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認知能力 第九章讓寶寶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對於爸爸媽媽們來講早已熟知它的重要性,但是對於孩子來講,如果小的時候沒有養成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那麼對他們將來的發展會造成很大的障礙。因為注意力集中,是提高工作學習效率的關鍵。如果嬰幼兒從小就養成能夠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那麼對於他們今後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0~3個月寶寶的注意力
觀察內容定點看東西及用兩眼看東西。
發展目標培養正確的用眼習慣和刺激腦部的功能。
1定點看東西
媽媽近前逗他,他會一直盯著看。當嬰兒出現這種動作時,媽媽就可以用一個固定的玩具或者比較鮮豔新奇的東西放在他的麵前,以鍛煉寶寶的定點看東西的能力,更容易使其集中注意力。
2正麵看東西
讓嬰兒從正麵看東西,以訓練他用兩眼看東西的習慣。集中其注意力。
3眼睛追逐東西
換好尿布後,媽媽可以將臉慢慢地左右移動,讓嬰兒用眼睛追逐。讓他確實地用眼睛捕捉想看的東西,培養他持續看東西的習慣。
4眼睛相對
媽媽和寶寶距離30厘米對看,然後媽媽的臉上下、左右地動,隨著媽媽的移動,寶寶的眼珠也會跟著移動。這樣寶寶的視野會逐漸的變得寬廣。
由於剛出生嬰兒的眼睛的反應還不是很靈敏,因此,此時物體和眼睛的距離要保持在15~30厘米內。
注意媽媽在跟寶寶兩眼相對時,要適時地保持距離,不要太近或太遠。
什麼是注意力
心理學上說,注意力是個體對外界對象的指向與集中,也就是一種伴隨各種認知過程的心理狀態,比如,注意看、注意聽、注意想、注意聞等等,不管做什麼,都存在“注意”的狀態,而且要想完成一件事情,就必須“注意”才行。因此,注意力是無處不在的,隻是分為有意注意(隨意注意)與無意注意(不隨意注意),前者是有目的的、特意的注意,而後者則是沒有明確目的的注意。
一般我們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說他有意注意力不夠集中,不能按照特定的目的來集中,或者集中的時間不夠長。
會搖尾巴的狼
一隻狼追捕一隻小兔,掉進獵人設的陷阱裏了,怎麼跳也跳不出來。他很著急。
這時,一隻老山羊經過這裏,狼連忙打招呼說:“老山羊,為了我們之間的友誼,快幫幫我吧!”
老山羊停住腳步,向阱下望了望說:“你是誰呀!怎麼掉下去的呢?”
狼裝出一副老實而可憐的樣子說:“你還不認識我嗎?我是常常跟在你們後邊保護你們的狗啊。剛才我看見一隻小雞眼看要掉進陷阱裏了,奮不顧身地推開了他,自己卻再也出不去了。忘恩負義的小雞丟下我走了,你可憐可憐我這隻善良的老狗吧!”
老山羊眯起昏花的老眼仔細看了看,不大相信地說:“你真的是狗嗎?我看你的樣子很像狼,特別是你瞧著我時那種眼神!”
狼連忙半閉了眼睛,說:“我是狼狗,你知道狼狗的樣子很像狼的。但請你相信我,我的的確確是狗。你瞧。我還會搖尾巴呢!我們狗搖尾巴,是表示一種友善!”
狼為了證實自己的話,就“撲、撲”地掄起了他那條硬尾巴,把陷阱裏的土塊都敲打下來了。
老山羊閱曆很深,他向後退了幾步,說:“是的,狗會搖尾巴,可是會搖尾巴的不一定都是狗。你說對嗎?”
狼有些不耐煩了:“你說的對!但我確實是一隻狼狗,我可以起誓!快點救救我吧!為了我們的友誼,你隻要伸下一條腿,我們馬上一塊離開這個鬼地方。為了報答你,我願意為你做任何事情,比方,我可以給你舔舔毛,咬咬虱子。總之,我是非常喜歡羊的,特別是尊重那些有知識的老山羊。”
老山羊並沒有被他的甜言蜜語所迷惑,堅持說:“別忙,我得考慮考慮。”
狼看到平時見到自己,就嚇得望風而逃的羊,在自己麵前擺起了架子,再也忍耐不住了,他暴跳起來,咧開大嘴,露出牙齒,咆哮著:“老家夥,好不開麵!你還不快點過來,你要幹嗎?”
