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吃虧是福的做人糊塗學 第一章糊塗是你最好的護身符(3 / 3)

這種行為在生活中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糊塗。在生活中,糊塗不等於馬虎,糊塗是一門學問,包含著物極必反的深奧道理,屬於清醒的最高級別,需要傾注大量的文化情愫進行長年累月的修煉之後才能自然流露。而馬虎是不需要什麼的,隻不過是一種陋習罷了。

生活中的糊塗學

將“糊塗學”活學活用到生活中,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成語叫做視而不見。對有些事情,你好像已經看見了,好像又沒有看見。上司的某些醜陋,你看得明聽得清,但你就是擺出一點兒也不知道的樣子,故意讓自己蒙在鼓裏。倘若你說自己知道了,那你就是聰明過頭。

外表糊塗,內心清楚

糊塗與清醒,糊塗一些好呢?還是清醒好呢?一般的答案一定是後者。可糊塗學卻提倡前者。例如,電視劇《九品芝麻官》中,包龍星自幼家貧,但他有誌要像先祖包公一樣做個明鏡高懸的清官。龍星長大,親戚們出錢給他捐了個候補知縣,是個九品芝麻官。龍星看似懶散糊塗的外表下有其他人難以企及的智慧,每斷奇案,深受百姓愛戴。這便是外表糊塗,內心清楚的生活智慧了。

當然,如果一個人內心本來很清楚,卻要他在表麵上裝糊塗,這確實是件很困難的事,非有大智慧者不容易辦到。而做到了這一點,就是所謂的“清楚之糊塗”了,這跟老子所讚賞的“大智若愚”幾乎如出一轍。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本來是個老謀深算、絕頂聰明的人,卻總喜歡裝糊塗。當年他在五丈原,憑借一套大智若愚、軟磨硬泡的陰鷙功夫,終於拖垮了老對手諸葛亮,居功至偉,在國內也權傾一時。正因為功高震主,少不得引來同僚的妒忌和朝廷的猜疑。這種情況下,司馬懿幹脆裝起糊塗來,以病重為由長期在家休假,給人製造一種他行將就木的假象。但他的對頭們還是不放心,派了個人以慰問病情為由刺探司馬懿的虛實。司馬懿幹脆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真的裝出一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病入膏肓的樣子,接待來使,演出了一幕生動的活劇。在司馬懿的策劃下,來人果然被蒙騙過去了,回去就說司馬懿病勢沉重,將不久於人世,於是司馬懿的政敵們終於放鬆了警惕。就在這個時候,司馬懿暗中培植羽翼、廣羅親信,神不知鬼不覺地布置自己的兩個兒子抓住了京師禁軍大權。後來瞅準了一個時機,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幾乎將曹家的勢力一網打盡,至此魏國軍政大權盡數落在司馬氏手中。

你看,一個人充分運用糊塗學的技巧,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不失為保全自己的手段。細數古今中外,無論是政治、軍事、外交、管理,其實都用得著“清楚之糊塗”的招數。所以對聰明人來說,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什麼呢?那就是“該清楚時就清楚,偶爾也要裝糊塗”。

生活中的糊塗學

內心本來是“清清楚楚”的,卻為了因應實際的需要,在外人麵前表現出“含含糊糊”的姿態,也許更加有助於達到“圓通”的境界,這也是一種出色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