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業精於勤——惰之忍 輕信捷徑易入歧途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他們總是想抄近路、走捷徑,結果一不留神就誤人歧途,掉入陷阱。成功沒有捷徑,就算有,那唯一的捷徑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自己解決最多的困難。
現在,這樣的人不少,他們不甘心跟同齡的人一樣努力奮鬥,希望走捷徑。可他們不明白,人生之路是沒有捷徑可走的,現在走了捷徑,將來也許會繞大彎子。還是踏踏實實、一步步地走吧。
2005年4月27日,世界500強企業、歐洲排名第一的零售業巨頭——英國翠豐集團百安居的中國公司,將另一家世界500強歐倍德的在華業務收歸旗下,成為中國建材零售業無可質疑的“巨無霸”。這一驚動業界的並購事件,也將百安居中國區的年輕總裁——衛哲推到幕前。
2002年,衛哲出任該要職的時候,年僅31歲;即使在今天,他依然是最年輕的世界500強中國區總裁。短短幾年時間,由衛哲領導的百安居不僅平穩發展,更是將競爭對手歐倍德一舉拿下。
作為一個31歲升遷到高位的金領人士,衛哲並沒有乘坐“直升飛機”,他坦言,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是唯一要義。“沒有捷徑、沒有秘籍,我能做的是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辛苦地走。看自己每天是不是能付出比別人更多。剛開始,我每天工作的時間是14~15個小時,現在大概是每天10小時。但是,走或跑的技巧將決定一個人在不同階段上花費時間的不同。我想說的是,職業生涯中沒有跳躍式的發展,即使存在,回過頭來你還是一樣要補上越級的台階,我有過這樣慘痛的教訓,並為之付出了代價。”
對於自己的人生以及正在經營的事業,衛哲一再強調“需要戰略規劃”。正如《金領》一書中與讀者分享的觀點,不論是“職業規劃的3張財務報表”,還是所謂“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升遷理論等等,都是衛哲個人生涯的實踐總結。讀來令人有所思悟。
人生的路有很多條,每個人隻能走一條,走出去,便再也沒法回頭;人生的路上布滿誘惑,每個誘惑背後都是個岔路口,人很容易被引入歧途;人生沒有捷徑,所謂的捷徑隻是離死亡最近的那條路!
“捷徑”害人不淺,常見的怪圈是:你越想找捷徑,捷徑越避你不及。
中國人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實在太多了,但效果似乎總不盡如人意,學習者在心急火燎之餘不免心存尋找捷徑之念。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如同有關致富的書籍一樣,各類聲稱能迅速提高英語水平的教材相繼問世,眾多的英語培訓班(更多的是“速成班”)應運而生,場麵著實火爆。然而尋找捷徑的過程卻充滿了各種誤區,結果使得許多人非但捷徑沒有尋到,反倒走了彎路,甚至步人歧途,失去了學好英語的機會。
一些人去山裏玩耍,下山的時候,麵前出現一條羊腸小道,像是山民常走的捷徑。大家很高興,決定沿此道盡快下山。遠遠地就看見山下的停車場,果然是條捷徑!正當大家慶幸時,眼前出現一道斷崖,而捷徑在此一拐,伸向遠方的一個小山村。大家一籌莫展,隻得先向山村方向走,中途再折向另一條小道……曲曲彎彎地,大家浪費了許多力氣才到達目的地。
山民知道每一條捷徑通向何方,他們走起來,就是捷徑;而我們追求“捷徑”的心態,一開始就是踏上彎路的前兆。
有時,走捷徑也是需要經驗的。就像羚羊,隻知道有捷徑可過河,卻不知道那裏有鱷魚,這時的“捷徑”,隻怕比彎路更“彎”。世界上沒有一步登天的捷徑,也沒有點石成金的法術,唯有靠嚐試和積累。不斷地嚐試失敗,於是你積累了經驗;不斷地嚐試成功,於是你積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個過程,積累、迸發,再積累、再迸發,最終實現完美的自我。讀懂了別人的經驗,也就縮短了你積累的過程,使你迸發的更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