老山羊做出了要走的樣子,慢條斯理說:“我什麼也不幹。因為你是狼,我看見你尖尖的牙齒了。就是你去年冬天咬了我一口,差點沒要了我的命,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再見吧,你盡管在這裏搖尾巴好了。如果你是隻狗,你也沒必要害怕獵人的。”
3~6個月寶寶的注意力
觀察內容在運動中提高注意力。
發展目標增進視覺的發展。
1背後叮當響
讓寶寶趴著,在他背後搖手搖鈴。寶寶聽到聲音會扭動身體,想要找身後的叮當聲。在遊戲的過程中,可訓練寶寶的腰和腿部的肌肉。寶寶一邊扭動身體,一邊凝視東西,也能增進視覺的發展。
2眼睛跟著手指動
媽媽一手抱著寶寶,一手伸展、移動。變換手所指的方向。反複停止和移動。寶寶的視線會跟著媽媽的手移動。
3看鏡子中的寶寶
把寶寶抱在膝蓋上,坐在鏡子前。說:“那個寶寶是誰?”晃晃寶寶的小手說:“嗨,寶寶!”說:“寶寶的腳在哪兒呢?”晃晃寶寶的腳,說:“嗨,腳!”繼續問問題並且搖晃寶寶身體的不同部位。搖搖頭、揮揮手說再見、拍巴掌等等。
4手指上的蝴蝶結
在寶寶的手指頭綁上顏色鮮豔的蝴蝶結,讓寶寶看自己的手指頭。
在手指上綁蝴蝶結選擇的材料一定是即使放到嘴裏也不會有害的材料。
此時期帶寶寶照鏡子一定要選擇平麵鏡,不要選擇函透鏡,或者凸透鏡更不能選擇哈哈鏡。
讓寶寶的眼睛跟著媽媽的手指移動的時間不要過長,因為此時的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非常短。
3歲之前的孩子的注意力特點是什麼樣的呢?
實際上3歲以前的寶寶是以“無意注意”(不隨意注意)為主導的,也就是寶寶“注意”的活動主要由外界事物、對象的特點所決定,而不是自己有意地根據目的去進行的。比如,一種很突然的聲音、一件新穎的玩具、一件富有特點的物品等等,都可能將寶寶的注意力吸引過去,這時寶寶的有意注意時間是非常短暫的,有“三分鍾熱度”已經不錯了。而且年齡越小其有意注意時間越短。據研究,一個11~12個月的嬰兒凝視成人手中的掛表,一般也不超過15秒鍾。所以在3歲前,爸爸媽媽要想幫助兒童學習語言或其他內容。
美麗的小白鼠
農夫的倉庫房裏住著鼠媽媽和他的兒女。小白鼠是最小的一個,也是最美的一個。美在那兒呢?他有一身雪白雪白的外套,比他哥哥姐姐的灰外套好看百倍。往那兒一站,颯爽英姿,往哪兒一跑,銀光閃閃。他還有一雙紅寶石般的眼睛,令十村八屯的老鼠讚歎不已。雪白的毛兒,紅紅的眼兒,再配上一條長長的尾,確實是鼠中的美男子。
小白鼠也曉得自己是非常好看的,因而覺得自己很高貴,他還常常撒嬌說:“媽呀!你看我這身雪白的毛兒,紅紅的眼兒,要是尾巴再短點兒,是不是和白兔一樣美了?”他想了想又說:“其實,不管我的尾巴是長還是短,我的聰明永遠是白兔無法比的!”
農夫的糧食時常被這窩老鼠糟蹋,於是要來了一隻大黑貓。
鼠媽媽知道了,把他的八個兒女叫到一起,嚴肅地說:“我的寶貝們,以後出門千萬小心哪!那隻大黑貓凶得很,一口能咬住你們兩個呢!讓她抓住,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她更不放心她那最美、最嬌傲的小兒子,所以背地裏特別叮囑他幾遍。
小白鼠卻滿不在乎,心裏說:“像我這樣美的老鼠,貓能舍得傷害我嗎?不會的,絕不會的!”他根本沒把鼠媽媽的警告聽進去,照樣東跑西竄,一點兒也不留心。
這天,小白鼠在農夫廚房偷了一張大甜餅,高興地往家走著,差點沒撞到大黑貓鼻子上,他看見大黑貓的眼睛那麼大,牙齒那麼尖,爪子那麼鋒利,小白鼠一時真有些緊張,轉念又一想:“不管她怎麼厲害,怎麼無情,看見我是這麼美麗,她總會動心的,也就不會傷害我了。”小白鼠沉了沉氣,笑著對大黑貓說:“貓大姐,你看我美不美?若是這尾巴再短一點兒,豈不和白兔一樣美了麼!”
