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思而行——行之忍 做事要留有餘地(1 / 1)

二、三思而行——行之忍 做事要留有餘地

傳奇性的法國作家和飛行先鋒安托安娜·德·聖蘇荷依寫過:“我沒有權利去做或說任何事以貶抑一個人的自尊。重要的並不是我覺得他怎麼樣,而是他覺得他自己如何,傷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種罪行。”

做事也要講究藝術。在辦事過程中,如果發現對方的做法與自己的要求不符,可以通過巧妙的暗示,這比使對方惱怒的指責要高明得多。如果對方辦事的方法不符合你的要求,你不能當麵指責,否則隻會造成對方的反抗,容易把事搞砸。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可以輕鬆地把事情處理好。

美國一家大超市的經理傑克每天都到他的連鎖店去巡視一遍。有一次他看見一名顧客站在櫃台前等待,卻沒有一個售貨員對她稍加注意。那些售貨員在櫃台遠處的另一頭擠成一堆,彼此又說又笑。身為經理的他當然對這一情況很不滿意,一定要糾正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他站在櫃台後麵,親自招呼那位女顧客,然後把貨品交給售貨員包裝,接著他就走開了。售貨員當然看到了這個情況,自責得她們再沒有讓類似的情況發生。

傑克並沒有直接地指責那些在上班時間閑談的售貨員,他采取了巧妙暗示、保全員工麵子的方法處理了這件事。讓員工意識到自己的失職,起到了間接地糾正員工錯誤的作用。

卡爾·蘭福在佛羅裏達州奧蘭多市當了許多年的市長。他時常告誡他的部屬,要讓民眾來見他,他宣稱施行“開門政策”。然而他社區的民眾來拜訪他時,都被他的秘書和行政官員擋在門外。最後,這位市長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他把辦公室的大門給拆了。他的助手們知道了這件事,也隻好接受了。從此之後,這位市長真正做到了“行政公開”。

有些人麵對直接的批評會非常憤怒,因為他們覺得傷害了他們的自尊。這時,間接地讓他們去麵對自己的錯誤,會有非常神奇的效果。

這種辦事的方法,即使別人易於改正他的錯誤,又維護了別人的自尊,使他以為自己很重要,使他希望和你合作把事情辦好,而不是反抗或抵觸。

生活中的很多事,起因複雜,辦起來更複雜。許多時候我們清楚,真理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有了道理就可以不依不饒,把事辦成。

即使自己是對的,你也可能因為讓別人丟臉而毀了一切。因此當我們做事的時候,盡量考慮到別人的感受,我們沒有權利去做或說任何事以貶抑一個人的自尊。重要的並不是我們覺得他怎麼樣,而是他會覺得自己如何,不管怎麼說,傷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種不智之舉。

自尊自信是人不斷進取的階梯,是促使人奮發進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產生巨大的力量,這種催人向上的力量,既是一種強大的驅動力,又是一種強大的自我約束力。可以說,人一生的任何一次成功,都是伴隨著自尊自信取得的。同樣,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無法缺少自尊和自信的伴隨。因此,維護他人自尊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讓我們在做事的時候留一份餘地給對方——這也是給自己留了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