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認知能力 第九章讓寶寶集中注意力(2 / 3)

雁群裏有一隻小雁,是今年在北方孵化出來的,第一次做這樣的遷徙飛行,不願跟大隊一起飛。她說:“跟你們一塊飛多慢啊!有好多地方都沒機會看到。如果讓我隨便飛,遊覽和遷徙就兩不誤了,也早到南方了。”

大雁警告她說,那樣做是不守紀律,隨便離隊會遇到危險。小雁滿不在乎地笑笑,把好話當成了耳邊風。

一天黃昏時分,小雁偷偷離隊飛走了。她在無邊無際的天空獨自飛行,一邊飛,一邊得意地唱著歌,感到無比的快活和自由。

但是,好景不長。突然砰的一聲槍響,她低頭一看,有個獵人正朝她開槍。她一陣後怕,急忙用力扇動翅膀,飛進了雲層。她很想就此而止,飛回到雁群裏去,但她又覺得那樣做太沒出息了,於是決定先找個地方住下再說。

天漸漸黑了。小雁看見前麵有一座高山,這時,她口渴了,肚子也餓了。她想,過了高山,該到湖邊了吧。她打起精神,勉強飛過了高山。

可是,山那邊並沒有湖,隻有一片黑森森的森林。她迷失方向了。

小雁感到自己疲乏極了,身上一點力氣也沒有了。她落在草地上,很想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覺。她剛剛閉上眼睛,陡然又睜開了,心想,誰來放哨呢?沒人放哨,太危險了,說不定會鑽出個狐狸或狼傷害她。她越想越害怕,後悔自己不該單獨飛行,恨不得立刻回到隊伍裏去。但是,夜空茫茫,到哪兒去找隊伍呢?她傷心地哭起來了。

這時,一隻凶惡的狼,嚎叫著從樹林裏竄出來,向小雁這邊跑來。恐怖,使她產生一種力量:我不能等著讓狼吃掉!有一線希望,我也要飛!

她猛地扇動起翅膀,立刻飛到了空中。

天空漆黑一片,小雁獨自憑感覺飛著,心裏又急又怕又後悔,眼裏噙滿了淚水。

這隻不守紀律,又不聽勸阻的小雁在天上飛了好久好久,飛過了高山,飛過了森林,飛過了海洋,終於回到她那個雁群裏去了。

這段經曆,使她永生難忘。

15~18個月寶寶的注意力

觀察內容觀察寶寶無意中的變化。

發展目標提高寶寶的有意注意。

1用語言刺激寶寶集中注意力

越小的孩子,如果你期望他怎樣,那麼就不斷地說他能怎樣:寶寶,真棒,能想出這麼多辦法玩小汽車啊!寶寶,書裏有很多的小動物,我們一起把他們找出來吧?!積極的體驗是寶寶前進的動力!總之,教育的範圍其實非常廣,而且在無意注意中可以學到的內容往往比有意注意中更廣泛、更豐富,甚至更持久。不信,你稍微留意一下寶寶的語言、動作或者其他任何一個方麵的變化,絕大多數並不是你有意教的,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有時候你也會驚訝於寶寶的“突變”:他怎麼一下子能說那麼多話了?這個怪動作不知道是跟誰學的?他怎麼知道這個的?

2看圖指認

選擇一張簡單的圖片,給孩子指認圖上麵的小狗、小貓、鴿子、魚等動物,此時,大人可以模仿其叫聲。這樣能提高孩子對這幅圖片的興趣,從而集中其注意力。

3讓眼睛接受新鮮的事物

媽媽抱著小寶寶,讓寶寶在自己的家裏環視四周,然後讓寶寶指認家中的擺設,如沙發、電視、桌子、椅子等。

千萬不要強迫兒童長時間的“聽話”,教育並不局限在有意注意中,學東西的多少與時間的長短也沒有必然的關係,教育的形式並不是簡單地“你教-我學”,更不是“板凳”上的“灌輸”,早期的教育必須符合孩子早期的特點,才可能是優質的、恰當的!

兒童心理學家們都說“孩子天生就是社會活動家”,他們對周圍的社會環境有著高度的敏感性,他們有著敏銳的觸角,能夠非常準確地把握他人的評價、他人的“心理狀態”,所以你千萬別把小孩子當作“聾子”,隨心所欲、毫無顧忌地說:我家寶寶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等等,或者很不耐煩地斥責孩子:你注意力集中點,看——這是什麼!其實這個時候小孩子老早“聽懂”了,以後他會“潛在”地逃避做某樣事情,誰讓你說我不好呢?

