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煦園》之十七:醉臥花廳題煦園(2 / 3)

陶澍陪著英和來到了西花園。也許是初春的原因,花園顯得有些陳舊,長廊的油漆早已剝落,屋頂長著青草,有的磚瓦已經脫落,爬山虎象長了眼睛似的,見縫見鑽。

陶澍說:“這園子有從乾隆爺南巡後,就一直沒大修過,前幾任總督都一直想大修,但不是缺費用,就是在任時間短,一般隻有兩、三年,沒時間精力,好在斷斷續續地修了一些,蔣大人也想修一下,裏麵的亭子才出的新,我們去看看。”

“當年我任江南鄉試考官,到過園子,印象最深的就是不係舟了。”英和說,“當年是費大人任兩江總督”。

陶澍說:“前朝做過王府……,這不係舟還有個典故,你就不定知道了。

英和說:“什麼典故?”

陶澍說:“《石頭記》中的大觀園就是這裏,賈寶玉在夢到接林妹妹‘大船’,就是從小看到過這‘不係舟’的緣故。”

“但這船並不大呀。”英和說。陶澍說。

“在小孩子眼裏當然是大船了。”

英和說:“喔,是嘛?”邊走邊聊,兩人到了夕佳樓,拾級而上。

陶澍推開夕佳樓上的東麵的花窗,一縷清風吹入,太平湖水將初春的陽光反射到對麵的水榭,水中的金魚開始不安分,不時地遊到水麵,園中的梅花和迎春已經開了,垂絲海棠發出了綠芽,常青樹種吐出了新綠。寒冬已經過去,雖然春寒料峭,但溫暖的春天就要來了!

太陽暖暖地曬著,兩人坐在夕佳樓上,賞不完的景,說不完的話。英和的心情特好,多少年仕途,想幹一番壯舉,但是屢屢受銼,開礦山、禁私鹽、開源節流禁陋規,但幾乎是一事無成,海漕的試運成功,不但了卻了多年的心願,也終於使自己有了信心,真是還有多少事情要做啊!

陶澍也很高興,海漕試行的成功無非給了守舊派當頭一棒,為英和在朝中也有了好的交待,對那些說老師的壞話,終於有了強力的反駁。陶澍將自己對鹽政、治河、幣製、海防等一係列政務的想法告訴了英和,英和聽後,更加地興奮。

雖然酒喝了不少,已有幾分醉意,但兩人興致不減,話語更多,針對海漕中出現的問題,討論細化海運事宜條款。主要內容為:沙船運送漕糧,交待盤量,難免折耗,應照例給予耗米;商船運米,發給水腳等費,仍由各省外籌,不必動用國庫銀兩;天津通倉需用經雜各費,由江蘇省籌款解交;驗米交米仍應派大員專門負責經理;佘山應派武職大員駐軋,以資彈壓稽查;飭令沿海水師會哨巡查,保護海運;海運漕糧如有短少黴變及鬆艙等事,應分別情況豁免賠補;激勵商船船戶及水手;準許商船例帶二成貨物免稅;通倉席竹由江蘇省折銀購買;漕白糧米自津運至通倉,要加慎遮蓋,查禁攙水等等。

英和、陶澍兩人對海運作了通盤考慮,提出比較完整的方案,力圖海運製度化。兩人不斷地商量著、比劃著,不知不覺地到了傍晚,太陽快要落山了,開始有了涼意。

英和與陶澍下了夕佳樓,沿著湖邊走,到了花廳,兩人在花廳門前欣賞著落日下的園景。英和對西花園情有獨鍾。當年初次領命外出主試江南,在園中有個為官的感悟,二十多年後,在園中回顧政績,除海漕以外,差不多是一事無成,當年的萬丈豪情,差點就要付水流去。英和回憶著過去,嘴上不經意地說道:“這園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