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遠離陷阱,好好活著 做一支謙卑的稻穗(1 / 1)

第十章遠離陷阱,好好活著 做一支謙卑的稻穗

越有涵養的人越謙虛,正猶如結實的稻穗,頭總是像敬禮一樣往下低;粗魯的人則目中無人,趾高氣揚,始終把頭抬得高高的,猶如那些不結實的稗子一樣。

蘇格拉底是大哲學家,有人問他是不是超人。他回答道:“我並不是什麼超人,我和平常人一樣。有一點不同的是,我知道自己的無知。”

越有內涵的人越謙卑。難怪哲學家西塞羅說:“沒有什麼比謙卑和容忍更適合一位偉人。”

一顆謙卑的心是自覺和成長的開始,就是說在我們承認自己並不知道的一切之前,不會學到新東西。

許多年輕人都有這種通病,他們隻學到一點點,卻自以為已經學到一切了——他們的心關閉起來,再沒有東西進得去。他們以為自己是萬事通,而這也是他們所犯的最嚴重錯誤。人們喜歡自我陶醉,常常自以為是,固執己見。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驕傲自大、固執己見,很容易為一些小事情同別人爭論,而且火藥味濃烈。這時候,得理的一方應當有饒人的雅量,他可以一麵解釋一麵折衷調和,最好使用不帶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語言形式,以避免衝突的擴大。這不是懦弱膽怯的表現,隻會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小盧有一次去嶽父家吃飯,進餐時翁婿兩人聊起了一條高速公路的修建問題。小盧強調:修路的進度一再推遲,是有關方麵的一個嚴重錯誤;而嶽父則不同意,認為公路本來就不該興建。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漸趨激烈。後來那位泰山大人把問題扯到“年輕人自私心重,沒有環保意識”上麵,顯然是在批評小盧。

小盧怕再爭論下去傷和氣,便開始緩和下來,婉轉地說:“可能我們的看法永遠也不會合轍,可是,那沒有什麼,也許我們都是對的,也許我們都是錯的,這也是未可知的事。”小盧的一席話,不僅給自己搭了台階,也給爭論雙方打了圓場,避免了雙方因爭論不休,矛盾擴大,從而影響感情。

試想,如果小盧一意孤行地與嶽父爭論下去,結果會如何呢?很可能會不歡而散。

驕傲還是謙卑,這是一個問題。有很多聰明人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剛愎自用、十分傲慢,身邊的人不免對其多有微詞,最後導致做人和處世上的失敗,甚至影響其事業和人生。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一個典型例子是美國的老福特。

福特在年輕的時候非常謙虛,善於向人學習,自學而掌握了汽車製造原理,並發明出“T型車”生產方式,引發了美國汽車生產和消費的革命,自己也成了企業家。可是當市場變化,汽車從大量生產轉向個性消費,成功後的福特卻變得固執己見,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也堅決不願意改變固有的生產流程,最後令企業虧損累累,事業落敗,自己也不得不從高位上退下來,讓位於福特二世。

古代中國,曾有過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有過張良為老人拾履的故事,這些人都因為具備了謙卑的人格而成就大業。這樣的故事現在聽來似乎已經有些過時了,然而謙卑人格的塑造,事實上正是自身人格完善中最重要的一環,同時也與個人能力的“可持續發展”一脈相承。

杭州有一家民營企業,每年創造的利稅都足有5個億,這在全國的民營企業中可以說是驚人的。但是,公司上下都非常低調,總經理更是十分謙虛,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彬彬有禮的書生。他的辦公室裏,沒有他自己的照片,也沒有和高官們的合照,隻有一位慈祥的老婦人的照片。經詢問,才知道是他在紹興的老外婆。這位老板的淡泊人格難能可貴。著名服裝企業美特斯·邦威的老板周成建亦是隻在辦公室掛了一個大大的“忍”字,告誡自己一定要謙虛待人、平和待人。

這些人士都是很成功的企業家,也是很謙遜的企業家。他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們依舊低著那高貴的頭顱,正如那些飽滿的稻穗一樣,因為他們知道,正是謙卑謹慎令他們才有今天的成就。

心靈小貼士:

“低頭的是稻穗,昂頭的是稗子。”越成熟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隻有那些果殼空空如也的稗子,才會顯得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