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道:大地是交易所,財富是人生信仰 1.殘酷是商人的第一堂課
或許再沒有哪一個民族象猶太民族一樣,經曆過如此多的不幸、壓迫和殺戮。他們幾乎一直處於動蕩與逆鏡之中。他們四處流浪,從血腥的征戰和屠殺中掙脫出來,從險象環生的黑暗叢林中突圍出來,與各種偏見和仇視頑強抗爭著。如何在逆鏡中求得生存和發展,把握住自己的命運,是每個猶太人都在思考和關心的問題。
由於猶太人長期的流浪和居無定所,加上所料不及的戰爭壓迫,練就了他們堅忍不拔的性格,使他們在艱苦惡劣的生存狀態下樹立了獨立的生命意識。在猶太人看來,殘酷的生活是一筆難得的人生財富,環境再艱難,壓迫再咄咄逼人,隻要有一息尚存,就永遠不放棄對未來的憧憬,因為他們堅信,黑暗過後一定就是光明。
公元前1950年,一支由族長亞伯拉罕帶領下希伯來部落,不遠萬裏來到了一個世人都向往的富饒之地——迦南美地。但當時的迦南美地正被迦南人占領著。為爭奪這塊土地,希伯來人同迦南人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後來,迦南美地發生饑荒,部分希伯來人來到了尼羅河三角洲東部定居。
公元前1300年,埃及法老為建造兩座巨大的宮殿,讓希伯來人開山挖石,把他們變成了奴隸。法老死後,埃及受到了海盜入侵。於是,希伯來人的首領摩西乘機帶領全族人越過紅海,逃出了埃及。
在逃離埃及的行程中,希伯來人幾乎是受盡苦難,每天風餐露宿地行走在大沙漠中,有人甚至寧可回到埃及做奴隸,也不願再受路途之苦。摩西看到了族人悲觀的態度,內心十分的痛苦。
一天,當他們經過西奈山麓的時候,摩西爬上山頂後呆了整整40天。下山後,他對族人說自己見到了耶穌,並對他說,希伯來人馬上就能交好運。後來,摩西成了猶太教的創始人,並想帶領希伯來人回到迦南。但大多數人沒有勇氣跟強悍的迦南人進行戰鬥,隻好到處流浪。
摩西去世後,約書亞接替了他的位置,經過無數次的戰鬥,希伯來人終於在約書亞的帶領下渡過了約旦河,定居迦南。公元前12世紀,希伯來人開始出現內部分裂,這時,一個叫做腓力斯丁人因受到希臘的攻擊而渡海來到了迦南。希伯來人又和菲力斯丁人展開了長期爭鬥,後來,希伯來人北方的部落組成了以色列國,南方的部落組成了猶太國。
可是,猶太人的苦難遠沒有結束。直到66年,羅馬總督掠奪耶路撒冷神殿和宮殿裏的寶物,遭到猶太人的堅決反抗。再到提圖斯血洗了耶路撒冷,摧毀了第二聖殿,屠殺了全城猶太人。此後,猶太人便離開了耶路撒冷,散落到了世界各地。
猶太人不怕風險,善於在風險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生存技巧。猶太人不但敢於冒險,更能於逆境當中保持從容鎮定的心態。猶太人堅韌的意誌和挑戰困境的精神構成了猶太人成功的一種重要精神根基,使他們在充滿殘酷競爭的世界舞台上一個閃耀的民族。
1991年10月3日,原本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對南非猶太裔女作家戈迪默來說,卻是不同尋常的一天。這一天,她獲得了1991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諾貝爾文學獎設立以來第7位獲獎的女作家,也是猶太民族第一位獲獎的女作家。沒有知道,這塊文學金牌是她用40年的心血和汗水澆鑄的。
戈迪默出生在約翰內斯堡附近的小鎮。是猶太移民的後裔,父親是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珠寶商,優質的家庭生活造就了小戈迪默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6歲那年,她做起了芭蕾舞演員的夢,因為她聽說,舞台最能淋漓盡致地表現一個人的修養和情感。一個陰雨連綿的周六,她報名加入了小芭蕾劇團的行列。然而,事與願違,由於體質太弱,她對需要大量體力的舞蹈並不適應,無奈之下,小戈迪默被迫放棄了對舞蹈的追求。
遺憾之餘,這個倔強的女孩暗暗發誓:條條大道通羅馬,我一定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可是,命運偏偏跟她開了一個大玩笑,將她逼向了痛苦的深淵。8歲時,她因病離開了學校,中斷了的學業,夜晚,她常常流淚等天明。終日坐在床上與書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