為寶寶創造良好的“注意”環境

除了前麵提到的大人要避免成為幹擾孩子“注意”的因素外,在培養孩子良好的注意習慣中,還要留意孩子的遊戲、生活環境的創設。如果你想讓孩子能較長時間地“注意”一個事物,那麼在這個事物的旁邊不要出現過多的其他事物,也就是說讓環境“單純”一些,否則孩子難免會“見異思遷”或者“喜新厭舊”。所以,我經常建議年輕的爸爸媽媽,與孩子玩或者讓孩子單獨玩的時候,一次不要拿太多的玩具,一般一兩件就可以了,要盡可能鼓勵孩子玩出多種花樣來,這就是“集中”的過程。

刺激過於豐富的環境,不是在維持孩子的注意力,反而使孩子的注意力無法集中,難以穩定。

老狐狸與李四老漢

山村邊有一隻老狐狸。他看起來文質彬彬,穿一件紅褐色長袍子,戴一頂茸茸的小皮帽,走起路來,格登格登的,逢人就點點頭,說:“你好啊!”真像個有身份有教養的人。

可是一到了晚上,他肚子咕咕叫了起來,立刻就想幹偷雞摸鴨的勾當了。

“今天到誰家開葷呢?”他想著,“王家的鴨子吃光了,張家的小雞太瘦……嗯,李四老漢家那隻花母雞一定又肥又嫩。”

老狐狸拿定主意,偷偷摸進了李四老漢的院子。他伸出爪子去抓花母雞,不料卻被一根扁擔“啪”地打中了。他忍著痛,跳出了籬笆,消失在夜色中。

原來李四老漢很機警,他聽見窗外窸窸窣窣的聲音,披衣下炕,輕手輕腳地提著扁擔走出來,見一條黑影趴在雞窩前,便掄起了扁擔。

第二天,李四老漢在地裏忙碌著,準備春耕。老狐狸還是穿著長袍子,戴著小皮帽,裝出一副很有學問的樣子走過來。不過,他走起來一拐一拐的。

“李四老漢,你早啊!你總是這麼勤勞!”

“早,早!”老漢連聲應著,頭卻沒抬一抬。

“你這麼早下田,吃早飯了嗎?”老狐狸問。

“嗯,我昨天夜裏就吃過了。”

老狐狸迷惑不解,正想再問,李四老漢摸摸胡子說:“夜裏我吃了一扁擔,現在還不餓。”

老狐狸一下漲紅了臉,心裏恨死了李四老漢。表麵上嘻嘻哈哈說了幾句話,心裏卻惡狠狠罵道:“老家夥,我絕不會輕易放過你!”

當天晚上,老狐狸拐著受傷的腿,從山坡上抱來很多石頭,扔到李四老漢的地裏。一邊扔,一邊咬牙切齒地說:“等著瞧!我讓這地裏明年長不出一棵苗!”

第二天一早,老漢到地裏一看,明白一定是老狐狸報複他了。這時老狐狸出現了,一臉奸笑地問:“這是怎麼回事呀?你弄這麼多石頭幹嗎呀?”

李四老漢笑哈哈說:“怎麼,你不知道嗎?這樣大的石頭,正好是最好的肥料,明年我會有個豐收年呢!這地裏呀,最怕的是有牛糞、馬糞、羊糞,有了它們,我就苦了,一顆糧食也打不到的。”

“我怎麼能讓他大豐收呢?”老狐狸又起了壞心。當天夜裏,他披星戴月,汗流滿麵地搬走了石頭,在李四老漢的地裏撒了不少的牛糞、馬糞和羊糞。

忙到天亮,它帶著一身臭味,回到了山洞裏,疲倦地睡去了。

18~21個月寶寶的注意力

觀察內容感受差別。

發展目標學會接受小小的變化。

1觀看魚缸

首先請孩子仔細觀看魚缸四周,然後感覺不同的差別。看的角度不同,魚的樣子看起來就不同。然後讓孩子觀察魚群的遊動。用吸管輕輕地碰觸魚。魚被嚇到而逃跑的時候,孩子也跟著嚇到就會覺得很開心。讓孩子感受到小小的驚嚇帶給他的歡樂。學會接受小小的變化。然後當魚靠近的時候,讓孩子親一親魚缸的玻璃。讓孩子丟入魚飼料喂魚。

