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輯 從實踐中積累經驗,學說幽默話 第三章 演講中的幽默
幽默是調節演講氣氛的好佐料。如果你演講的是一個非常沉重或嚴肅的話題,而且你注意到你的聽眾開始產生厭煩情緒,那麼不妨插入一些幽默,說一些與主題或觀點有關的趣聞趣事,或者與自己有關的一些滑稽小故事,這樣有助於使話題變得輕鬆,也有助於重新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如果使用得當,幽默也可以為你的演講增添情趣和趣味,可以創造和諧的氣氛,引導話題,生動地闡明某種做法以及證明一個論點。
幽默可以為演講注入生氣,幽默還可以幫助演講者從一個話題到另一個話題的過渡。
但是要注意:在演講中運用幽默,應當自然,而不要勉強。但是如果你牽強地運用幽默,你的演講可能會跑題,而你的聽眾則可能走神。在最優秀的演講當中,幽默會從演講材料當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幫助演講人明確自己的觀點。
適時、適當的添加幽默
演講的種類繁多,要根據其性質來決定幽默的施加量。演講從內容上來分類是很多的,有調查分析,有文件傳達,有訪問介紹,有學術報告,有形勢報告,有專題報告,有釋疑解難,有鼓動,有設論,有逗樂,有漫談……但依演講聽眾的心理動力形式而分,主要分鼓動性演講、說理性演講和陳述性演講三種。
鼓動性演講
這是一種用鼓動性話語或者講經曆、講故事的辦法震撼人、折服人的演講。過去慣用的“憶苦思甜”就屬這種演講,它要在喚起人們淚水的同時引起人們聽講的興致,而且“憶苦思甜”的重點在於“思甜”,當然不能不施加幽默,否則就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十年動亂時期,某中學請一位不識字的老貧農作憶苦思甜報告。這位老人很幽默,常使用俏皮話、歇後語,當他說到那一年全家挨餓時說:“我們全家老小都胖了”,聽眾愕然,他馬上接著說:“眼珠子胖了!”大家都忍不住笑出聲來。說到現在的生活好,他又說:“現在好了,我每天是豬八戒吃窖糠——酒足飯飽,晚上還能去鑽《地道戰》看《白毛女》。”惹得全場大笑,“憶苦”的氣氛被衝淡了,思甜的氣氛變濃了。
這類演說對聽眾心靈的撞擊猛,多在鼓舞信心或在諷刺邪惡時稍微加些幽默。由於鼓動性演說分量重,嚴肅、莊重,所以不宜過多地施加幽默,否則有可能破壞其固有的莊重的氛圍。
說理性演講
這是一種以談形勢、作傳達的政治報告和學術報告為內容的演講。這類演講著重通過說理來折服人。說理過程要求生動、形象,這就使幽默的施加分量可適當增加。
有一次,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教授在演講時,諷刺有些人過於趕時髦,自詡為“米丘林學派”,打擊摩爾根學派。談教授幽默地說:“有人喜歡貼標簽,自己不好意思貼,還請別人貼。一提摩爾根學派就大罵‘主觀’、‘唯心’,‘反動’、‘反革命’也出來了,用心好苦啊!”話說到這裏,那些搞學術一言堂的人都羞得紅著臉低下了頭。
這就是說理性演講的幽默效果。
陳述性演講
這是一種漫談式的,無特定主題的即興、隨意演說,是輕型演說,“無標題音樂”。因為演講本身內容自由,幽默也更無拘束,可以通篇幽默。
郭沫若1955年重返日本九州大學作了一次演講,那是郭老的母校,他說:“在這裏我要向我以前的老師表白,我作為一個醫科大學生,事實上不是一個‘好學生’,福岡的自然太美了,千代鬆原真是非常地美麗。由於天天都接近這樣好的自然,我在學生時代就不用功,對於醫學沒有認真地研究,而跑到別的路上去。”他幽默地說:“當時我在教室裏聽先生講課時,就一個人偷偷地在課本上做詩了。”這些話,使場內不時發出歡快的笑聲、掌聲。
“幽默是語言中的鹽”。語言表達需要幽默,尤其是當眾發表的,帶有鼓動性、說服性、抒情性和表演性的演講,就更需要演講者以幽默的心態去進行表達。這樣的演講才能動人心弦,才能成功。
幽默素材提前準備好
演講者要想在演講中做到幽默自如、遊刃有餘,就要提前準備好幽默素材,下麵這個故事就是講的這一點。
英國前首相狄斯雷利有一次演講得十分成功,有個年輕人向他祝賀說:“您剛才那席即興演說真是太棒啦!”
