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陽光燦爛的夏日,孤獨又煩亂的戈迪默,偷偷走上了大街,想從車水馬龍的繁華中獲取一點快樂。突然,她被街上一塊木牌吸引——“斯普林斯圖書館!”
這另她欣喜若狂,對於已經迷戀上讀書的她來說,這真是個莫大的驚喜。
從那天起,她開始整日泡在書堆裏。在這自由自在的王國裏,她盡情地吸吮著知識的營養,也漸漸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再後來,她開始拿起筆,把心裏似噴泉一樣的情感流淌在紙上。那年,她不過9歲,文學生涯卻已經開始。
15歲時,她的第一篇小說在當地一家文學雜誌上發表了。讀者都不知道,這篇文章出自一個小女孩之手。1953年,戈迪默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說謊的日子》問世。優美的筆調,深刻的思想內涵,瞬間轟動了文壇。世界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內丁·戈迪默。從此以後,她像一匹脫僵的馬,開始了漫長的創作生涯,相繼寫出10部長篇小說和200多篇短篇小說。1961年,她的《星期五的足跡》獲英國史密斯獎。
在創作上的黃金季節,使戈迪默更加勤奮刻苦。她說:“我要用心血浸泡筆端,謳歌黑人生活。”不久,她創作的《沒落的資產階級世界》、《陌生人的世界》和《上賓》,輕而易舉地打入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角逐圈。
然而,就在她乘風揚帆之時,一個個旋渦又讓她看到了生活的殘酷——雖然瑞典文學院幾次將她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但每次都因各種原因將她刷下馬。
麵對打擊,她也失落過,可是,她很快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在文學創作上一刻也不鬆懈,最終,她從荊棘中闖出了一條成功的路。
這就是典型的猶太精神,他們總是在殘酷中努力尋求和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在艱難中,猶太人更能重新端正自己的生活態度,找出生活的熱情,並且把今天的挫折轉化為明天成功的動力。
猶太人認為: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掙紮與奮鬥,哪些受過一次打擊就一蹶不振的人才是真正失敗的人,隻有哪些敢於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從失敗中重新認識自己的人,才能達到新的起點
麵對不幸與欺辱,猶太從未被擊倒,身臨困厄與逆境,他們從不畏縮和氣餒;他們堅信自己是上帝的“特選子民”,隻要自己不失去信念,不停止奮鬥就終會取得勝利;他們把殘酷看作檢驗自己信念與意誌的試金石。
對於投資經商的道路來說,就好比是猶太人的坎坷發展史,永遠充滿著逆境與殘酷,如何麵對殘酷,是商人必修的第一課,所以,要想像猶太人一樣在殘酷中生存,在殘酷中發展,殘酷中成功,就需要具備以下幾點:
(1)信念。
信念是支撐一個人麵對逆境與艱難的最強力量,有了信念的存在,再惡劣的環境,再坎坷的遭遇都不會輕易把人擊垮。有其是在浮沉動蕩的商海,如果沒有必勝的信念和與殘酷境況抗衡的決心,就一定會被淹沒在商業的浪潮裏。這是猶太人的生存之道,也是猶太商人的經商之道。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丟掉信念這個脊梁,隻要有信念支撐著你,就可以獲得勝利的召喚。
(2)毅力
堅持是投資人必須具備的素質,沒有什麼事情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缺乏了在困難中堅持到底的毅力,就等於放棄了前方的光明和坦途,然後永遠困在黑暗和失敗裏。尤其對商人來說,如果輕易被眼前的殘酷處境嚇得放棄了,那麼所有本應屬於你的財富可能就與你失之交臂了。
(3)勇敢。
殘酷的生活不可怕,脆弱的心才是投資者的最大隱患。無論什麼領域,沒有敢拚敢闖的勇氣是絕對難成大事的,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就不會抵抗得了風起雲湧的浪潮。沒有勇往直前的勇氣,就不會看到殘酷消散後的陽光。
【商道真經】
殘酷和厄運是什麼,不過是商人成就事業的前奏。你若失去了麵對和戰勝困境的勇氣,也就等於放棄了身邊的財富。所以,對於投資人來說,凡是取得最後成功的人,一定是那些在殘酷風雨洗禮中百折不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