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充實自我的心靈 莫讓韶華付水流(1 / 1)

第一章充實自我的心靈 莫讓韶華付水流

浪費時間,空耗生命,必將陷入無盡空虛。

不浪費時間,你的心靈就是充實的,空虛就不會找上門。

很多次,當我深夜靜靜地坐在桌前鑽研業務的時候,我想到很多很多,但歸根結底都是一句話,那就是——莫讓韶華付水流。

青春,是一個播種的季節,必須勤勞耕種,努力奮鬥。如果光陰虛度,等到暮年回憶往事,就會感到後悔良多。世上曾經有多少人,為自己的白發感慨,唏噓人生短暫,譬如朝露,庸庸碌碌一生。

人生是短暫的,有限的。李白說:“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如雪。”司馬遷說:“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人生的轉逝,司馬遷的白駒過隙比李太白的朝絲暮雪跑得更快了。

雖說時間如流水是眾人皆知的道理,兒時也大都背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的格言,然而,對於大多數日子過得很有些滋味,下半世且還有幾十年可供咂摸的人而言,真如朱自清先生那樣“洗臉時也能感覺到時間從指縫裏流過”,卻也著實不是件易事。

陳晉早晨洗臉時,發現鏡中的自己鬢邊有了白發,他驀然驚覺光陰似箭,青春已逝。於是,問自己:過去幾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麼?這一生肯定要交白卷了?

有一天,在美國一小鎮,陳晉拜訪了一位84歲的老學者。在他那狹窄的廚房裏,陳晉向他傾訴了內心的苦惱。 老人說:“你應該抓緊現在和未來的日子。” 陳晉說:“是的,我在盡力,但是,我已浪費了幾十年。”

老學者搖搖頭:“達爾文說他貪睡,把時間浪費了,卻寫了《物種起源》;奧本海默說他鋤地拔草,把時間浪費了,後來成為‘原子彈之父’;海明威說他打獵、釣魚,把時間浪費了,最終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居裏夫人說她為孩子和家務忙浪費了時間,然而她不但發現了鐳,而且還把孩子教養成了科學家。”

陳晉大喊:“這些人都是天才!我隻是個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你可以評定你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我的意思是提醒你,隻要有確定的目標,在任何時間、做任何事,都不會妨礙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於思考和研究,他們自以為浪費了時間,實際上並沒有浪費。”

“但是,我年紀大了。”陳晉說。

“我70歲那年,擬定完成一個需要十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計劃。我向一位30多歲的年輕朋友談到這個計劃,他笑了。我知道他為什麼笑,在他看來,70歲的老人,時日已不多了,還能做什麼?十年過去了,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實驗室忙著。”他挺了挺胸,笑了。

“你那位年輕朋友呢?”陳晉問。

“不再年輕了,已經中年啦!”

“對他來說,這14年來應該是黃金年齡,相信應該有很不錯的記錄。”陳晉說。

“沒有,他也承認過去的14年是空白,真正的空白。”

“為什麼?”陳晉問。

“依舊熙熙攘攘、碌碌無為地生活,14年,一眨眼就過去了。”

這一番話,如當頭一棒,陳晉呆了。 老學者拖著陳晉走進他的書房,說:“來,讓我們談談目標問題,烤雞腿香味誘人,邊吃邊談,並不浪費時間。”

一個人沒有目標,沒有計劃,必然會浪費寶貴的時間,自然也不會贏。人生需要計劃,然而,計劃又常常落空。很多人早上睜開眼,就計劃這一天該做些什麼,到晚上躺在床上好像又什麼也沒有做。想到這,就會沒有成就感,更為時光的逝去而傷感。浪費時間,空耗生命,必將陷入無盡空虛。越空虛越浪費時間,惡性循環。不要讓時間從身邊悄悄溜走。

魯迅說,浪費時間,等於慢性自殺。空虛無聊的時候自己也反省,這樣浪費時間是不是犯罪,應該利用這段時間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情。

人活著,就要活得有意義。一個人忙碌一天無心顧及瑣事,才沒有天黑時浪費時間的空虛,才沒有清晨時無所事事的茫然,才沒有在生日來到時感到自己除了年齡什麼也沒有增加的緊張。

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用更多的時間去實現它。不浪費時間,你的心靈就是充實的,空虛就不會找上門來。人最要緊的是活得充實,把每一天過好是最大的幸福,快樂源於每天的感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