小白鼠認為黑貓大姐必定會很客氣地和他談一談,從此成為要好的朋友。他哪裏知道大黑貓一言不發,怒目圓睜,猛地把大爪子伸出來,捉住小白鼠的脖頸,就一口咬住咽喉。小白鼠痛得眼睛都快鼓出來了,怎麼掙紮也掙不出大黑貓的利爪利牙。
大黑貓幾口便把小白鼠吃得一根骨頭不剩,連那條長尾巴也沒留下。
吃完,大黑貓一搖一擺地來到太陽下麵,一邊曬太陽,一邊舔著自己的爪子,回味著小白鼠的滋味兒,自言自語道:“什麼美麗不美麗的,在我看來,隻不過是一隻偷糧食的壞老鼠罷了。”他絲毫沒有吃出美麗的味道。
6~9個月寶寶的注意力
觀察內容學習中孩子的注意力。
發展目標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1看圖說話
每天要騰出一點時間,如果白天沒有時間,那麼寶寶睡覺前的時間也不錯。首先要選擇句子簡單和插圖豐富並且容易懂的書,讓寶寶拿著書自己翻頁。先給寶寶講圖片,然後再講故事,這樣能集中寶寶的注意力。
2看圖指認
選擇一張簡單的圖片,給孩子指認圖上麵的小狗、小貓、鴿子、魚等動物,此時,大人可以模仿其叫聲。這樣能提高孩子對這幅圖片的興趣,從而集中其注意力。
3讓眼睛接受新鮮的事物
媽媽抱著小寶寶,讓寶寶在自己的家裏環視四周,然後讓寶寶指認家中的擺設,如沙發、電視、桌子、椅子等。
在看圖說話的過程中,講故事最重要的是:不斷地重複。寶寶會想要一遍一遍地讀同一本書。重複得越多,說明寶寶的注意力越集中,在大腦中建立的連接也就越多。
在看圖講故事的過程中,要不時地停下來,甚至談一些寶寶感興趣的事,因為圖片可以使寶寶想起其他的事情。還要注意要使用大量描述性的語言和寶寶交談。
同樣在認知家中物品的時候,也同樣要運用重複的手段,這樣能加深寶寶的印象。
多給你的寶寶語言刺激
多給你的寶寶語言刺激。多和他說話可讓你的小寶寶接受更多的詞彙,即使一時之間他仍無法了解其中的意義,但是,對他日後的語言發展將大有禪益,智商亦會高人一等。以堅定、清楚、有力的說活方式多跟寶寶說話,將無形中給予寶寶無限的鼓舞,同時也可訓練寶寶的心情穩定並對人產生信任感。跟寶寶說話時,最好貼近他的臉龐說,如果爸爸的領帶或媽媽的領巾很鮮豔的話,將更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高樓上的柳條
大柳樹媽媽飄灑著數不盡的帶絨毛的種子。柳樹媽媽在給她的種子兒女們送行時說:“去吧,我的孩子們!選擇一塊適合你們生長的土壤,在那裏生根、成長吧!”
