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糊塗生活,逍遙自在 第二章糊塗是簡簡單單地生活(2 / 3)

這就是沒有“活在當下”,就算得到再多,也不會覺得快樂,不僅現在不夠,以後永遠也不會嫌夠。忘了真正的滿足不是在“以後”,而是在“此時此刻”,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費心等到以後,現在便已擁有。或許人生的意義,不過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綺麗的花,享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而已。畢竟,昨日已成曆史,明日尚不可知,隻有“現在”才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生活中的糊塗學

活在當下是一種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當你活在當下,而沒有過去拖在你後麵,也沒有未來拉著你往前走時,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時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種強烈的張力。這就是使生活豐富的唯一方式。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在大都市裏經常存在這種現象:早上6點左右鬧鍾響,職業男女匆忙起床,忙得團團轉,洗漱一番,套上職業工作服;要是有時間,就用點早餐,抓起公文包往外跑,開始接受每天例行的懲罰——所謂交通高峰的堵塞;朝九晚五地工作,應付上司,應付同事,應付廠商,應付客戶、顧客。這種緊張繁忙的工作會讓你飽受壓迫。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試驗,用動物來模擬人的“緊張狀態”。他們將狗關一個大房間裏,房間裏有足夠的食物與水。心理學家整天整夜地用光和聲響恐嚇這些狗,使它們緊張起來。經過幾天的試驗,發現有的狗在緊張的氣氛中變得精神抖擻,視覺、聽覺和動作變得敏銳,到處尋找逃生的出口;有的狗全身發抖,夾著尾巴,甚至變成了“狂犬”;有的狗則變得行為遲鈍,萎縮在角落裏睡著了。

緊張對人和動物都有刺激,如同動物受刺激後反映不同一樣,人在緊張狀態下的反應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樂於忍受壓力,越壓越興奮,快節奏使其感到舒坦;有的人卻不然,一旦有強大的壓力,則會心神不寧,不知所措,以至失眠。每個人隻要注意觀察自己的應激表現,就可以了解自己在什麼程度的緊張狀態下工作情況最好。但緊張一落千丈超過了自身的承受力,則會產生許多不良的影響。

趙先生是位生意人,賺了幾百萬元,而且也存了相當多的錢。他在事業上雖然十分成功,但卻一直未學會如何放鬆自己。他是位神經緊張的生意人,並且把他職業上的緊張氣氛從辦公室裏帶回了家裏。

趙先生剛剛下班回到家裏踏入餐廳中。餐廳中的家俱十分華麗,但他根本沒去注意它們。他在餐桌前坐下來,但心情十分煩躁不安,於是他又站了起來,在房間裏走來走去。他心不在焉地敲敲桌麵,差點被椅子絆倒。

趙先生的妻子這時候走了進來,在餐桌前坐下;他打聲招呼,一麵用手敲桌麵,直到一名仆人把晚餐端上來為止。他很快地把東西一一吞下,他的兩隻手就像兩把鏟子,不斷把眼前的晚餐一一鏟進嘴中。

吃完晚餐後,趙先生立刻起身走進起居室去。起居室裝飾得十分美麗,有一張長而漂亮的沙發,華麗的真皮椅子,地板鋪著高級地毯,牆上掛著名畫。他把自己投進一張椅子中,幾乎在同一時刻拿起一份報紙,他匆忙地翻了幾頁,急急瞄了一瞄大字標題,然後,把報紙丟到地上,拿起一根雪茄,引燃後吸了兩口,便把它放到煙灰缸去。

趙先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他突然跳了起來,走到電視機前,打開電視機,等到影像出現時,又很不耐煩地把它關掉。他大步走到客廳的衣架前,抓起他的帽子和外衣,走到屋外散步去了。

趙先生這樣子已有好幾百次了。他沒有經濟上的問題,他的家是室內裝潢師的夢想,他擁有兩部汽車,事事都有仆人服侍他——但他就是無法放鬆心情。不僅如此,他甚至忘掉了自己是誰。他為了爭取成功與地位,已經付出他的全部時間,然而可悲的是,在賺錢的過程中,他卻迷失了自己。

人應該學會調整和放鬆。你要知道應該在什麼時候放下工作,輕鬆一會兒,在緊張的生活中我們要學會鬆弛自己的神經。

一張一弛既能讓事業得到發展,也能夠保證身體、生理、心理、精神方麵的健康狀態。你隻有覺得不再那麼神經緊張時,才可以快快樂樂地工作。因此,你要接受你的不足。要知道你隻是一個人,你的能力有限。告訴你自己不要把自己逼得像個奴隸,你應該輕鬆下來。如果你發現自己正在瘋狂地奔波勞累,那要趕快停下來。問問你自己這樣做有何用處,你是願意把自己逼出心髒病來,還是承認自己的有限能力,然後輕鬆下來?

生活中的糊塗學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人們在安排日常生活時,既不要過分緊張,也不要過分鬆垮,應把生活安排得充實一些,使生活的節奏適度緊張,並且把這種生活看成是一種樂趣,這會使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不要老跟自己過不去

人生中似乎困擾太多,快樂太少。你是否覺得人生本應一帆風順,那些降臨在自己身上的挫折與困難都該統統消失,否則便要怨天尤人?你是否認為眾人應該友好、平等地待你,你所追求的心儀對象應該接受你,否則便會感覺沮喪或是焦慮?你是否要求自己盡善盡美地完成工作,一旦稍有失誤就會自我否定或是自我譴責?其實,上述種種不快大都源於你自己,事實上是你在困擾自己。

有一位母親,多年從事高科技的研究,在事業方麵很有成就。可是,在生活方麵,她卻是個孤僻怪異、憤世嫉俗之人。她聽不慣年輕一代喜歡的流行音樂,不是一般的“不喜歡”,而是一種“憤恨”,隻要聽到什麼搖滾音樂啊、網絡歌曲的,她就會憤憤然痛斥一番,甚至采取用棉花球堵耳朵的方式以示抗議。她也不喜歡別人在她麵前談論什麼青春,什麼時尚。

她的女兒很孝順也很優秀,研究生畢業後被分配在研究所裏做學問。母親說,做什麼學問啊,掙錢太少,我都做了一輩子學問了,沒什麼意思。女兒聽了母親的話,就辭掉了原來的工作,應聘到一家跨國大公司做白領,工資很高,生活得也很好。可這位母親還是不滿意,一天到晚嘮嘮叨叨,說女兒的工作沒有前途,公司總歸是別人的,以後老了怎麼辦。女兒一賭氣,不做白領了,自己開了一家公司,又憑著自己的努力,很快成為行業內有名的女強人。

女兒很感激母親的培育之恩,她也千方百計順著母親的心,為的是讓母親能有個幸福的晚年。她以為母親這下總該滿意了,可惜她錯了,母親仍然嘮嘮叨叨,還是莫名其妙地發脾氣,說著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生著無關緊要的人的氣。她總是陷入雜事中不能自拔,經常為找一個很小的東西把家裏翻得亂七八糟,還常和別人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