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睢聽後,大受啟發,便立刻引退,並且推薦蔡澤繼任宰相。這不僅保全了自己的富貴,而且也表現出他大度無私的精神風貌。
後來,蔡澤就宰相位,為秦國的強大作出了重要貢獻。當他聽到有人責難他後,也毫不猶豫地舍棄了宰相的寶座而做了範睢第二。可見聰明的智者都不會一味地貪圖富貴安逸,在適當的時候,他們都會主動退出舞台,以保全自身。
在生活中曆練過的人,都能了解。謙虛往往被看成軟弱。這種生活態度與其說是軟弱,不如說是嚐遍人世辛酸之後一種必然的成熟。那些昂然高論,不以為然的人,對這個問題,乃至人生的認識顯然有限,因而表現出來的,隻是一種無知的強勁,一種似強實弱的強。真正的智慧,屬於謙遜的人。
俗話講,退一步海闊天空。暫時退卻,養精蓄銳,等待時機,重新籌劃,這時再進便會更快、更好、更有力。有時候,不刻意追求反而更容易得到,追求得太迫切、太執著反而隻能白白增添煩惱。以柔克剛,以退為進,這種曲線的生存方式,有時比直線的方式更有成效。
生活中的糊塗學
古人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堅韌的忍耐精神是一人個性意誌堅定的表現,學會忍耐、婉轉和退卻,可以獲得無窮的益處,“低頭做人”被一切真正的成功人士奉為聖經。
忍者無敵
據科學家考證,有一種生長在馬達加斯加的竹子一畝花期過後的種子可以高達50公斤。但開花結籽卻要等100多年。竹子開花的時間因品種而不同,最短的也在15~20年,但這種品種的數量很少,大多數品種都在120~150年開花結籽一次。這種奇特的生理現象讓生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但研究出來的結果卻是簡單而理性的:為了它的種子不被吃掉。喜歡吃竹花竹籽的動物很少有活得過100年的。竹子為了一次開花結籽要等100多年,100多年的對一切的無動於衷。這種默默的忍耐造就了生命的完美。同時啟示我們忍的重要。
“忍”是眾多有誌之士的人生哲學。古語有,男子漢大丈夫,能伸能屈,能剛能柔,識時務者為俊傑也。一個人如果千苦可吃,萬難可赴,能忍住歲月的考驗,那麼即使不是英雄也會忍成英雄的。
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在下野後向鄧小平請教複出的“秘訣”,鄧小平的答案是“忍耐和信仰”。正是憑著這個“秘訣”,他三次被打倒,三次複出,而且一次比一次獲得更大成功,被西方人稱為“打不倒的東方小個子”。
忍可以頂得住任何磚石的磨礪,可以經得起任何風雨的衝擊。正是這個“忍”字,使一度被打倒的鄧小平再度複出,也正是這個“忍”字,教會了加拿大那位前總理人生的秘訣,使他在下野以後又重新煥發了政治生機,重新獲得了總理的寶座。
在一個強手如林的世界裏,忍是一種韌性的戰鬥,是一種糊塗的做人策略,是戰勝人生危難和險惡的有力武器。凡能忍者,必定誌向遠大。凡誌向遠大者,必定能夠識大體、顧大局。而忍就是識大體、顧大局的表現。綜觀曆史,能成非常之事的人都懂得忍的意義。
而在生活中,忍是醫治磨難的良方。因為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太多,一不小心就會招惹是非。所以,糊塗學提倡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空。因為,忍一時之疑,一方麵是脫離被動的局麵,同時也是一種意誌、毅力的磨煉,為日後的發奮圖強、勵精圖治、事業有成奠定了正常情況下所不能獲得的基礎。遇事三思而後行,把忍放在心頭才是上策。
生活中的糊塗學
忍,是一種等待,為圖大業等待時機成熟,忍之有道。這種忍,不是性格軟弱,忍氣吞聲、含淚度日之舉,而是高明人的一種謀略,是為人處世的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