2看雲去

全家人一起去野餐。共同玩兒遊戲,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但是爸爸媽媽和孩子靜靜的躺在草地上看著飄過的雲也是挺不錯的。全家人排成一列躺在草地上,手牽著手。然後告訴孩子,天空中不斷變化的雲是怎麼回事,告訴孩子雲是飄在天空的水珠,當水珠變重以後,掉下來的就叫做“雨”。請孩子觀察各種雲的樣子,並聯想雲看起來像什麼東西、動物或人。同時告訴孩子在雲的背後有著無限寬廣的宇宙。

注意在孩子親魚缸前,要確保魚缸被清潔過,這樣才可以讓孩子盡情的玩耍。

野外郊遊時,一定要注意天氣不要太冷或太熱,避免寶寶被曬傷或者引起感冒。躺在草地上的時候最好鋪上一塊塑料或者其他的什麼東西,這樣避免小蟲叮咬孩子,或者爬到孩子身上。

小心學步車

或許你曾經聽有經驗的人說過,嬰兒坐學步車很危險,如果學步車滑到樓梯口,可能會失控造成人車一起滾下樓梯的意外。

最近,不讚同使用學步車的原因又增多了。不久前有一項研究指出,不坐學步車的寶寶,四肢活動發展能力較快,通常在五個月就能坐立,八個月能爬,十一個月就能走路了。經常坐學步車的寶寶則坐立要等到七個月,走路更要十二個月才做得到。此外,就語言、知覺和記憶的測驗,坐學步車的寶寶也比不坐學步車的寶寶平均低十分。

兒童專家席格爾指出:“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看到自己的腳,他們是借由遊走於外在環境和操作各種東西來學習。當寶寶被限製在一處無法伸手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無法自由自在探索外在環境,他的認知能力發展就完全受到限製了。”

由於席格爾的研究是針對每天在學步車待上兩個半小時的寶寶所進行的,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每天坐在學步車的時間不長,而且也有很好的照顧,那你大可放心,這樣並不會影響他的認知能力和肢體活動能力的發展。

壓在大青山下的貪心婆

大青山邊,有一戶人家,家中有一個好心腸的老奶奶。老奶奶家屋梁上有個燕子窩。冬去春來,燕子年年在這兒安家,生兒育女。老奶奶從不驚憂它們。

一天,一隻雛燕從窩裏掉下來,摔折了腿。老奶奶心疼地把它捧起來,捋直了腿骨,用紅布條綁好了,把它放在熱炕頭上養傷。她伺候得可精心了,按時喂米喂水,還剝老黃瓜籽給它吃,她知道黃瓜籽有利於養骨傷。

到了燕子南飛的時候,受傷的小燕已經好了。老奶奶就把它放了。它高興地和爸爸媽媽飛往南方。

第二年春天,這隻腿上綁紅布條的燕子,把一顆金黃黃的黃瓜子吐在老奶奶手心裏。老奶奶就把它種到地裏,鋤草、澆水,精心培育。

後來黃瓜秧開花結果了。別人家的黃瓜是尖朝下,這棵瓜秧隻結一個瓜,尖卻是朝上的。老奶奶管它叫朝天瓜。朝天瓜香氣襲人,幾裏遠都能嗅到。

一個遊方術士用五十兩銀子買下了這隻瓜,並告訴老奶奶這是把打開大青山寶庫的鑰匙。中秋這天,術士帶著老奶奶來到山下。月亮升起的時候,大青山腳下的山石翹開一道裂縫,他們把朝天瓜支在裂縫上,進洞裏取了一些金銀珠寶,很快出來了。那裂縫便自動合攏了,朝天瓜便夾在石縫裏了。

老奶奶發家的原因很快被隔壁老太婆知道了。恰好她家屋梁上也有一窩孵出不久的小燕子。老太婆左等右等,也沒有小燕子摔下來。她心急了,就爬上梯子,從燕窩抓出一隻小燕,狠心地將它的腿折斷了。然後像好心腸的老奶奶那樣用紅布條纏好,也放在炕頭上養著。

第二年春天,老太婆也得到了小燕送來的瓜籽。秋天,得到了一隻朝天瓜。

中秋開山的時候,老太婆趕著馬車來到大青山下,想把寶物全運回家去。她見石縫一開,把朝天瓜往裏一支,就背著空布袋一頭鑽進了寶洞。

她看見寶洞裏的金銀珠寶閃閃發光,堆積如山,就裝了一袋又一袋,把袋子放在洞口,回過頭還是沒完沒了地裝。後來她發現一盤金磨,磨道上一匹金馬駒拉著它轉,磨出來的都是金珠子。她便決定把金磨和金馬駒帶回家去。她用盡了吃奶的力氣,一點一點地挪著金磨,因為金馬駒已經站住不動了,她借不上它的力量。

