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處變不驚——變之忍 變通是成功的法寶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是古代的一句名言,是告訴我們規矩的重要性,可是如果過於刻板,認為規矩隻能立而不能改變,則是大錯特錯了。
我們身邊很多人,卻都缺少那種改變的勇氣和膽量。其實,規則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的。雖然規則是約定俗成的,但並不是沒有別的方法和方式,如果隻一味地遵守規則不知道改變,是注定要被社會淘汰的。對於改變,一個思想僵化、保守的人顯然是難以應付的,隻有那些樂觀而富有創造性的人才能夠思路開闊、靈活機變地對待不可避免、持續發展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恰恰是實現目標所必需的。
勇往直前是一種勇氣,激流勇退也是一種勇氣。我們必須順勢而為,善於變通。在環境變化或者形勢變化的時候,你的處世方式也應該隨之改變,否則你會吃虧或者敗陣。適應性是人類適應周邊環境的生存能力,靈活性是人處在不可改變的環境中改變自己的能力,它是活力的表現。
許多人在情況改變以後還堅持原來的方針,是因為趁著既有的方向,順勢而為要簡單得多,所以不願意立即接受風向改變的事實。因為一旦承認轉向,戰略也非得跟著改變,不少成功人士都相信自己的運勢,也希望沿著原來的道路走下去。二戰時期帶領英國和法國贏得勝利的丘吉爾和戴高樂,在和平時期的選舉中反而落選,就是這個道理。
情況轉變時,管理層必須跟著輪換也就是這個道理。他們即使曾經靈活運用策略多次獲得成功,但還是很難察覺悄悄接近的危險和新的機會。沒有經驗但能夠以平實而冷靜的態度觀察事物的人,比較能夠因情況不同而改變。
在學習中,變通的原則也是相當重要的,學習時要多動腦,學問更要活學活用,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享受知識和學問所帶來的好處。死讀書的人多數無法將學問靈活運用,一旦發生狀況,他們也隻會生硬地搬出腦子裏有限的知識疲於應付,最終陷在矛盾與錯誤中。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對理論的死記,而是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就像數學公式一樣,我們背得再多,很快便又要忘記,但是,隻要我們了解了公式裏的解題技巧與原理,不管考題怎麼變化,我們也都能迎刃而解!
變通就是以變化自己為途徑通向成功,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想要改變環境,就必須先改變自己。人生在世,無論我們遇到什麼困難都應該學會變通,因為,客觀情況在不斷變化,我們必須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正如諸葛亮所說:“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利而所向無敵。”隻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克服困難走向成功。對於善於變通的人而言,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困難,隻存在著暫時還沒想到的方法,然而方法終究是會出來的,所以,善於變通的人隻有一個歸宿,那就是成功。每個人的自身條件不一樣,每個人遇到過的困難也不同,那麼,采取的方法更是不一樣的。但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任何人遇到任何困難,都必須變通,不變通,就無法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蕭伯納說:“明智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而不明智的人隻會堅持要世界適應自己。”讓我們都學會變通吧!假如你陷入了困境,不要消沉、不要焦慮,有一條路可以繞開生活道路上的一切障礙讓你到達目的地,那麼這條路就是所謂解決問題的絕妙方法——變通。
世事變幻無常,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地過一輩子,所以那些已經取得了成功的人發現,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必須要能適時地靈活變通,否則就會崎嶇難行。當你樹立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之後,你必定要製定一個相應的計劃,可是,這還遠遠不夠,因為任何事情都是處於變化之中的,往往一件事的發展變化在你的意料之外,你原有的計劃不再適合於已經變化了的局麵,你就必須對此做出改變。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靈活變通是必需的,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靈活應變的素質將成為你技高一籌的標誌,同時它也能把你引向成功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