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業精於勤——惰之忍 意誌會被安逸的生活所累(1 / 1)

二十一、業精於勤——惰之忍 意誌會被安逸的生活所累

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誌。同樣,一個心懷大誌的人,也不會害怕吃苦受累,因為他內心有著明確的前行目標、更有著堅定的心誌去實現這個目標。所以,有誌向的人不會貪戀享受舒適安逸的生活。

人應當是這樣:“人生在世,事業為重,一息尚存,絕不鬆勁。”把自己融進時代的潮流中去,用積極端正的態度,專心致力於事業,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嶄新天地。

人生於世,即使不能成就宏圖偉業,也不能沒有理想,同時,更要有一種決心為理想奮鬥的精神。一個小富即安,沉溺於溫柔鄉而不思進取的人,無疑是一個沒有前途的庸人。當然,甘願放棄安全快樂的安樂鄉,踏上艱辛危險的奮鬥路,是需要很大的毅力的,有時候,還需要在別人的幫助激勵之下才能做得到。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凡為人者誰不想有一個美滿的家庭,誰不戀妻愛子,誰不想過安逸的日子?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注重一頭,另一頭就不能不受影響。同時,安逸的生活不單耗人的精力,而且極易使人產生惰性,所以要成大事,就必須能“不懷居”。正如明朝人耿楚侗所說:“俗情濃豔處淡得下,俗情苦惱處耐得住,俗情勞擾處閑得下,俗情牽絆處斬得下。”在奮鬥中追求事業的成功,在奮鬥中實現精神上的快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所以上天如果要安排重大責任在某個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經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忍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事事不如意,從而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這一切表現到臉色上,抒發到言語中,然後才被人了解。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這個國家就很容易衰敗。

羅馬人有兩條偉大的箴言,那就是勤奮與功績,這也是羅馬人征服世界的秘訣。那時,羅馬最受尊敬的工作就是農業生產,任何一個從戰場上勝利歸來的將軍都要走向田間。正是整個羅馬人的勤奮品質,終於使這個國家的版圖橫跨亞、非、歐洲。

但是,當財富和奴隸慢慢增多時,羅馬人開始覺得勞動變得不再必要了,於是,懶惰在這個國家開始繁衍生息。懶散導致罪犯增多、腐敗滋生,一個強大的帝國就此土崩瓦解。

許多似乎立刻就要成功的人,在別人眼中,他們似乎應該成為一個非凡的成功者,但事實上他們都沒有做到。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為成功付出相應的代價。他們渴望抵達輝煌的頂峰,但卻不願攀爬艱難的山路;他們不願參加戰鬥,卻又想獲得勝利。

不要貪圖安逸,這隻會讓你變得墮落。整日遊手好閑隻會讓你退化,隻有勤奮工作才是高尚的,它將帶給你人生真正的樂趣與幸福。當你明白這一點時,請立刻改掉你身上的所有惡習,努力去找一份適合你的工作,你的境況將因此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