這時山石嘎嘎響起來,貪心的老太婆仍舊在拚著老命挪金磨。最後被壓在大青山之下了。

21~24個月寶寶的注意力

觀察內容讓孩子靜下心來。

發展目標讓孩子的注意力在靜中集中。

1靜心坐著

當孩子因興奮而無法調適心情時,他們無可奈何地隻能以哭鬧或對媽媽行使暴力來宣泄。此時媽媽不要直接麵對孩子的無理取鬧,而應幫助他們安靜下來。孩子鬧脾氣的話,請照下麵的方法試試看。

兩手藏在背後,即使孩子正在生氣,也會看見媽媽的這個舉動。一邊把手拿出來,一遍從右手大拇指開始去指數“一隻羊……”,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一邊看著媽媽的手指數數,漸漸地就會安靜下來。

2塗鴉板

在孩子的房間、客廳、廁所等地方貼上塗鴉板。盡量做到讓孩子無論何時都能塗鴉。在塗鴉板附近放一些彩色筆。這樣不但能激起孩子的興趣,還能讓孩子的想象力飛起來。

3跟著我畫

可以將大紙貼在牆壁上,請媽媽先畫出一個簡單的圖案。請孩子看著媽媽的塗鴉,在一旁跟著畫畫看。同時和孩子討論要畫什麼,讓孩子畫他最想畫的東西。讓孩子充分發揮他的想象。

爸爸媽媽應該事先為孩子準備好塗鴉的地方,不但孩子能玩兒得盡興,還可以使孩子能專注於做一些事情,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

爸爸媽媽跟孩子在做跟著我畫這個遊戲的時候,注意不要隻畫事物原本的麵貌,也要表現出內涵的意義。例如,畫行進中的車子揚起灰塵的樣子等等。

1~3歲的孩子

1~3歲的孩子開始會走路,會說話,此時孩子隨時會有獨處的時間。會走路代表一種活動力,這意味著如果孩子願意,他可以從你的身邊走開,離開你的威權和要求聽話的管理範圍。而且,此時孩子的語言發展更加速他的獨立性。

在這段時間,孩子如何運用獨處時間將會顯出其獨特性,並且形成其個人風格。在此時期他會開始明確地表示要有“個人隱私時間”。對爸爸媽媽最大的挑戰,就是孩子有時還是需要爸爸媽媽的監護照顧。

因此,最好的方式是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空間,一方麵讓孩子可以自己玩,一方麵爸爸媽媽在遠處可以看得到孩子的活動。由這種近似自處的時間開始,等孩子長大一些,再慢慢進入完全自處的階段。

不過要切記,讓孩子坐在電視機前和讓他獨處是不同的性質。因為孩子看電視時,電視節目會影響並塑造孩子的觀念;獨處則會讓孩子自我思考,他可以思考他願意想的事物,也可以感受深受感動的感覺。

小蜜蜂救月亮

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五個月亮。那時,夜間和白天一樣明亮,植物長得繁茂,動物們也容易找到吃的。它們占據了整個地球。

有一天,一隻凶惡的天狗掙脫了鎖鏈,跑出南天門,來到了月亮居住的地方。

天狗很貪婪,牙齒也很銳利,把月亮叼到嘴裏,“嘎嘣,嘎嘣”地嚼著,一會兒就把三個月亮吞進肚裏去了。它吃得很香,吃著這個,還瞧著那個,仿佛要把它們都吃了才肯罷休。

地下的百獸看見了,奔走呼號,十分驚慌。

如果天狗把所有的月亮都吃光,夜晚不就永遠漆黑無光了嗎?老虎、獅子、河馬,都張開血盆大口,吼叫著,恫嚇著。然而,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天狗根本不予理睬。

眼看天狗向第四個月亮走過去了,百獸們驚惶失措,鱷魚已流下了眼淚,各個都感到:災難降臨了!

這時,一隻小蜜蜂扇動著翅膀飛來了,“嗡嗡”的聲音像拉著警笛。

她請纓上陣說:“各位家鄉父老,情況緊急,讓我去試試吧!”