狄斯雷利回答道:“年輕人,這篇即興演說稿我準備了20年。”
20年未免誇張了,但狄斯雷利告訴了演講者一個道理——你要發表一個成功的演說,要想和聽眾打成一片,就要花時間去收集一些笑話、故事、趣聞或妙語。這些幽默的佐料會使你進入他們的興趣和思想之中。
任何偉大的即興演說家,都是通過這種努力獲得成功的。他們一旦上了台,就會妙語連珠,使聽眾如癡如醉。下麵介紹幾種常見的幽默素材是怎樣被演講者利用的。
從自己的姓名上找素材。
一個姓胡的老教授很是幽默。在79歲高齡時,胡先生健步登上講台,對眾多學生朗聲笑說道:“我姓胡,胡裏胡塗的胡。”
學生們在胡先生謙虛的自我介紹中漸漸進入聽講的佳境。許多人的姓氏和名字都可能很平常,從中很難找出幽默素材來,那也不必完全圍繞姓名打轉,其他的幽默素材還有很多。
我們也可以從自己的屬相上找素材。下麵是一位屬豬的男士在他生日宴會上的一段演講。
他說:“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歡迎光臨寒舍,近日物價上漲,豬肉走俏,我也年長了一歲,身價也翻了一番,因此在我這高老莊特備些薄酒,與眾人同樂。”
除了在屬相上做學問,我們還可以在自家的寵物身上找到幽默的靈感。
有一天,一位女士帶著她家的小狗逛公園,一老太太看了她的狗,很奇怪地問道:“為什麼你家小狗的尾巴不是左右擺動,而是上下搖擺?”她回答道:“這完全是環境所致。我給它做的窩還是兩年前的,那時候它還很小。”
有時候發牢騷也能產生幽默效果。不過牢騷發得恰如其分,才不至於衝淡歡樂的氣氛;牢騷發得輕鬆,方不失演講者之風度;牢騷要發得幽默,方能博得聽眾的笑聲。
一個青年人過生日,他說:“諸位兄弟姐妹,今天是我的生日,大家都不必客氣。一定要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哎,過生日又長了一歲,可惜兄弟我一大把年紀了還是光棍一條。大家夥仔細瞅瞅,我這可是一表人材,居然沒一個女孩愛上我,你們說是不是很奇怪。我在這兒和你們打個賭,明年的今天,你們諸位等著瞧吧。”這時,有人笑著說了一句:“還等著瞧你這條光棍啊。”大家都笑成一團。
打的什麼賭,等著瞧什麼,青年故意不說明白,留給大家去猜,一位客人點破了他的這個意思,這樣也就產生了幽默的效果。
準備幽默素材,你需要在演講之前先瀏覽你的發言稿,考慮一下你的聽眾嗜好、職業和性格特征,琢磨最近發生的大事件對人們的影響等等,你就會發現其中的差別、誇張、古怪的聯係、不一致性和反話。而所有含有雙關含義的詞組、體現相反悖離的觀念、情形和人物都有可能成為幽默產生的源泉。
在演講中穿插幽默故事
幽默故事常常是快樂的源泉,你可以利用它們為你的演講增光添彩。比如,你可以拿一個笑話作為基本內容,然後以它為母體加以變通使之適合於任何一個指定的題目,或者發展它的某種可笑性,從而衍生出一係列笑料。
在演講中,為了增強演講效果,加深聽眾印象,可以穿插現成的幽默故事。穿插時要注意:穿插進來的內容一定要同話題有關,能起到說明、交代、補充的作用;穿插的內容務必適度,不可過多過濫,造成喧賓奪主,中心旁移;銜接務必自然得當,切不可讓人覺得勉強或節外生枝。下麵報告中教授穿插的歇後語就很恰當。
有一次,一個教授給學生作報告,接到一個條子,問:“有人認為思想工作者是五官科——擺官架子,口腔科——耍嘴皮子,小兒科——騙小孩子,你認為恰如其分嗎?”這個問題頗有鋒芒。教授妙語解答,回答說:“今天的思想工作者,我認為是理療科——以理服人,潛移默化,增進健康。”
在演講中插入風趣、幽默的談笑,還有一個速度問題,太匆忙和太緩慢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而要掌握好速度,把時間控製得恰到好處。
