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糊塗生活,逍遙自在 第二章糊塗是簡簡單單地生活(3 / 3)

這位母親真是沒事老跟自己過不去的一個典型。其實,她完全可以過另外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她事業上有所成就,經濟上沒有壓力,有什麼事女兒隨叫隨到。按說她應該活得很好。可是,事情並不是這樣,她整天愁眉苦臉,總覺得誰欠了她似的。主要是她老跟自己過不去。

其實,活著就是活著,要活在自己的內心裏,不要活在別人的眼睛裏,千萬別跟自己過不去,而要糊塗一下,這樣你就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生活中的糊塗學

生活中糊塗是快樂之源。有時候,快樂就在離我們很近的地方,伸手可得。自己不跟自己過不去,裝裝糊塗就總能開心快樂。

糊塗的生活不怕挫折

科學研究證明,世界上的跳高冠軍是跳蚤。跳蚤跳起來的高度是跳蚤身高的100倍以上,因此被稱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動物!

科學家用跳蚤進行試驗:他們在跳蚤的頭上罩上一個玻璃罩,然後使跳蚤跳動。跳蚤第一次起跳就碰到了玻璃罩。連續多次以後,跳蚤調整了自己能夠跳起的高度來適應新的環境,此後每次跳起的高度總保持在罩頂以下。科學家們逐漸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又經過數次碰壁之後主動調整了高度。最後,玻璃罩接近桌麵,跳蚤無法再跳了,隻好在桌子上爬行。經過一段時間,科學家把玻璃罩拿走後,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跳蚤”變成“爬蟲”了。“跳蚤”變成“爬蟲”,不是因為已經失去了跳躍的能力,而是一次次遭受挫折之後學乖了,習慣了,最後麻木了!

最可悲的是:雖然玻璃罩已經不存在,跳蚤卻連“再試一次”的勇氣都沒有。玻璃罩的限製已經深深地刻在它那十分有限的潛意識裏,反映在它的心靈上——不是沒跳高的能力,而是沒有跳高的勇氣。

動物是這樣,人也是這樣。很多人的經曆與此極為相似。有的人就因為自己受到挫折,號稱自己的是過來人,在工作中害怕承擔責任、不思進取、不敢拚搏,他們對失敗習以為常,逐漸喪失了信心和勇氣。

古人說過:“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難以事事如意,挫折總是伴隨著人們,小至無端遭人譏諷,受到批評,夫妻拌嘴,大至高考落榜,初戀失敗,婚姻破裂,事業挫折等等。其實,遭受挫折並不可怕,關鍵是用積極的行為方式去自我調節,從消極的挫折心理中得以解脫。

成功與失敗往往就是一步之遙,堅持到最後就是成功,一遇見困難就放棄肯定是要失敗的。相似的故事似乎並不少見,我們也總能清晰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可真輪到自己,又是那麼的沉不住氣。不能堅守,乃是由於我們不自信。我們在本該放手一搏的時候,卻猶豫彷徨。我們不願意再試一下,是因為沒有信心。

因此,在工作中你遇到了挫折,不能被挫折所嚇倒,而要考慮如何從挫折中解脫出來。在遇到挫折時,如果你認為自己被打倒了,那麼你就是真正地被打倒了。如果你認為自己仍屹立不倒,那你就真的屹立不倒。如果你想贏,但又認為自己沒有實力,那你一定不會贏。如果你認為自己會失敗,那你必敗無疑。如果你自慚形穢,那你就不會成為一個強者。

生活中的糊塗學

生活的路上總是有很多的坎坷,一次次地跌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對成功的期待與堅持。更重要的是,一次次摔倒後,你還能不能頑強地爬起來,總結經驗重整旗鼓,繼續堅持下去,直到成功為止。如果受了重擊後便一蹶不振,那麼,你隻好永遠趴在勝利者的腳下。

珍惜眼前的幸福

人很奇怪,每每要到失去後才懂得珍惜。其實,幸福早就放在你的麵前。肚子餓得不行的時候,有一碗熱騰騰的拉麵放在你眼前就是幸福;累得半死的時候,躺在軟軟的床上是幸福。

人生在世,由於際遇的不同,有的人生活清苦卻感到幸福,有的人則過著富裕的生活仍感到苦惱。而更多的時候,人們之所以感覺不幸福,是因為當幸福來臨的時候,常常渾然不覺,無論別人投來多少羨慕的目光,還是不知道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反而讓幸福白白地從自己手指間溜掉,到了最後,給自己剩下的隻有揮之不去的痛苦。就像錢鍾書所說:“人生的刺,就在這裏,留戀著而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氣質高雅,因此成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個女子來拜訪他,她表達了愛慕之情後說:“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

哲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習慣性地回答說:“容我再考慮考慮!”

事後,哲學家用他一貫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處與壞處,分條羅列下來,結果發現好壞均等,究竟該如何抉擇?他因此陷入了長期的苦惱之中。最後,他終於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麵臨抉擇而無法取舍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曆過的那一個。不結婚的狀況他是清楚的,但結婚後會是個怎樣的情況,他還不知道。對!應該答應那個女人的請求。

哲學家來到女人的家中,問她的父親:“你的女兒呢?請你告訴她,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女人的父親冷冷地回答:“你來晚了,我女兒現在已經是孩子的媽了!”

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向來引以為傲的精明頭腦,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此後,哲學家抑鬱成疾,臨死前,他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隻留下了一段對人生的批注——

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

哲學家死之前終於明白,幸福本沒有絕對的定義,平常的一些小事往往能振動你的心靈。幸福與否,隻在於你怎麼看待。

幸福,其實是無時不在我們身邊的,隻要我們細心地去感受,敏銳地去觀察,你會發現,原來,幸福與我們是那麼接近!如果你一個不小心,幸福也許會從我們身邊偷偷地溜走。隻關注現在,不顧及將來,也未嚐不是一種保持歡樂的捷徑。所以,我們應該在幸福還沒有溜走之前,好好地把握,好好地珍惜!

生活中的糊塗學

幸福就是珍惜已擁有的一切。珍惜現在的自己,珍惜現在愛你的人,珍惜現在你愛的人,就是能把握的幸福。如果你想生活得快樂,那麼就學會珍惜吧!珍惜是幸福快樂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