百獸傾刻間靜了下來,一齊向這隻勇敢的小蜜蜂投去了敬佩的眼光。小老鼠看見了,笑得彎了腰:“嘿嘿!就你這副模樣,也要去鬥天狗,太不自量力了吧!”百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他,誰也拿不定主意。

這時,天狗已經把第四個月亮叼在嘴裏了,“嘎嘣,嘎嘣”的咀嚼聲震撼著環宇。大象走上前,對大家說:“事已至此,讓她試試吧,在災難麵前,人人有權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蜜蜂出發了。她飛呀飛呀,帶著百獸們的期望,飛到了天狗身旁,毅然向他提出了挑戰。

凶殘的天狗根本沒把她瞧在眼裏,說了聲:“地上無人,竟派來這麼個小不點兒!”就繼續嚼那第四個月亮。

小蜜蜂左瞧右瞧,抓住了天狗的弱點,一下子鑽進天狗的鼻孔裏,不停扇動著翅膀。

天狗的鼻子被弄得癢癢的,打了一個又一個噴嚏,把嚼碎了的第四個月亮噴向四方。

刹那間,碎月亮變成了無數顆小星星,在天幕上閃閃發光。而那第五個月亮則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下來。

天狗狼狽地逃走了,再也不敢踏進月亮的領地,百獸歡蹦著迎接他們的英雄。老鼠難為情地躲進地洞,大家也都感謝仗義執言的大象。

2~3歲寶寶的注意力

觀察內容在一樣的東西中尋找樂趣。

發展目標亂中取勝更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1找出雙胞胎(1)

在箱子裏放入各種物品。媽媽先拿起杯子,再讓孩子從箱子裏找出同樣的物品。讓孩子一邊看著媽媽手中的杯子,一邊用手摸索,使他能掌握物品的特征而找出杯子來。

2找出雙胞胎(2)

準備畫有三角形、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的卡片。在紙上畫一種圖形。讓孩子找出相同圖形的卡片。並且告訴孩子,這種遊戲叫做“找雙胞胎”。

在做第一個遊戲的時候,放在箱子裏麵的東西不要太相似,或者太多,這樣很長時間孩子都找不到,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要用一些大小或者形狀像差很大的物品。

在做第二個遊戲的時候,卡片上的圖形也不要太相似,或者有條件的話,可以買一些相同的三角尺、直尺、鉛筆、橡皮等物品。在事物中尋找雙胞胎,收到的效果也很好。

2~3歲的孩子睡眠學問大

晚上九點多了,你已累得哈欠連連,你的孩子也是,但他就是不睡,而且哄他睡覺竟然大哭大鬧。

這是什麼原因呢?首先,你必須了解兩個事實:

第一,雖然你期待孩子準時睡覺,但這一定無法盡如人意。譬如,當你累了,可是孩子需要你,渴望你再陪他多玩玩。

第二,每個孩子有不同的生理時鍾,所需的睡眠時間也不同。或許你是夜貓子,而你的孩子是早起的鳥兒。

睡眠對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紀也有不同的意義。對某些孩子來說,睡覺意味著“我累了,我需要休息”。對他們而言,睡覺是經過白天一整天玩耍勞累之後最好的休息時刻。可是,對其他某些孩子而言,睡覺時間代表將“孤單一夜”,所以睡覺時間一到,他們會焦慮並堅強抗拒。

孩子應該幾點就寢呢?答案視個人而定。先找出孩子正常的睡醒時間,然後扣減8~10個小時,那就是孩子該睡覺的時間了。但是,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各有不同的入睡習性,父母不可不察。

魚群裏的小蝌蚪

一群小魚在浮萍下追逐遊戲,不知什麼時候,一隻小蝌蚪也參加進來,他們在一起玩兒得很高興。

小蝌蚪長得很胖,全身紅裏透黑,大腦袋,長尾巴。雖然不很漂亮,但也不難看。他遊水的動作很笨拙,可他有個好性格,他很喜歡小魚,毫不懷疑他自己就是魚群中的一員。魚往哪兒遊,他也高高興興跟著往哪兒遊。小魚很活潑,遊得很快,小蝌蚪要使勁擺動尾巴才能跟上他們。有時小蝌蚪還是免不了掉隊,但他不灰心。對自己說:“別怕別怕,隻要我肯堅持,我準能跟得上大家。”於是他加快扭動尾巴,往前追趕。小蝌蚪十分感謝自己的尾巴,沒有它,它會很難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