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權謀篇——左手陰謀,右手陽謀 9.說違心話,辦違心事(1 / 1)

第三章,權謀篇——左手陰謀,右手陽謀 9.說違心話,辦違心事

挾天子以令諸侯後,曹操雖然擁有至高的實權,到那時畢竟還是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臣子。所以,他就不能夠太過張狂的表露自己的野心和實力,必要的時候,說點違心話,做點違心事,是他能夠身處險位卻無大礙的謀略。

赤壁戰前,曹操所向披靡,頌聲日聞,除敵對割據勢力言其“實為漢賊”和不識時務如孔融“頗推平生之意,狎侮曹操”者外,極少有人敢於公開非議其所為。赤壁之戰,曹操打了敗仗,訾議便多起來了,正如吳將周瑜所說,“曹操新敗,憂在腹心。”

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明確指出:“謂操以赤壁之。敗,威望頓損,中國之人或欲因其敗而圖之,是憂在腹心。”此時,謀取大事的客觀條件反不如前了。

曹操身居丞相,控製漢室,挾天子以令諸侯,覬覦漢室之心,當然存在。但他在群雄割據、條件尚不成熟的時候,始終是把“挾天子以令諸侯”作為一種謀取大業的手段,而並不急於廢帝自立。所以,他雖然心有所向,甚至毅然去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誅董承,殺孔融,但他絕不貿然走出廢帝自立這一步,也絕不在口頭上承認這一點。

而且,曹操一生,雖重武事,但也從不輕視輿論。因此,他決定作出回答,以排斥訾議,清除疑慮,再塑自己的形象,為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自己的權力大造輿論,於是便自編自導自演了增縣讓縣事。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傀儡天子獻帝封曹操邑兼四縣,食戶三萬,除原食武來(今河南鹿邑縣西北)萬戶外,又增陽夏(今河南太康)、柘(今河南柘城北)、苦(今河南鹿邑東)三縣二萬戶。

如此大的封賞,曹操本來完全可以接受,但他知道這是為自己重新樹立良好的形象的大好時機,所以他就決定裝裝樣子,辭讓一番,以表忠心。

在《讓懸自明本誌令》中,曹操首先說出了自己始舉孝廉時的自卑心理,誌向僅是想做一個有所作為的太守。為此,他曾做過幾件去除時弊的事,但為世不容,碰了釘子。由於害怕招來大禍,便稱病歸裏了。去官之後,不惜呆上二十年。

可能曹操一開始是真的想要有所作為,想要建立功名,但是去官後不惜但上二十年就不能讓人信服了。他的真正意圖是躲躲風頭,“待機”而動。他試圖把自己說成無所企求,實是故意掩飾自己當時急於再出的心情。但是當時的眾人肯定把他認為毫無欲念的人了。

他說“身為宰相,作為人臣之的富貴已經達到了極點,不會再有更加過分的意願了”。同時,他還列數了自己不盡的功勞,征袁術、討袁紹、定荊州,遂平天下。的確就如曹操所說,當時如果沒有曹操,“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就此而言,曹操於漢,功勞應當是很大的,居位宰輔,完全應當。

再者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這一點曹操是知道的。兒子的封地收下來,自己的封地讓出去,以表至忠。

一定程度上,曹操在不少地方都是說了真話的,合乎曹操一生的發展軌跡。但是以曹操的文采和謀略,運用華麗、動情的辭藻來渲染氣憤當然不在話下。他的許多話都是很有深意的。表麵總是表達自己的功勞和為國為民的決心,但是實質上也是他抓住實權不放,為自己繼續攀升找的借口。做做樣子給人看,說點違心話,做點違心事,曹操的佯詐之舉,虛偽中透漏著高人一等的智慧。

一個人的欲望總是由小到大的。欲望也是構成幸福的一份子。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自己的欲望,實現幸福的正增長,也是人生很大的成就。而對欲望的滿足和對成功的追求,過程卻是需要說點違心話和辦點違心事的勇氣和策略的。善於用計的人,總是能夠出奇製勝。即使勝券在握,說違心話辦違心事也是鞏固實力的很好方法,沒有損失,還能盡收好處,何樂而不為。

【成事之道】違心之舉保平安

受到世事的左右,實力和權力再大的人也難免會遇到需要低頭的時候。聰明的人,此時都會表現出適度的忍讓和謙恭,用說違心話、辦違心事的舉動安人心,從而為自己求得平安。

曹操從官至封侯、魏公、晉魏王,他一步一步的向皇帝的寶座靠近,但卻從未真正的觸及。而且一旦有人指出他的野心,他馬上就會表明自己無二誌。無論是言辭還是行動,無不懇切有力,征服了不少懷疑他的人。

曹操運用違心之舉,為自己贏得了平安和權力的穩固,這種謀略是身處險位的人需要虛心學習的。想要保住自己現有的財勢,就應該在謙讓中學會說違心話、做違心事。因為謙讓既能夠展示自己的功績,又能夠趁機拉攏控製對自己有用的人。通過這種高明的違心之舉,實現雙贏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