是齊仲泰、洛文達等人看到成果的事兒。

實際成果是怎樣的呢?

南鼓巷裏,那四十八家門麵的經營者,如今已為京城創造了八百個就業機會。

給合作的外來廚子立下的規矩,又迫使每個業主至少招募了非其從家鄉帶來,其他各地來京或京城本地的徒工十人左右。

那十個徒工,隻要有一個人未來學藝有成,便又能帶出十個徒工來。

長此以往、逐步推演下去。

肖章曾大膽預測,大梁八大菜係,最多不出二十年便可實現全麵的技術交流。

通過交流推陳出新的過程,為大梁多創造出少說十萬個掌勺大廚崗位來。

說話不能憑空意想,肖章如此預測,是有著十足底氣的。

這個底氣是什麼呢?

是調料工業,是這種至少別人很難破解,會長期控製在肖記商社手中、庖廚行當已開始依賴的東西。

憑借調料這“三味真火”,誰若還想搞壁壘、玩家傳。

被肖章知道以後,隻需要斷其貨源、馬上就能讓其倒台。

同樣的道理,一個“創新”的加盟模式,使得餐飲行業、尤其是小吃行當的競爭激烈達到了極致。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誰想生存下去,就隻能跟著肖章的腳步、通過對外人傳授秘方的方式搞加盟。

不搞加盟的商家,遲早會被搞了的蠶食、打壓、直至擠出市場。

這些經商之道、社會之道、生存之道。

齊仲泰和洛文達極懂,耿金玉也是最近開始懂了。

他們懂了,可安子玉不懂。

聽完三人的話,安子玉依然瞪著眼、掃視三人一番後說道:“你們說的這些,老夫不知何意。但老夫知道,外行入我醫行,首先要懂規矩、守規矩。不給同行留路,他這種做法老夫絕不能苟同。無法苟同,自不屑與之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