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高峰直入雲端。周圍延綿。山腳處有一個村莊,名山兒村,村子背靠大山。南北兩麵田野外也是有峰環繞,像外大臂彎圍在中間。隻東麵一條大道橫過南北,是出莊的大道。家裏人平常務農種田,狩獵期間也會上山捕獲獵物。
有一名少年,名杜平,已經十八歲了,家住臨近山腳,常常上山砍柴,身體壯實。這天他又拿了自已的柴刀奔到了山中。一路上有些許鳥鳴。越走山勢越險,常常是深穀高峰,他找些枯枝。約莫一個時辰,已經砍了一捆柴。正要捆起來。
忽看得前方小坡上一影閃動。他看過去,原來是一隻梅花鹿,平著頭,嘴中略嚼,時而又不動,似在傾聽。鹿身勻稱,帶著花紋真是好看極了。
杜平心想:“我且莫驚動了它,梅花鹿身段漂亮,渾身是寶,所以常常數量很少,難得一見。今日一見,果然美麗,不如多看一會兒。感受天地的寧靜。古代哲學常常崇尚靜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何嚐又不是放鬆自己,使身體得到極大舒適的法門,常常如此,必可延年益壽。”隻過了一會兒,果然見身體舒適了許多。
正時正是幽靜,哪怕一滴水落下都能聽到聲音。更何況草叢中出現了一道輕微腳步聲。杜平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這腳步聲不詳。他忙向草叢望去。離鹿兒一丈處草影閃動。隱約看到是隻狼。這正槽了,狼經常是群居動物,合圍捕獵。他又向另一邊看去。果然看到不同方向都有草影閃動。他心中大急,正好起身叫喊,看到梅花鹿已經警覺,拔腿往穀外跑。群狼哪肯放過,突突突,草叢聲響起,幾道快影追上去,都衝出此穀。
杜平急忙拿起柴刀衝了過去。隻見出了這穀,裏麵又是一穀。前麵的狼已經追到了梅花鹿,一嘴咬中了它的腿,鹿兒倒在地上。群狼圍上來。鹿兒用腿亂蹬。但是圍狼從四邊走近。各方不斷試探要去咬。又見鹿兒頭後有隻狼,正盯著它的脖子,瞅準時機就要咬下去。
“喂。”杜平大叫一聲。群狼猛聽到聲音。都抬頭望去。杜平舉著把柴刀衝了上來。群狼大多攻向他。隻有二三隻還圍在鹿旁要尋機咬脖子。杜平見形勢危急,手中刀不斷揮。腳步卻是不停。一直衝到鹿兒旁。它的腿已經被一隻狼咬住,正在不斷拖扯。杜平一刀上去,砍中了那隻狼。狼慘叫一聲逃跑。
群狼從四麵圍上來。杜平從小在山中砍柴。山中情況哪有不知。有時候他救了小動物後,常常也聽到背後有物響動,瞪眼望去,當真是有凶險靠近。有時候是蛇,有時候狼,有時候是野豬等,但有時候卻是空無一物,這點另他百思不得其解。他原本以為是有凶獸藏起來了。但是等了一會兒,真不見凶獸,他往往會繞過那個地方走。因為這個,他對於四麵八方的感知比常人略強。此時背後有幾隻狼從不同方向攻來,他心中有個大概印象。回頭又是幾刀,砍中幾隻狼。其餘狼不敢動。他見稍有空隙,回去頭看那隻背後,一隻狼輕手輕腳,正要偷襲小鹿,他又一刀砍去,此刀雖然沒有砍中,卻是嚇得那狼不敢近身。群狼見找不到好處,紛紛退開,入草樹後不見蹤影。
杜平見一隻鹿腿上血肉模糊,他看到旁邊有一株蘭牙草。扯過來在嘴中嚼,又撕下褲腿布片,將嚼爛的草藥和在中間,給鹿兒包紮好了。鹿兒動動腿,卻是勉強站了起來。隻見它頭低下,又抬起來,像是在點頭道謝。杜平笑了笑,輕聲說道:“不用謝。”見鹿兒往峰旁一條小坡上走去。他知道群狼沒有那麼容易放棄的。走到坡口守了一會兒。下麵樹叢中的群狼見討不到好,都怏怏地走出來,轉頭走了。杜平又站了一會兒。知道這些狼不會再來了,鹿兒也已經跑遠了。他握著柴刀下來,找到了柴,高高興興地下山。
此刻正是夕陽西下,一抹黃光刺眼,背後又吹來一陣涼風。杜平加快了腳步,待到了山下,天已經黑了。他娘在屋旁往後看,看他來了,下來接柴,說:“怎麼了,今天怎麼這麼晚才回來?”
杜平把山上如何救鹿,醫鹿的事情說了。他娘驚訝那麼多狼,兒子卻能打得過,原本千萬不信。又看杜平確定好幾次,他的眼神不像騙人。對他說以後可別亂管閑事,狼可是危險的很。杜平隻道母親關心自已,把狼的能力誇得太大,敷衍了幾句。正好見他爹扛著犁頭回來了。他上去接。他娘說了這孩子打狼的事。他爹也讓他可不能拿生命開玩笑。杜平說:“飯熟了,快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