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一點,大愚藏智
據說大宋哲宗皇帝一次為公主找夫婿“遍士族中求之”。在屢屢“莫中聖意”之後,近臣問,不知要挑個什麼樣的人呢?哲宗說:長得要像狄詠。哲宗的話傳開之後,天下都說狄詠是“人樣子”。狄詠是北宋名將狄青的兒子,但狄詠具體靚仔到什麼程度,卻沒有記載,但其英俊瀟灑的樣子則是可想而知。
從一個人的樣子可以看出許多的東西。自古以來,窮人有窮人的樣子,富人有富人的樣子。糊塗人自然也有糊塗人的樣子。大愚藏智,平和憨厚就是糊塗人的樣子。
一位自稱“聰明的爸爸”得意洋洋地訓斥孩子:“真笨!這樣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你的老師也笨,連這樣的題也沒教會。來看爸爸的。”
而另一位植物學家卻自稱“笨爸爸”。有一天念小學的兒子持一株小草去問老師,老師也不認識這種草,但老師很誠實,很謙虛,親切地告訴小學生:“你爸爸是個很有學問的植物學家,你去問他,我也很想知道這株小草的秘密呢!”第二天,小學生找到老師說:“爸爸說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字。他說老師一定知道,可能是一時忘記了。讓我再問問你。”並送上一封他爸爸寫給老師的信,裏麵對小草做了說細的介紹。最後還附一句:“這個問題由老師來直接回答,想必更為恰當。”
這位植物學家在兒子麵前裝傻,要當一個“笨爸爸”,比起那位“聰明爸爸”要高明的多了。現在有些人在社會上總要表現出比別人強,在單位也要表現出比別人強,在家裏也是如此,豈不知貶低了老師,也就是降低了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使孩子失去了對老師的信任,這樣他還能跟著老師認真學習嗎?能不影響他的成績嗎?
從上麵提到的植物學家的做法中,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些道理:人雖有才,卻不可以自耀,不足以自誇。就如同人有一大筆財富一樣,需要時把它取出,可以解危、解難辦成大事;不需要時取出炫耀,隻會招災惹禍。對自己的聰明才智應該知道在何處表現,而不是處處都要表現;應該懂得在何時表現,而不是時時都去表現;應該明白在何人麵前表現,而不是在人人麵前都要表現。
因此,大智若愚,換一個角度來說,也可理解為小事愚,大事明。所謂愚,是指有意糊塗,表現的是靈活性。該糊塗的時候,就不要顧忌自己的麵子、自己的學識、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權勢,一定要糊塗。而“明”表現的是原則性,該聰明、清醒的時候,則一定要聰明。由聰明而轉糊塗,由糊塗而轉聰明,靈活性與原則性高度結合,則必左右逢源,不為煩惱所擾,不為人事所累。
生活中的糊塗學
在生活中,真正的聰明人,遇到任何事絕不自作聰明,大發議論。相反,他們總是做出一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清楚的樣子,躲躲閃閃裝糊塗。其實這樣的人往往心知肚明,他們以裝瘋賣傻的手法,別出心裁,出奇製勝。
裝瘋賣傻才是真聰明
“裝瘋賣傻”的本義是其實是一種人生境界,是聰明人所為;是那種明了一切卻不點破的拈花微笑般的智慧。在生活中不少人就用“裝瘋賣傻”的方法把生活中的事模糊處理得十分圓滿。
據史書記載,清朝年間廣東省有個梅知縣深得糊塗學的精髓,判案經常以裝瘋賣傻的糊塗手法,別出心裁,出奇製勝。這裏就有一件他裝瘋賣傻的斷案故事。
有一年,一位商販從海外回來,帶了500兩銀子,天黑趕路怕碰上強盜打劫,便把銀子全部埋在本村十裏坡的大榕樹下,趁著月色趕回家中。叫門多時,妻子才出來開門。招呼睡下後,妻子問道:“夫君奔波海外多年,賺了多少銀子?”丈夫回說:“這回出門數年,賺得紋銀500兩,黑夜途中恐遭劫,隻好埋在十裏坡的大榕樹腳下,明日天亮便可取回來。”
第二天早起,商販趕去起銀。開院門時,院門卻是虛掩著,以為是自己昨夜忘記插門,便沒有多疑,徑直去大榕樹下取銀子。可是到了榕樹下一看,埋銀子的地方已扒開一個坑,銀子早不翼而飛了。他癱軟在樹腳下痛哭一場,本想回家告訴妻子丟了銀子,又怕妻子說自己昨晚說謊,盡騙人,於是跑到縣城報案。
梅知縣聽完這個埋銀丟銀的經過後,問道:“你外出多少年?”回說:“出門4年。”梅知縣又問:“家中有些什麼人?”回說:“隻有妻兒二人,兒子今年4歲多,是我出門前生下的。”又問:“家中有奴仆嗎?”回說:“沒有,一切家務由妻子操持。”又問:“昨晚回家碰見了誰,說起銀子的事嗎?”回說:“沒有,我半夜回家,孩子已經睡著,隻是對妻子說過把銀子埋在十裏坡大榕樹腳下,可我去取銀子時,妻子尚未起床,孩子也在睡懶覺。”“妻子高興嗎?”回說:“態度倒也平常。”梅知縣又問道:“你回家時,妻子高興嗎?”回說:“態度倒也平常。”梅知縣又問道:“你仔細想想,家中有什麼異常現象沒有?”回說:“沒有。”梅知縣最後說道:“果真如此,你的案子我也難以搞清楚了。”那個商販沉思了一陣,說道:“今早我出院門時,院門卻是虛掩著,我記得昨晚好像插上的,這是否算是異常情況?”梅知縣聽其一說,佯怒拍案大喊:“千怪萬怪,都怪那棵樹!你把銀子寄放在那裏,它卻沒有替你保管好,而被人偷了去!此樹罪該萬死。”於是命令衙役前去拔掉那棵樹,並且囑咐,拔不動就用大鋸去鋸,鋸倒運回來,我要親自審問那棵樹!回過頭來問商販:“你來告狀,你的妻子知道嗎?”回說:“不知道。”知縣告訴他:“你回家不要告訴她,否則我要罰你!明天早上你帶孩子準時來縣衙。”商販回到家,說起丟銀的事,妻子罵他騙人,他也由她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