如果辦得到,演講者還可以就地取材話說幽默,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富有特點的人或事裏注入幽默的因素,使之成為推進演講時得心應手的材料,以博聽眾一笑。
丘吉爾某次登台後聲稱:“隻有兩件事比餐後的演講更困難:一件是去爬一堵倒向你這一邊的牆;另一件是去吻一個倒向另一邊的女孩。”
還有一個故事:
哈羅德·杜懷特在一次宴會上發表了一場非常成功的演講。他依次談到圍坐餐桌的每個人。說起初開課時,他是如何講話的,現在進步了多少。他一一回憶各個同學做過的講演,模仿其中一些同學,誇大他們的特點,逗得個個開懷大笑,皆大歡喜。
比較高明的演講者還可以運用古今雜糅法,把古人的事,利用最時髦的現代語彙解說,或把現代的事,用古代成語描繪,這種異相拉近的幽默效果也很好。在演講中可隨時加以運用,如談到消費的時代性時可來一句:“慈禧太後雖然驕奢淫逸,但她從來不吸萬寶路,不喝雀巢咖啡,也不看外國大片。”講到文憑、職稱的問題時,可以說:“孔夫子一沒文憑,二沒職稱,但他在杏壇辦學習班,培養了不少哲學、倫理學、教育學的高材生。”
更高明的演講者還通過講述自身經驗中那些人人有同感的矛盾之處作為“楔子”。名作家吉卜林在向英國一個政治團體發表演說時,使用了下麵的幽默,引起全場捧腹大笑:
“主席,各位女士先生們:我年輕時,曾在印度當記者,專門替一家報社報道犯罪新聞。這是一項很有趣的工作,因為它使我認識了一些騙子、拐騙公款者、謀殺犯以及一些極有進取精神的正人君子。(聽眾大笑)有時候,我在報道了他們被審的經過後,會去監獄看看這些正在服刑的老朋友們。(聽眾大笑)我記得有一個人,因為謀殺而被判無期徒刑。他是位聰明、說話溫和有條理的家夥,他把他自稱為他的‘生活的教訓’告訴我。他說:‘以我本人作例子:一個人一旦做了不誠實的事,就難以自拔,一件接一件不誠實的事一直做下去。直到最後,他會發現,他必須把某人除掉,才能使自己恢複正直。’(聽眾大笑)哈,目前的內閣正是這種情況。”(聽眾歡呼。)
吉卜林沒有平板地陳述記憶中的舊聞舊事,而是幽默地圍繞準備進入的政治話題渲染了一些近乎怪誕的趣事,從而建立起自己和聽眾的溝通點。
可見,利用他人和自身的一些幽默故事,可以為自己的演講增光添彩。
用幽默做開頭
演講中的第一段話十分重要,你需要在第一段話中運用幽默,以便牢牢抓住你的聽眾,而不要等第二段、第三段……高爾基說:“開頭第一句是最困難的。它好像在音樂裏給了全篇作品以音調,演講者往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找到它。”我們來看看高爾基是怎麼做的。
1935年3月7日,高爾基應邀在蘇聯作協理事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當代表們聽到高爾基的名字時,長時間熱烈地鼓掌與歡呼,高爾基舍棄原來的開場白,即興地開始他這樣的講話——如果把花在鼓掌上麵的全部時間計算起來,時間就浪費得太多了。
這時,台下響起一片笑聲。
這個開場白實在是好,它對演講現場的情況輕鬆幽默地作了評價,使大家倍感親切。而且這個開場白也體現出高爾基良好的修養,從而吸引聽眾聽下去。
一個演講者在個人的專場演講中可能會很從容。而當眾人在同一時間、同一場合進行演講(如演講賽、競職演講、即興發言等)時,由於受時間、地點、氣氛及相同主題的製約,很容易發生“千人一腔”的現象。在此情形下,要想脫穎而出,順利取勝,就需要有一種“大路擁擠走小路”的創新精神,創新和幽默有著相同的思維方式。
在某學校舉行的紀念五四青年節即興演講比賽中,王彤就曾以此先聲奪人。在她演講之前已有七名同學進行了演講,他們的稱呼大多是“老師們、同學們”,王彤如果還用這個稱呼,是很難吸引聽眾的。於是她采用了別人沒有用過的稱呼語:“未來的工程師、會計師、廠長、經理們,大家好!”
