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以和為貴——和之忍
《論語》雲:“禮之用,和為貴。”類似的古訓很多,和為貴、和氣生財、和氣致祥、和衷共濟、家和萬事興,百忍堂中有太和,都是說的“和”。儒家的“和”,包含著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諧。“和”是寬容主義精神的表現,是理論理性的體現。和睦的人際關係,和諧的社會環境,對於人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和為貴,乃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和重大特征。
二十七、以和為貴——和之忍(1 / 1)
二十七、以和為貴——和之忍
《論語》雲:“禮之用,和為貴。”類似的古訓很多,和為貴、和氣生財、和氣致祥、和衷共濟、家和萬事興,百忍堂中有太和,都是說的“和”。儒家的“和”,包含著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諧。“和”是寬容主義精神的表現,是理論理性的體現。和睦的人際關係,和諧的社會環境,對於人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和為貴,乃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和重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