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點1:建關係——廣結善緣,建好關係網 主動出擊,廣結善緣(1 / 1)

突破點1:建關係——廣結善緣,建好關係網 主動出擊,廣結善緣

俗話雲:“小才不知有緣,不懂用緣;中才知道有緣,但不善用緣;隻有大才,知緣而且善用緣。”建立人脈關係網,永遠不能被動地等待,而是要主動出擊,哪怕是挺而走險。

一個人無論有多麼卓越的智慧,都離不開人際關係。交往中人際關係的好壞,對於一個人的事業成敗極其重要。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八麵玲瓏、出人頭地,成為不可或缺的矚目人物?而有的人卻隻能在一個地方默默無聞,甚至於被掃地出門?原因就在於每個人的人際關係不同。

現在很流行的一種自我介紹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劃分到某個圈子裏。在社交場合你會發現,在大家彼此自我介紹時,總愛說我是哪個圈的,如廣告圈、營銷圈、設計圈等等。隻要在某個職業後麵加上兩個限定的字,就好像自己有了歸屬的棲息地,因而有了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不僅如此,如果你細心觀察還會發現,有幸在同一職業裏的人之間,也要較其他職業的校友之間親熱了許多。更有甚者根本不與其他職業的人相接觸,那樣子好像是接觸了之後,自己就不再屬於限定的圈內人士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觀念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為這種思想隻會限製自己的視野,阻礙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有了一點成績便自以為是、固步自封。更重要的是,這種思想不但把人的思維給束縛住了,也把一個人的想象空間給縮小了,很多人在做事的時候會因此而瞻前顧後。他會感到這樣做有難處,那樣做又不符合圈裏的作風。這種思想還帶來了最大的缺點,就是同一圈裏的人經常互相吹捧,以至於有時候都不能認清自己。現代社會講求的是實效與利益,而要達到這兩個目的,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就要借助一些圈外的力量,廣結善緣,如此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據說,波音747飛機的機身有幾十萬個零部件,而它們又分別來自於世界各地上千個廠家。這些廠家有的是製造汽車的,有的是製造橡膠的,有的甚至是製造啤酒瓶蓋的。如果按照固步自封的思想做事,他們肯定是很難成為誌同道合的朋友。

在人際關係充分發展的今天,求同存異,共同發展不僅僅是處理好國與國之間政治關係的良方,也是處理好個人人際關係的妙藥。在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的現代社會,恪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陳舊觀念會使自己陷入某種程度的孤立,與外界隔絕,沒有辦法實現長期有效的發展。

新光企業集團創辦人吳火獅自幼能吃苦耐勞,白手起家,曆經50年的勤勉自勵,終至創業有成。縱觀他的一生,他的成功哲學除了“不斷突破”之外,就是“廣結善緣”四個字。吳火獅就是一位知緣而且善於用緣的大才,他常說:“人腳會帶來肥水。”這句話最足以說明他的惜緣。在商場縱橫數十年,平常待人謙虛周到,極少樹敵。他雖已是億萬富翁,但毫無嬌貴之氣,與各個層次的人都能打交道,並且相處融洽。由於人緣好,遇有機會,別人自然會鼎力相助,這是他的成功之道。

我們與朋友來往,是因為我們喜歡他們;我們與其他人來往,是因為他們是我們所需要的。如果你隻與自己喜歡的人做生意,就無法在商業這個大圈裏生存得太久。

李某是某市餐廳的老板,他的餐廳是那個城市裏發展最快、最具規模的。是他更具有做生意的天分?是他有更強硬的後台?同行在對他提出這個問題時,他說:“統統都不是。事實上,我不比其他人厲害,我隻是有最佳的人緣關係。在做餐飲前,我就很注意與同餐飲業相關的人員打交道,到我開始做餐飲時,這些人已經是我的好朋友了。在他們的幫助下,我才能很順利地開展生意。此後期間,我繼續擴大自己的交際圈,這些人裏有捧場的、幫忙的、解決難題的,他們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沒有他們,我單槍匹馬根本就不能創下這份家業。即使是現在,我也仍和這些新朋舊友關係密切,我們相互提攜,大家都很開心。事實上,我認為,從某個方麵而言,這些朋友才是我最大的財富!”

李老板的話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種啟發。認識的人越多,人際關係網就會越密,關心和支持也就會越多,相應的得到的幫助也就會越大。由此可見,知緣並且善用緣對於一個人事業的成功是多麼的重要。

麵對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人們通常認為,商場如戰場,競爭就是拚殺,互相吞並,但是這種做法導致的後果往往是兩敗俱傷,得不償失,已經不符合時代的需求。因此,必須堅持和平共處、百川彙流的豁達,謀求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的做事原則。廣結善緣,共同發展,這才是經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