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把握人生輸贏 做人不可處處為贏
成功會助長一個人的傲氣,如果你老是想贏對方,即使獲勝了,那隻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尊重。
生活中通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人,因為在某些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於是就趾高氣揚,眼神裏有一股傲氣,驕傲的讓人感到壓抑。一個自負的人往往會被自己的自負蒙住了眼睛,看不清自己的真正麵目,失敗是必然的結局。
二戰結束後,杜魯門盡管對麥克阿瑟印象不佳,但對他還是委以重任,讓他進駐日本,麥克阿瑟就成為日本實際上的絕對統治者。麥克阿瑟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使日本基本上消除了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走上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道路。但麥克阿瑟自負的老毛病此時又複發了,在沒有經過政府批準的情況下,擅自將駐日美軍削減一半。麥克阿瑟的這一舉動被認為其目中無人,杜魯門對此非常惱火,由此兩個人的關係出現了空前的危機。
此外,戰爭結束後杜魯門兩次邀請麥克阿瑟回國參加慶典,都被麥克阿瑟以“日本形勢複雜困難”為由回絕。如果麥克阿瑟接受邀請,回國同杜魯門緩和一下關係,結局也許會不一樣。然而,他不會那麼做,他是一個極端自負好鬥且固執到底的人。
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下令撤銷了麥克阿瑟的一切職務。最讓麥克阿瑟尷尬的是,他是在新聞廣播中獲悉自己被撤職的。這一消息實在太突然了,沒有絲毫思想準備的麥克阿瑟聽到後,麵部表情一下子呆滯了。他太自負了,不把一切放在眼裏,他萬萬沒有想到,功勳卓著的他會被總統在戰場上撤銷一切職務。
麥克阿瑟多年來養成的桀驁不馴、極端好鬥的性格,把他推向了淒涼無助的地步。他不止一次地公然違抗上司的命令,並以此為榮。但他的弱點是不會把握分寸,他也許忘記了物極必反的結局。杜魯門對麥克阿瑟的“處理”在美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事先沒有任何暗示,沒有事先的內部“通氣”,直接在新聞媒體上公布。就這樣,他在戰場上的勇猛頑強,以及用自己出色的戰略、戰術拯救數以萬計的官兵性命,竟然被他那自負和盛氣淩人的派頭一筆勾銷。
後來,麥克阿瑟和艾森豪威爾一起競選美國總統,應當說憑麥克阿瑟的經曆、戰績和在美國人心中的形象、地位,他應當成為贏家,但最終人們選擇了艾森豪威爾。這意味著人們選擇了一個穩健的人物,而最終放棄了極端自大好鬥且不斷引起爭議的麥克阿瑟。麥克阿瑟這位指揮千軍萬馬的五星上將,以政治流放者的結局結束了自己的命運。
有的人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始終自我感覺良好,內心膨脹,看不到任何高於自己的人和事。他們有時容易自我陶醉,自欺欺人,而太注重突出自己的人則把自己的能力才幹過分地張揚。當然,其結果是自負不可避免地導致一意孤行走極端,沒有不招致失敗的。
成功會助長一個人的傲氣,如果你老是想贏對方,即使獲勝了,那也隻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尊重。做人不可處處為贏。很多時候不妨讓我們的顧客、朋友、丈夫、妻子在瑣碎的爭論上贏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