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以和為貴——和之忍 和氣生財
堅持“和氣生財”就能實現互利共贏。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市場經濟關係格局。和為貴、合則全,這是自然的法則,人與人之間更應該如此。
聖賢的思想就是依據這些原則形成的,人與人的合作也是根據這些原則而建立起一種互相依存的關係。然而,人們在相互交往時常常走向它的反麵。關係鬧翻、翻臉不和時,合作的關係便破壞了,彼此都把對方視為仇敵,並把對方說得一無是處、一錢不值。
獨木不成林,人與人鬧翻,否定他人,自己就會孤掌難鳴。所以,必須盡快另找合作者。強者稱雄,天下紛爭,社會的和諧平衡打破了,強者就是在削弱自己。所以,了解和為貴、合則全的人,爭而不離,爭而和合,因而強者更強,吵而更親,心心相交,不打不相識,事業更繁榮。
勺子沒有不碰鍋沿的,不爭不吵,本來就不可能。嘴唇與牙齒也有互相冒犯的時候。和氣生財,“和為貴”,商場上很忌諱結成仇敵、長期對抗。但是在某種利益的驅使下,商場上很容易爭執不下,甚至爭鬥不休。或者因為一筆生意受到傷害,從而耿耿於懷。但是,無論如何,都沒有反目成仇、結成死敵的必要。
在商界中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朋友。”今天可能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而爭吵,或者為爭一筆生意搞得兩敗俱傷;然而,說不定明天就會攜手,共同占領市場,互相得利。
凡是有經驗、有涵養的老板總是在談判時麵帶微笑,永遠擺出一副坦誠的樣子,即使談判不成,還是把手伸給對方,笑著說:“但願下次合作愉快!”
因為,商場上樹敵太多是經營的大忌,尤其是當仇家聯合起來對付你,或在暗中算計你時,你縱有三頭六臂,也難以應付。況且,做生意的主要精力應集中在如何開拓市場、如何調動資金、如何作廣告宣傳等方麵,如果老是用於對付別人的暗算與報複,難免會顧此失彼。中國有句老話:生意不成仁義在。商人一般都比較圓滑,這也是多年積累的經驗所得。
廣結人緣是事業成功的關鍵,也是創業者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謂八麵玲瓏,自然財源廣進。但從商人的勢利眼光看去,並非每一個人都值得花時間和精力去交結,連孔子也教人“無友不如己者”。但一般來說,創業者盡量不去得罪人,在無傷大雅、無大損失的情況之下,不妨處處與人為善、慷慨大方。但要花心思去栽培則大可不必。
以上是總結的一些看法,商人的要義在於和氣生財。市場競爭激烈,就看我們的商人各顯其能,但絕對不可用“武力”征服市場。賺錢要走正道,要讓我們的資本變得更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