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有容乃大——容之忍 寬容別人等於善待自己(1 / 1)

十五、有容乃大——容之忍 寬容別人等於善待自己

寬容是一種財富,擁有寬容,是擁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它在時間推移中升值,會把精神轉化為物質;它是一盞綠燈,幫助我們在工作中通行。選擇了寬容,便贏得了財富。

寬容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待到你的勇敢戰勝了一個個困難,你的慎重一再避免了失誤,你的真情融化了別人心頭的堅冰,你的讓步給雙方帶來了廣闊的天地,你的讚美得到了公眾一致認可,人們便會更加理解你、信任你。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需要理解。寬容是催化劑,可以消除隔閡,減少誤會,化解矛盾;寬容是潤滑劑,能調節關係,減少磨擦,避免碰撞;寬容是清新劑,會令人感到舒適,感到溫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

我們對人,不要太過苛求,要多一些寬容和理解,隻有這樣,大家才能心情愉快,和睦相處。

《紅樓夢》中的寶釵在寬容方麵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在《紅樓夢》中,黛玉、寶玉和寶釵之間構成了一種微妙的三角關係。寶玉和寶釵親近,黛玉一向心懷不滿,因而把寶釵視為自己的“情敵”,倘若抓住了機會,黛玉總要對寶釵針砭一番。在這個問題上,寶釵表現出了寬容大度。對於黛玉的醋意、敵意,她不予理睬;就算是某些諷刺挖苦,她也隻是作適當的回敬。但是,一旦寶釵抓住了兩人和好的契機,就會努力爭取,以從根本上消除黛玉的敵意。

有一次,賈母讓各位姑娘猜拳行令隨意玩樂,黛玉無意中說出了幾句《西廂記》、《牡丹亭》中的“豔詞”,這引起了寶釵的注意。在當時,這兩種劇本都是禁書,黛玉這樣的名門閨秀怎可讀禁書,說豔詞?這會被人指責為大逆不道。盡管當時在座的人並沒有聽出來,但卻瞞不過寶釵。按理說,平時受夠了黛玉氣的寶釵完全可以在當麵或背後把這件事向眾人揭露出來,奚落黛玉一番。但是聰明的寶釵沒有這樣做,因為她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她與黛玉化幹戈為玉帛的契機。

事後,寶釵在背後叫住黛玉,冷笑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尚未出閣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麼?”黛玉一聽,嚇了一跳,知道她指的是自己在酒桌上說豔詞的事,就趕緊向寶釵求饒:“好姐姐,你別說與別人,我以後再也不敢了。”寶釵見黛玉滿臉羞紅,也就不再迫問,反而開導她今後在這些地方要小心謹慎一些,以免授人以柄。寶釵這一番真心真意的關心說得黛玉既感激又信服,心想自己平常刻薄待她,她對自己還是這樣好,也就意識到了自己以往的過失。

聰慧的寶釵為我們做出了寬容的榜樣。按照我們一般人的處理方法,如果真的有一個像黛玉那樣屢屢諷刺挖苦、給我們氣受的人,我們是斷不能一味忍讓的。平常忍一忍還可以,倘若有機會抓住了他的小辮子,一定要狠狠地出一口氣。但是寶釵卻十分清楚,黛玉與她同居大觀園,平日裏低頭不見抬頭見,在近旁樹立一個敵人隻會招來更多的氣,而化敵為友就大不相同了。於是,她把本可以掀翻對方的把柄變成了與對方和好的橄欖枝,用真誠與寬容換取了黛玉的信任。適可而止,給對方留下餘地,並通過巧妙的交際手段化敵為友,是解決受氣問題的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

但凡聰慧的人都是會寬容別人的,因為寬容別人的同時,其實是在幫助自己。人生在世,總是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也總難免會產生各種不快與摩擦,怎樣處理,怎樣對待,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方法了。可能有的人會斤斤計較、牙眥必報;而有的人則以一顆寬容的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笑而過罷了。兩種態度,自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我們寬容別人了,別人就會寬容我們,善待我們;而我們對別人苛刻,別人也會反過來以更加惡劣的態度來回敬我們。由此看來,我們寬容別人,其實也是在寬容自己。

寬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是一種崇高的美德。在處世中不搞唯我獨尊,對不同的觀點、行為要予以理解和尊重,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能咄咄逼人、得理不讓、把自己的觀點和行為強加給別人,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選擇。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寬容別人,才會給自己帶來更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