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吃虧是福的做人糊塗學 第一章糊塗是你最好的護身符(2 / 3)

然而,在社會生活中這類事情也是屢見不鮮。我們這些人在工作、學習中或多或少地都會嚐到“出頭的椽子先爛”的滋味,恐怕也都是受害者。君不見,有的人工作成績突出受到上級的表揚獎勵。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上級表揚和肯定了這個人的工作是要引導大家向這個人學習。但事與願違,這種表揚獎勵往往搞得這個人很尷尬。風言風語、冷嘲熱諷會隨之而來。甚至有人還會顛倒黑白向受表揚的人施放冷箭、潑髒水。搞得誰也不願意再出頭,隻能是隨大流得過且過了。

一篇小說《臥底》,就深刻地揭示了這個道理。《臥底》講的是一名試用記者為了把工作搞好,為了伸張正義,為了給窮人出一口氣,到一個小煤窯作臥底記者,結果出現意外,他失去了光明,也失去了那份工作。

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個人的力量相對於強勢是有限的,揭露這個社會的黑暗麵是一個記者的職責,但是在現實社會裏畢竟深藏著勢力、金錢、利益等一係列難以想像的東西,靠一個記者的身份去解決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記者畢竟是一個凡人,俗話說得好,縣官不如現管,再能幹,在有些問題麵前也顯得很蒼白,很無力。

為了揭露社會黑暗麵,他失敗了,不但失去了人身自由,更失去了工作,一個30多歲的人,下一步將去何方,古人的教訓,古人的名言,我們為何不用?

由此看來,“出頭的椽子先爛”,也許不僅僅是輕輕鬆鬆的瀟灑之言,而是人生痛苦經驗的總結。

生活中的糊塗學

一個人事業有成、春風得意,難免鋒芒畢露。若不知收斂,一味賣弄乖巧,耍小聰明,甚至逞強鬥勇,定會傷及上下左右,招致詆毀誹謗,最終落個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下場。如果糊塗一點,大智若愚,藏巧於拙,如孫臏裝瘋賣傻、司馬懿裝傻充呆,不僅保全了身家性命,而且也為最後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因此,韜光養晦,來點糊塗,則未嚐不是明哲保身之道。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法國有位農學家,在德國吃過土豆,很想在法國推廣種植這種作物,但他越是熱心的宣傳,別人越不相信。醫生認為土豆有害於人的健康,有的農學家斷言種植土豆會使土地變得貧瘠,宗教界稱土豆為“鬼蘋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這位一心推廣土豆種植的農學家,終於想出一個新點子。在國王的許可下,他在一塊出了名的低產田裏栽培了土豆,由一支身穿儀仗隊服裝的國王衛兵看守,並聲稱不允許任何人接近它,挖掘它。但這些士兵隻在白天看守,晚上全部撤走。人們受到禁果的引誘,晚上都來挖土豆,並把它栽到自己的菜園裏。這樣,沒過多久土豆便在法國推廣開了。這個推廣土豆種植的主意獲得成功,就得益於情境的巧用。直言土豆好,人們不信;由皇家種植,國王衛兵看守,暗示的情境意義即:是貴重物品。由此誘發了人們占有的欲望,加之栽種後親自品嚐與體驗,確信有益無害,就會完全接受了這種作物。這裏交際情境的魅力,就在於利用了人們的好奇心理,睜一眼,閉一眼,創造了一個使人接觸土豆的契機,所以產生了可喜的效應。

生活中也是這樣。俗話說得好: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如果我們總是睜大眼睛,就像兩眼球是顯微鏡似地觀察、計較別人的缺點和不足,那麼,我們永遠不會滿意對方,我們會嫌棄、厭惡別人,就處理不好與同學、同事、朋友、親人、愛人的關係了,會破壞起碼的團結關係,會失去朋友,甚至失去親人和愛人。如果我們閉上一隻眼睛,以一份寬容的心看待別人的缺點和不足,給別人一份信心,給自己一份輕鬆,生活就變得可愛多了。

有個孤兒被一個目瞽的算命先生收做徒弟,某日一枚銀元掉落地上,徒弟剛伸手,卻讓師傅搶先一步揀去。於是西洋鏡看破,原來師傅的目瞽是假的!師傅說,偽裝是為了生計,為了這生計你又不得不偽裝。你看,那個女人手持藥方,步履匆匆而神色慌張,你就知道她家裏人得了急病;那個男人大腹便便,講話打哈哈,你就猜出是位當官的。如此,替人算起命來就容易多了。徒承師業,這孤兒後來也裝成瞎子,戴上一副墨鏡周遊四方,號稱“瞎半仙”。在他的算命生涯裏,找他算命的可謂三教九流都有,有秘書陪同的官員,也有官員陪同的更大官員,有身邊人替他付算命錢的,也有自己從一隻“紅包”裏抽出錢來的。反正人家都以為他是瞎子,隻會閉眼替人算命,不能睜眼看這現實世界。事實上某些人在他眼前一站,他就認出是誰了。對其中的某位,“瞎半仙”或許會在肚子裏直笑:昨天我在電視上看你口沫飛舞地做掃除迷信報告,今天你卻到這裏聽我做算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