種子當中,有一對姐妹。種子妹妹說:“姐姐,我們快飛呀!”她低著頭仔細觀察著,專心地尋找一塊適合生長的地方。種子姐姐卻一直抬眼望著頭頂上的白雲,好像她很想到那裏去安身。
種子妹妹看見一片平展展的麥田,麥田旁有一條大河靜靜地流過。她俯下身,撲向這一塊沃土中。姐姐說:“妹妹,在這荒郊野外,你不感到寂寞嗎?”“你也留下來嘛,在河的那邊好啦。”妹妹殷切地說。
但,種子姐姐沒有留下,她始終望著白雲,仍在不停地飛著。飛過河流,飛過農田,飛過公路,眼前出現了一座座樓房,一條條瀝青馬路。她想:“這兒挺熱鬧,是個理想的地方。”當她從路邊一棵大楊樹頭上飛過時,一下撞在大樓的牆上。一陣旋風吹來,把她吹到了七層樓的樓頂上。
“這兒雖然沒有白雲高,卻總可以俯瞰全市的風景了!”她想。她朝下邊望去,馬路上的行人、車輛,連剛才那棵大楊樹,也隻有小草那麼大了,感到很有趣,就落進樓頂上的一道小裂縫裏;那裏邊積了點泥土。她累了,便滿意地躺下來睡了。
日行月進,轉眼之間幾年過去了。當種子妹妹在河邊長得像柳樹媽媽一般高時,高樓上的種子姐姐卻隻是一尺多高的侏儒。妹妹腰粗腿壯,很像一位農家姑娘;而那位身居高樓之上的城市小姐,卻由於水泥和磚瓦的限製,長得幹巴巴的,她無法把根紮深。
有一天,烏雲四起,狂風大作,這位城市小姐從高樓上被掀了下來。她摔得很疼,但狂風並沒有寬恕她,無情地拖曳著她,把她卷過公路,卷向市郊,一直朝那條大河刮去。
河邊的柳樹妹妹,雖然枝葉繁茂,更易招風,但她的根牢牢地紮在沃土裏,自豪地抵禦著狂風的侵襲。忽然,她見一根幹巴樹條從遠方飛來,落到大河裏,不覺吃了一驚。
那樹條無奈地順水流走了。她很慚愧,連喊一聲妹妹的勇氣也拿不出。
妹妹深情地望著那順水而逝的樹條,為她的命運而歎息,但她怎麼也想不到,那竟是她朝思暮想的姐姐。
9~12個月寶寶的注意力
觀察內容撿拾東西。
發展目標培養寶寶的耐力和注意力。
讓寶寶嚐試撿拾黃豆、米或小積木。將撒在地上的黃豆和米裝在籃子裏就可以了。當寶寶想撿拾不容易撿的東西時,便會使盡力氣。可以由這個遊戲來增加寶寶的耐性和注意力。
在給孩子布置撿小的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有爸爸媽媽在,並且決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並且給孩子穿上很簡潔的衣服,這樣才不會讓寶寶把小的東西放進嘴裏而吞進肚子裏,給孩子帶來危險。穿上簡潔的衣服是為了避免小的顆粒鑽進孩子的衣服裏,避免事後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給寶寶“注意”的時間
由於現在我們都隻有“一個孩子”,所以這唯一的孩子就成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眾多成人的“焦點”,成了眾人“注意”的對象,寶寶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寶寶“注意”什麼,大人就會注意什麼,而且會趕快提供什麼。比如寶寶正饒有趣味地沉浸在“翻書”中,媽媽會立刻過去進行“指導”:寶寶,翻書要這樣,一頁一頁地翻;或者欣喜地誇獎:寶寶,今天你好乖啊,在看書哩?!你看,這是什麼?…… 結果往往是媽媽興趣盎然了,寶寶卻不耐煩了。
其實,小孩子有自己觀察世界、探索世界的獨特方式,即使3歲前的小寶寶也需要自己的空間,他“亂翻書”的時候,誰知道他在想什麼、在發現什麼、在摸索什麼。做父母的,要留給孩子“獨處”的時間與空間,否則你會打斷孩子難得的“有意注意”,你也就成了一個幹擾因素,久而久之,他真的會隻有“三分鍾熱度”了。
有意注意的品質要在實踐中培養,當寶寶在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時候,就是在發展有意注意,所以留給孩子“觀察”與“思考”的空間,就等於在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畢竟有意注意是一個獨立而主動的過程,良好的注意力習慣是無數個“注意”時間片段累積的結果。
招搖過市的聰明人
從前,有個背著書囊的人,整天騎著一頭瘦毛驢到處遊蕩,標榜自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什麼難事一遇到我,就迎刃而解啦。”他說。
麵對這麼一個聰明人,很多人都投去敬佩的目光。大家紛紛拜他為師,不到一年,他的弟子就成群結隊了。
這天,師徒一群人住在一個旅店裏。飯後茶餘,聰明人又演講起來:“我第一次來到你們城裏,你們有什麼難辦的事,盡管請教我好了。我是世上最聰明的人,包管給你個滿意的答複……”
這時,店小二急切地喊道:“喂,聰明人!你的毛驢把頭伸進我們的大甕裏偷吃黃豆呢!”
聰明人的弟子紛紛跑過去拉毛驢的韁繩,一個個累得哼哼唧唧,也沒把驢頭從大甕裏拉出來。
聰明人看到這情形,認為弟子丟了他的臉,狂吼道:“住手,你們這群笨蛋!這點小事你們都辦不好!”
