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激流勇退——退之忍 以退為進
“先得寸後進尺”,以退讓開始,以勝利告終,是人情關係學中不可多得的一條錦囊妙計。人們做事時常常需要“以退為進”的智慧。諸如“退一步海闊天空”、“放長線釣大魚”之類的哲語,體現出了種種人生的大智慧。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養精蓄勢,一舉吞滅吳國;陶源明退隱山林,才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佳篇;魯迅棄醫從文,磨礪筆鋒,發出驚世駭俗的呐喊。
從古到今,以退為進都是我們生存和求成功的有利戰術。以退為進是一種彈性自救。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人生路上處處充滿荊棘,遭遇挫折時與其萬念俱灰,一蹶不振,不如退下陣來,轉求其他,多一點彈性,讓自己對生活充滿信心。世界之大,總有我們的容身之處。
請看下麵一則有趣的以退為進的故事:
赫蒙是美國有名的礦冶工程師。他早年畢業於美國的耶魯大學,後來又在德國的佛萊堡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可是當剛從學校畢業的赫蒙帶齊了所有的文憑去找美國西部的大礦主赫斯特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
那位大礦主是個脾氣古怪又很固執的人,他自己沒有文憑,所以就不相信有文憑的人,更不喜歡那些文質彬彬又專愛講理論的工程師。當赫蒙前去應聘並遞上文憑時,滿以為老板會樂不可支。沒想到赫斯特很不禮貌地對赫蒙說:“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為你曾經是德國佛萊堡大學的碩士,你的腦子裏裝滿了一大堆沒有用的理論,我可不需要什麼文縐縐的工程師。”
聰明的赫蒙聽了不但沒有生氣,相反心平氣和地回答說:“假如你答應不告訴我父親的話,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於是赫蒙對赫斯特小聲說:“其實我在德國的佛萊堡並沒有學到什麼,那3年就好像是稀裏糊塗地混過來一樣。”想不到赫斯特聽了笑嘻嘻地說:“好,那明天你就來上班吧!”就這樣,赫蒙運用了必要時不妨自貶的策略輕易地在一個非常頑固的人麵前通過了麵試。
也許有人認為赫蒙那樣做不十分合適,問題是能不能做到既不傷害別人又能把問題解決。就拿赫蒙來說,他貶低的是自己,他自己的學識如何,當然不在於他自己的評價。就算把自己的學識抬得再高,也不會使自己真正的學識增加一分一毫,反過來貶得再低也不會使自己的學識減少一分一毫。
人們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往往喜歡盡量表現出自己比別人強,或者努力地證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幹的人,然而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會自吹自擂的,所謂“自謙則人必服,自誇則人必疑”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