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胸襟篇——憂人間苦,容天下事 1.有多大度量辦多大事(2 / 2)

曹操從內心欽佩關羽的將才和人格,誠心留住他,當關羽知道劉備下落留書而別後,曹操的部將蔡陽主張追殺,曹操曰:“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於是嗬退蔡陽,下令不得追殺,並決定親送關羽。當部下為關羽贈袍時,關羽怕有變故,在馬上用青龍刀尖挑錦袍披於身上時,此無禮舉動激怒了不少大將,許褚勸曹操擒拿關羽,曹操曰:“彼一人一騎,吾數十餘人,安得不疑?吾言既出,不可擒也”。

這樣的度量和自信不得不讓人欽佩,似乎已經讓人看到了他“寬宏大德之心,可坐中原之主”的氣度。正是他的這種度量決定了他今後所能成的大事。

有多大度量才能辦多大的事。度量是一種氣魄,一種智慧,一種容人容事的胸襟。它的價值體現在能為人帶來相應的回報上,度量大,見識和膽識自然大,成就也就越大;反之,心胸狹窄,不能容得下任何瑕疵,那麼必定不會有大成就。

【成事之道】宰相肚裏能撐船

一般具有遠見卓識的人,都會懂得包容他人,容忍他人的過失。他們善於運用自己超凡的度量,海納百川,彙聚眾人的力量和智慧,成就自己的霸業。正是他們肚裏能撐船,所以更能撐得起自己的一片天。

曹操就有大海一樣寬廣的胸懷和雍容的度量。從討伐董卓、兵戈袁紹,平定北方。對中國的統一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從曹操的愛賢,可以看出曹操統一天下擁有的不可替代的本領,那就是度量。

正是這種胸懷和度量,才使他成就了一代霸業。讓人們佩服的度量往往是能夠接納曾經把自己視為敵人的人。在官渡之戰時,曹操接納了賢人許攸,從而加速了官渡之戰的勝利;之後又接納了馬遼、司馬懿等人,應該說這些謀士的加入,壯大了曹操的實力。正如曹操在《短歌行》中寫的那樣: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陳壽在《三國誌》中評價曹操,說他“官萬攪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曹操為了羅致人才,收買人心,確實很有一番“不念舊惡”的表現。“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沒有大度量的人,就不可能被曆史淘盡。

做人做事都需要一定的度量。做人大度,不僅自身可以獲得輕鬆、自在,也能讓他人感受到自己的魅力,就能交到自己的貴人。而做事則是與做人相輔相成的,做人的大度體現在做事上,就更容易打動對方,有助於成事。而有多大的度量,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