他操起廚子案板上的菜刀,竄過去,一刀砍斷了毛驢的脖子。驢頭還留在大甕裏。
聰明人放回菜刀,搓搓手,像完成了一項大事業似的,洋洋得意地又坐到了原來的椅子上。
他說:“有許多事情,許多人冥思苦想也拿不出好辦法;有的人靈機一動就能巧奪天工。這就是聰明人和一般人的區別。現在,毛驢就徹底自由了,隻有我才能想出如此妙計!”
弟子們紛紛議論起來,誰也不敢大聲。聰明人以為弟子們都服膺他的一套理論,高興得如醉如狂。
忽然,他驚叫道:“哎呀,驢嘴還在大甕裏呢,這麼半天,該不會把黃豆都吃光了吧?”
一個弟子說:“老師,驢頭已經砍下來了,它哪能還偷吃黃豆呢!”
聰明人聽到有人反駁自己,怒不可遏地說:“你是我的弟子中最蠢的一個!驢是用嘴吃東西的,又不是用頭用脖子吃東西”
說時遲,那時快,聰明人從一個砍柴人手中奪過板斧,衝過去砸碎了大甕,驢頭滾到了地上。
聰明人仿佛又立了豐功偉績,他把板斧還給砍柴人。他剛要口若懸河地開始演講,突然發現弟子們都走光了。
這時,店小二走上來揪住他的衣領,要他賠償大甕。
12~15個月寶寶的注意力
觀察內容遊戲中寶寶的注意力。
發展目標調動寶寶的情緒和注意力。
1層疊搭積木
首先可以教孩子把積木疊成四層,並且選擇大積木放在第一層,越向上越小,並且讓孩子搭起四層來,反複的做,讓孩子在做的過程中體會為什麼由下到上積木會越來越小的道理,從而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2玩多米諾骨牌
把多米諾骨牌擺起來,然後把最後麵的一個推倒,這樣牌會按順序倒下,非常有趣味,從而加強孩子的注意力。
3學習翻頁
拿一本有圖的書同寶寶一起看,邊看邊講故事,並且讓寶寶一麵聽一麵看圖認物。而此時的爸爸媽媽要邊講故事邊提問,講完一頁要讓寶寶動手翻頁。由於寶寶自己參與了進來,就不會覺得很乏味,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會長一些。
如果家中沒有多米諾骨牌的話,那麼還可以把軍棋當作多米諾骨牌一排排的立起來。但同時要注意,軍棋的棋子相對比較小,防止孩子把棋子放進嘴裏去。
如果在玩兒的過程中孩子出現厭倦或者注意力動搖時,爸爸媽媽可以變換多種玩兒法,不要隻拘泥於此種方法。
在翻頁的過程中,寶寶的手還不太靈活,但經過多次的練習,就會變得很靈活。如果翻錯了,那麼媽媽講的是同一個故事,寶寶也會知道翻錯了,會重新翻過去的。所以千萬不要替寶寶做他能做到的事。
抓住無意中注意的特點集中寶寶的注意力
你必須抓住“無意中注意”的特點,要善於利用對象的變化來吸引寶寶學習,這時候的教育要以“寶寶為中心”,他對什麼感興趣,他在“注意”什麼,他問什麼,他想知道什麼,就告訴寶寶什麼,爸爸媽媽是寶寶了解世界的“橋梁”,而不是“指揮官”、“決定者”。比如,寶寶關注蝴蝶了,你不必非要讓他知道蜜蜂,你完全可以將有關“蝴蝶”的知識講給寶寶聽。當寶寶在玩汽車時,你不必非要讓他聽故事。否則他要這樣,你非要他那樣,反而分散他的“注意力”,使他難以集中了。
而事實上,無意中注意與有意注意並不是對立的,前者很多時候會過渡到後者,比如開始可能是鮮豔的顏色吸引了寶寶,這是無意注意;但當寶寶有意地去看或者問“這是什麼”的時候,就是有意注意了。
雁歸來
北方的天氣逐漸轉冷了。一隊隊大雁往南飛去。它們時而排成個“一”字,時而排成個“人”字,一塊飛過高山大河、田野平川,又一塊落在碧綠清澈的湖邊休息,一刻也不分離。晚上睡覺時,總有一隻大雁在站崗放哨,防備天敵的突然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