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忍是一種妥協,是一種策略,但並不是屈服和投降,它其實是一種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智慧。
一次,在公共汽車上一個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被售票員看到了,對他說:“同誌,為了保持車內的清潔衛生,請不要隨地吐痰。”
沒想到那男青年聽後不僅沒有道歉,反而破口大罵,說出一些不堪入耳的髒話,然後又狠狠地向地上連吐三口痰。
那位售票員是個年輕的姑娘,此時氣得麵色漲紅,眼淚在眼圈裏直轉。車上的乘客議論紛紛,有為售票員抱不平的,有幫著那個男青年起哄的,也有擠過來看熱鬧的。大家都關心事態如何發展,有人悄悄說快告訴司機把車開到公安局去,免得一會兒在車上打起來。沒想到那位女售票員定了定神,平靜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對大夥說:“沒什麼事,請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一麵說,一麵從衣袋裏拿出手紙,彎腰將地上的痰跡擦掉,扔到了垃圾箱裏,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賣票。
看到這個舉動,大家愣住了。車上鴉雀無聲,那位男青年的舌頭突然短了半截,臉上也不自然起來,車到站沒有停穩,就急忙跳下車,剛走了兩步,又跑了回來,對售票員喊了一聲:“大姐!我服你了。”車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誇獎這位售票員不簡單,真能忍,雖然罵不還口,卻將那個渾小子製服了。
這位女售票員麵對辱罵,如果忍不住與那位男青年爭辯,隻能擴大事態;與之對罵,又損害了自己的形象;默不作聲,又顯得太虧了。她請大家回座位坐好,既對大夥兒表示了關心,又淡化了眼前這件事,緩解了緊張的空氣;她彎腰若無其事地將痰跡擦掉,此時無聲勝有聲,比任何語言表達的道理都有說服力,不僅感動了那位男青年,也教育了大家。
在生活中,我們也難免會碰到一些蠻不講理的人,甚至是心存惡意的人,有時還會無緣無故地遭到這種人的欺侮和辱罵。每當遇到這樣的事,常讓人覺得忍無可忍。可是,不忍就會正好成了對方的出氣筒,也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正如一首詩說的那樣:忍字頭上一把刀,遇事不忍禍必招;如能忍住心中氣,過後方知忍字高。
生活中的糊塗學
生活中,不能爆竹脾氣一點就著,不能針尖兒對麥芒,你倔他更強。如果這時候我們能有意識地讓自己冷靜下來,該受點委屈就受點委屈,該忍讓時就忍讓,我們的人生也會由此進入一個更新的境界。
低頭彎腰保護自己
風一吹便低俯的草,其實是飽經風霜,通過無數次考驗的堅韌的草。人生何嚐不是如此。低頭彎腰,保護了自己,強硬隻能夭折得更快。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碰到不盡如人意的事情。需要你暫時退卻,這時候,你必須麵對現實。要知道,敢於碰硬,不失為一種壯舉。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硬要拿著雞蛋去與石頭碰,隻能是無謂的犧牲。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另一種方法來迎接生活。這就是適時低頭。
記得《史記》中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
戰國時代的範睢本是魏國人,後來他到了秦國。他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的策略,深為昭王所賞識,於是他升為宰相。但是他所推薦的鄭安平與趙國作戰失敗。這件事使範睢意誌消沉。按秦國的法律,隻要被推薦的人出了紕漏,推薦人也要受到連坐的處分。但是秦昭王並沒有問罪範睢,這使得他心情更加沉重。
有一次,秦昭王歎氣道:“現在內無良相,外無勇將,秦國的前途實在令人焦慮呀!”
秦昭王的意思原為刺激範睢,要他振作起來再為國家效力。可是範睢心中另有所想,感到十分恐懼,因而誤會了秦王的意思。恰好這時有個叫蔡澤的辯士來拜訪他。對他說道:“四季的變化是周而複始的;春天完成了滋生萬物的任務後就讓位給夏;夏天結束養育萬物的責任後就讓位給秋;秋天完成成熟的任務後,就讓位給冬;冬天把萬物收藏起來,又讓位給春天……這便是四季的循環法則。如今你的地位,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日子一久,恐有不測,應該把它讓給別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