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交際心理學 第二章與人共舞中的心理障礙(1 / 3)

第三篇交際心理學 第二章與人共舞中的心理障礙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相互溝通的過程,溝通方式或者交際心態正確,交際活動就能順利進行。當交際主體存在某種心理障礙時,就會影響到交際活動的開展。因此為了成功地交際,必須要注意摒棄一些病態心理。

失常的10種交際心理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們進行廣泛社交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語言技巧、交際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的前提。相反,心理狀態不佳,會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適應社會。因此,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應該注重自身修養,努力克服以下種種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美國交際心理大師伯奈以及其他許多心理大師通過研究發現,影響人際交往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現為以下10種:

1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隻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於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2自傲心理

處處唯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趾高氣揚,輕視別人,甚至貶低別人、嘲笑別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這種心理對於交際危害很大,這些人也很難與別人相處。

3自私心理

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隻講索取,不講奉獻。爭名奪利,甚至損人利己。這種心理對於交際危害極大。它時時處處會傷害到別人,這種人永遠也不會找到真正的朋友。

4怯懦心理

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閱曆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怯懦心理是束縛思想和行為的一種重要病態心理。

5猜忌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麼,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隻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

6逆反心理

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他偏偏說壞;你說一他偏說二,你說辣椒很辣,他偏說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7排他心理

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人們隻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

8作戲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隻是在做表麵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

9貪財心理

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隻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10冷漠心理

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陷入自卑的泥淖

自卑是指自我評價偏低、自愧無能而喪失自信,並伴有自怨自艾、悲觀失望等情緒體驗的消極心理傾向。有自卑感的人總是輕視自己,認為無法趕上別人。自卑是人生最大的跨欄,每個人都必須成功跨越才能達到人生的巔峰。如果一個人生活在自卑之中,他就選擇了一條痛苦的人生之路;如果生活在自信之中,他就學會了快樂地生活。在人際交往中,自卑情緒往往會成為相互溝通和了解的最大障礙。

小欣的真情告白:“我很擔心我的未來,我在班級裏學習成績一般,長相平平,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朋友,唯一可以多說會兒話的同學,她的相貌也不怎麼樣,我們倆在一起討論的話題大多數跟長相問題有關,我們經常長噓短歎,同病相憐,抱怨命運的不公。人們常說,‘女大十八變’,很多人要麼越變越好看,要麼身材越長越高,隻有我們越變越難看,也不見長個,隻有154米,身材很糟糕,又加上長得胖,沒有人會喜歡我們這般模樣的,看著別的女同學開開心心地生活,像我們這樣的‘醜小鴨’簡直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

中央台《半邊天》節目主持人張越,是大家公認的“胖子”,她這樣評述過自己:

“我的胖很有天賦,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就明顯比別人胖。那時候我覺得胖是一件特大的罪過,對不起所有的人……我一度有些自閉。走在街上,別人多看我一眼,我就會用仇恨的眼光盯上人家。我從來拒絕上體育課,我怕跑得特別慢,跳得特別不高被人嘲笑,因此差點兒拿不到大學畢業證書。壓抑久了,物極必反,有兩年我嗜好奇裝異服,比方穿件蠟染大袍,掛一串骷髏頭,手腕上是蛇形手鐲。其實我的相貌、性格都跟‘前衛’、‘酷’這事兒沾不上邊……再後來,我穿衣什麼禁忌也沒有了,街上再有人看我,我由衷地覺得是因為我穿得漂亮。這不是衣服的事,是心理問題解決了。”

對此,心理谘詢師分析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處於青春期因為體貌原因感到煩惱的同學會顯得尤其多,一方麵由於青少年特別注重“自尊的需要”,特別需要別人的讚揚,這種較強的自尊心往往導致他們在心理上產生強烈的受挫感;另一方麵人際交往中又奇怪地存在這樣的循環:越是漂亮的人,人們給予他(她)的關注越多,而他(她)就越有興趣與人多交往;而容貌平凡的“醜小鴨”因為得不到關注,在心理上所遭受的挫折也就越大,心理的苦惱使他(她)更加缺乏與人交往的勇氣。要走出這種心理的關鍵是重新審視自我,培養合理的與人交往的技巧。

一般而言,由於年齡特征的影響,小孩自卑的“度”往往也比較“淺”。所以他們的自信也比較容易在環境強有力的刺激下得到激活、建立、強化,因而,培養自信要從小孩時代抓起。

自私自利終害己

李某年輕時在北大荒當過知青,吃過苦,受過窮,所以回城後,對什麼都很在乎。買菜時,一分兩分錢爭半天,買菜恨不得多抓兩把走。單位的經濟效益還不錯,分了二室一廳的房子,妻子、女兒都不錯,可他心理卻總不平衡。看看單位那些小青年位子比他高,用公費旅遊、跳舞,利用洽談業務之機搞權錢交易,用公款高標準裝飾住房,某地造價7萬元的套房他們隻需八九千元就能買到手,還用公款安裝住宅電話,心裏很窩火,他暗自怪文化水平沒有別人高。

另外,看到以前那些學習成績都不如他的老同學,現在成了個體戶,銀行存折一大疊,一頓飯的酒錢也比他一月的工資高幾倍,心裏直冒火,難受,恨不得這些人哪天遇上車禍,或者是火災。他現在有一手絕活。但是他不想輕易將技術授予他人,怕‘授予徒弟,餓死師傅’。他決定終身不授後人,將技術帶入墳墓。他愛人認為他自私,與他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