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吃虧是福的做人糊塗學 第三章忍是彎曲的藝術
生活中,涉及大原則的事情不多,許多矛盾和糾葛,大多是生活小事。因此,我們更應該學會忍,學會謙讓。忍不是表麵的忍氣吞聲;忍是一種負責和擔當。忍,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糊塗手段。不能忍,便不會糊塗,不會糊塗,也根本忍不下去。
忍讓是一種修養
生活中離不開忍,英雄等待出頭之日,而要忍,別人打你耳光需要忍,甚至連夫妻生活也需要忍。忍中具有道德、智能,忍中具有真善美。在忍中不覺得苦,不覺得累。所以,忍是一個人生存的第一能力,能屈能伸方為大丈夫本色!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忍,都要學會忍。
那麼,怎樣去忍呢?答案就是學會彎曲的做人藝術。山路十八彎,水路十八盤,人生之路也必定充滿了荊棘坎坷,這就決定了我們在人生旅途上不僅要有挑戰困難的決心,更應具有一顆學會彎曲的心。
有一對夫婦,他們的婚姻正瀕於破裂的邊緣。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愛情,他們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繼續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
不久,他們來到一條山穀,這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山穀。山穀很平常,沒什麼特別之處,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南坡長滿鬆、柏等樹,而北坡隻有雪鬆。
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他們支起帳篷,望著紛紛揚揚的大雪,他們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北坡的雪總比南坡的雪來得大,來得密。不一會兒,雪鬆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不過當雪積到一定的程度,雪鬆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向下彎曲,直到雪從枝上滑落。這樣反複地積,反複地彎,反複地落,雪鬆完好無損。可其他的樹,因沒有這個本領,樹枝被壓斷了。南坡由於雪小,總有些樹挺了過來,所以南坡除了雪鬆,還有柏樹等樹木。
帳篷中的妻子發現這一景觀,對丈夫說:“北坡肯定也長過雜樹,隻是不會彎曲才被大雪壓毀了。”
丈夫點頭同意。過了片刻,兩人像是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相互擁抱在一起。
丈夫興奮地說:“我們發現了一個秘密——對於外界的壓力要盡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時候,學會彎曲一下,像雪鬆一樣讓一步,這樣就不會被壓垮。”
大自然中的樹如此,生活中的人亦如此。彎曲中蘊涵著豐富的哲理,它並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順應和忍耐。生活中,忍就是彎曲的藝術。
做人能懂得彎曲並敢於彎曲,是一種本領,更是一種境界。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兩個身受不白之冤的人被關在同一所監獄。一個看到的是窗口外明亮的星星,而另一個看到的卻是四周的高牆。看到星星的人甘於默默忍受困苦,而看到高牆的人終因承受不了外來的流言蜚語,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上吊了。10年後,案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那個看到星星的人被洗掉了冤屈,重獲了自由。可歎的是另一個悲觀的人卻早已命歸黃泉。可見,生活中糊塗一些,懂得彎曲,也不失為大丈夫。這種彎曲不是見風使舵,不是奴顏婢膝,不是昧上欺下,相反,它是另一種意義的人格和超脫。
懂得彎曲,是為了不折斷正直。有時候,適當的彎曲是一種理智。彎曲不是妥協,而是戰勝困難的一種理智的忍讓。彎曲不是倒下,而是為了更好、更堅定地站立。彎曲不是毀滅,而是為了退一步的海闊天空;是為了讓生命鍛煉得更堅強。
生活中的糊塗學
生活中,做人做事需要一點彈性空間,這也是糊塗學的一個道理。否則,一味地硬挺,你自己累,身邊的人也累。而適當地彎曲一下,也許你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會在你躬起的脊背上悄然滑落。
忍一時風平浪靜
在現實生活之中,有多少的口角、爭鬥與矛盾是出於失於忍而造成呢?諸如我踩你一腳,你回我一眼,而且出言不遜,接著雙方就怒目相對,仿佛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或是在排隊時爭相推搶,一有得失,便惡言惡語,甚至於當眾出手……諸如此類的生活瑣事,不勝枚舉。其實這些小事,隻要稍稍忍耐一下,便會煙消雲散,天地清明。這道理甚為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