王彤所在的學校設有機械、鑄造、會計、管理等專業,王彤通過這一符合實際情況又富有新意、充滿希望的稱呼,頓時像巨大磁石吸引了聽眾,說話聲沒有了,一千雙眼睛都集中到她的身上,從而為她的演講創設了良好的情境,定下了成功的基調。一個好的開場白確實能讓聽眾牢牢地記住你。台灣著名藝人淩峰先生就是這樣一個擅長在演講中運用開場白讓聽眾記住他的人。
1990年中央電視台邀請台灣影視藝術家淩峰先生參加春節聯歡晚會。當時,許多觀眾對他還很陌生,可是他說完那妙不可言的開場白後,一下子被觀眾認同並受到了熱烈歡迎。他說:“在下淩峰,我和文章不同。雖然我們都獲得過‘金鍾獎’和最佳男歌星稱號,但我以長相難看而出名……一般來說,女觀眾對我的印象不太好,她們認為我是人比黃花瘦,臉比煤炭黑。”這一番話戲而不謔,妙趣橫生,令觀眾捧腹大笑。這段開場白給人們留下了非常坦誠、風趣、幽默的良好印象。不久,在“金話筒”之夜文藝晚會上,隻見他滿臉含笑地對觀眾說:“很高興見到你們,很不幸又見到了我。”觀眾報以熱烈掌聲。
從這以後,淩峰的名字傳遍祖國大地。休斯敦的一位演說家說:“據我了解,幽默的目的在於讓聽眾喜歡上講演的人。如果他們喜歡講演的人,那麼也必定喜歡他所講的內容。”這就是說,運用幽默的力量去駕馭開場白,可以使你與聽眾建立成功的關係。
如果開始演講情緒有些緊張,這時候開開自己的玩笑,也能使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神經得到放鬆。隻要開了頭,你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切入正題後會輕鬆自如。下麵的這個開場白曾經廣為流傳。
一個身材高大的演講者,五官也大得出奇。他說:“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已看到我是個什麼樣的人了。我的耳朵很大,像貝多芬的耳朵。可是長大以後,我為這對耳朵感到害臊了。不過,現在我對它們已經習慣了。說到底,它對我站在這兒演講並沒有什麼妨礙!”
對自己某些身體特征的幽默解說,很容易就能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很快拉進了與聽眾的距離。這裏還有一個在演講中運用自嘲的幽默技巧做開場白的例子。
美國黑人領袖約翰·羅克在麵對白人聽眾作關於解放黑人奴隸的演講時說:
“女士們,先生們——我來到這裏,與其說是發表講話,還不如說是給這一場合增深了一點‘顏色’。”
這是一個自嘲式的開場白,引起聽眾哄堂大笑。笑聲衝淡了由於種族差異而造成的心理隔閡,使沉重的話題變得輕鬆。
開場白除了可以采用曲折委婉的方式取得幽默效果外,還可以采用速成法,即在開場時立刻抓住聽眾的注意力。這方麵有時可以從聽眾的逆反心理入手,這也往往能造成一定的幽默效果。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