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遠離陷阱,好好活著 忍辱負重成大業(1 / 1)

第十章遠離陷阱,好好活著 忍辱負重成大業

忍,乃人的一大智慧,它有助於人們在攀登理想境界的征途中,消除情感世界不可避免的潛在危機。因而,對於一個成功的開拓者來說,它既是實現既定目標的保證,又是取得更大成功的起點。

忍,是一種等待,為圖大業等待時機成熟,忍之有道。這種忍,不是性格軟弱,忍氣吞聲、含淚度日之舉,而是高明人的一種謀略,是為人處世的上上之策。

自古以來,評價人的標準,隻要看一個人的涵養和行事的風格,就知是否可以成為可塑之才,是否有大將之風。因此要成為非凡的人,除了常識與能力之外,還視其能否將情緒操控得當。一個人的涵養來源於他的修養,有修養之人都懂得控製情緒。遇事不能冷靜,並且以某種極端手段處之的人,絕不是一個有修養的人。不能顧全大局,隻在小事上爭長論短的人,絕不是一個能成大器的人。

三國時的諸葛亮輔佐劉備,立誌要收複中原。他六出祁山,攻打魏國。但是魏國大都督司馬懿總是避其鋒芒,等待時機以逸待勞。諸葛亮用盡了各種手段來羞辱司馬懿,但是司馬懿總是置之不理,時常是他的部下都難以忍受了,他卻依然裝作兩耳不聞,令諸葛亮無可奈何,每次都是無功而返,最後還讓諸葛亮累死在第六次北伐的途中。後來,唐朝的大詩人杜甫也為他惋惜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司馬懿能夠忍,所以在國家大計上,沒有被一代儒將諸葛亮打敗。

生活中,麵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對手,有時候采用何種手段已不太關鍵,而如何保持好自己的情緒才至關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而情緒是一種很滑溜的東西,有時滑溜得讓人捉摸不到,但是,不管怎麼滑溜,你都要想辦法將它捏得緊緊的。因為這關係到你能否在社會上遊刃有餘地生存。

有許多人能把情緒收放自如,這個時候,情緒已不僅是一種感情上的表達,而且成了攻防中使用的武器。有時候,掌控不住情緒,不管三七二十一發泄一通,結果搞得場麵十分難堪。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碰到這種擦槍走火的狀況。但是,聰明人有將不良的情緒馬上收回的本事。情緒處理得好,可以將阻力化為助力,可以幫你解危化險。

韓信在投奔劉邦之前非常潦倒,常常是寄人籬下,甚至乞討為生。有一天他身配長劍來到一個集市,突然有一群青年攔阻了他的去路,其中一人對韓信說:“我看你長得人高馬大,還佩戴長劍,好像是個英雄好漢,其實你隻是一個膽小鬼而已。”眾人聽了哈哈大笑,那人更加來勁了,纏住韓信不讓他走,還堅持說:“你相信不相信我說的話?不相信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殺了誰,如果你膽小不想和我比武又不想死,就從我褲檔下爬過去。”韓信注視著那人,心想,我要殺了他,簡直易如反掌,但是殺這樣一個無賴不但不能證明我的才能,反而有損我的清白,而且一旦殺了他,他的同夥肯定要纏住我不放,萬一再被官府抓起來,那麼這一輩子就完了,我不能和他一般見識,和他鬥這口氣。想到這裏,就伏下身從那人褲檔下爬過去了。

這就是曆史上關於韓信受“跨下之辱”的傳說。

對一般人來說,忍耐是一種美德,對成功者來說,忍耐卻是必須具備的品格。

電話大王吳瑞林(僑興老板)當初創業失敗,“走在路上,平時笑臉相迎的鄉鄰竟然一夜之間形同陌路,不斷有人在我身後指指點點。沒多久,孩子們就哭著回家告訴我,老師把他們的位子從第一排調到最後一排去了,學校裏的同學也不和他們玩了。”吳瑞林不得不帶著家人,“選擇了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深夜悄悄離開”,離開了生他養他的故鄉。指甲鉗大王梁伯強一次次創業,一次次辛苦累積財富,而每一次點滴積累的財富最後總是被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原因”剝奪,如果一般人遭受了這樣的境遇早發瘋了,可梁伯強都忍下了。現在他成功了。

宋代著名大文學家蘇東坡在評論楚漢之爭時就曾說:“漢高祖劉邦所以能勝,楚霸王項羽所以失敗,關鍵在於能忍不能忍。項羽不能忍,白白浪費自己百戰百勝的勇猛;劉邦能忍,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直攻項羽要害,最後奪取勝利。劉項之爭,從多方麵說明了這一點。劉邦之所以成大業是他懂得忍下人之言,忍個人享樂,忍一時失敗,忍個人意氣;而項羽氣大,什麼都難忍難容,不懂得‘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大業未成身先亡,可悲可歎!”

心靈小貼士:

忍辱負重,是忍受屈辱、承擔重任的意思。忍辱負重是成就事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能在各種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種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負重拚搏更是一種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