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富豪沃倫?巴菲特也宣稱:他的子女們很難從他那裏獲得巨額財產,子女們如果能從他那裏獲得一個子兒,那就算他們走運。巴菲特曾說過:“那種隻要以為投對了娘胎就可以一輩子衣食無憂的想法,損害了我心目中‘公平’的觀念。”
住宅建築裝飾材料公司董事長伯納德?馬庫斯說:“遺產對於有些人來說,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負擔。”緊接著他又說,“如果我的孩子想成為百萬富翁,那麼他隻能靠自己的努力。”所以他決定把自己八點五億美元的股份全部捐給支持教育和殘疾人事業的馬庫斯基金會。
這些世界級的財富大亨之所以能夠如此慷慨大度地做出有利於世人的事情,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獲取財富的經曆中明白,建設一個穩定、文明、發展的社會秩序才是給予子女們最好的財富。孩子們隻有生活在高度文明、高度發展的國度裏,才更容易實現自己的夢想。
他們突破了環境和自身的層層困擾才有了今天的財富,他們更明白每個人對財富的承載能力不同,財富很可能會成為讓孩子坐享其成、不思進取、殆害自身和社會的罪惡之源。
這些真正的富人多數是白手起家,對自己、對人生、對環境實現了層層突破,獲取了巨大的財富。這些財富對他們來說,不是上帝的賜予,更不是命中注定,而是他們努力奮鬥的結果。所以,他們寧願給孩子創造一個利於生存的環境。
忠告6 有錢以後,要節製欲望
有的人腰包鼓了以後,就瞧不起人了。走路趾高氣揚,吃東西挑三揀四,出門私家車,還要有專人開車門。在生活上享受慣了被人服侍的優越感,便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了,哪方麵都淩駕於他人。於是,變得不體恤窮苦、不樂善好施、不尊重他人,甚至還做出輕賤生命的事情。
《塔木德》說:“金錢是自大的捷徑,而自大是罪惡的捷徑。”《塔木德》中這樣要求:“要以對待上帝一樣謙卑的態度去對待你身邊的人。”
很多罪惡的行為,是伴隨著金錢而生的。錢是好東西,而且得來很不容易。隻有有能力的人才有發財當大款的機會。那麼,這些有能力的人,為什麼有了錢之後就變得目中無人、去做罪惡的事情呢?
有一位靠著辛勤打拚終於致富了的男人,名叫阿來。阿來很有抱負,他發誓一定要賺到足夠的錢,讓自己風風光光地活著。在城市打拚的日子,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隻是想著要多賺錢,在城裏買房、買車。
幾年後,他終於做到了這一點。他躺在寬大的雙人床上,環視著裝修考究、陳列奢華的家,真是心滿意足。他把生意丟給別人,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到處找老鄉,要讓他們看看,自己如今有多風光。老鄉們羨慕的眼神令他陶醉,但是沒有人像以前一樣和他一起大碗地喝酒。他不介意,他覺得自己身份不同了,那些人膽怯了。
他越到晚上越喜歡開車出來,他要好好感受感受這個燈火輝煌的大都市。這麼多年了,這裏的燈光從沒屬於過自己,而今天,自己終於擁有了它。轉啊轉啊,他神不知鬼不覺地就進了一家夜總會。雖然兜裏鼓脹脹的,但是他還是在那些他眼裏非常漂亮的服務生麵前顯得拘謹,因為他是第一次來,都不知道怎麼點一杯酒喝。
不過,這裏的人很熱情,很快他就受到了一位年輕小姐的親密招待。這樣的服侍他還是第一次體驗到,感到舒適極了。他在心裏感激著,忍不住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放在了那裏。回到家裏,他又睡不著覺了。看著身邊和自己一起風風雨雨走過來的妻子,也不那麼親切了。妻子頭上的白發越發刺眼,他在想,妻子怎麼沒有那樣一頭金黃的頭發呢?
一次次去過那個令他沉醉的地方後,他跟妻子離婚了,那個金發女郎成了他的豪華房子裏的女主人。可惜,這樣的日子隻持續了一年多,金發女郎在耗幹了他所有的財產後人間蒸發了。
這樣的故事,在生活中不勝枚舉。這個男人有錢後,變得狂妄自大,忘乎所以,連夫妻情分都不顧,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
這樣的人,問題出在對財富的認識上。財富能夠讓人過上優越的生活,辦更大的事情,實現更多的願望,這一點誰都不否認。但是並不等於有了財富就可以為所欲為,就等於有了全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不是用錢可以買回來的。比如,相濡以沫的愛人、知心朋友、踏實肯幹的員工等等。如果以為有錢了,就要放棄原來的糟糠之妻,而換上一位更年輕漂亮的,那麼,最終很多男人都會以失敗收場。因為,他的虛榮心獲得了滿足,但是他內心深處渴望的踏實的情感卻沒有收獲,早晚有一天他會覺察,隻是覺察後失去的就很難找回來了。
也不要以為,有錢後結交的朋友也要上檔次,而因此忘掉那些寒酸時候交往的朋友。要知道,真摯的情感不是因為身份的原因,而是因為彼此的心貼得很近。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賈府是一個樂善好施的慈善人家,可是,到他們敗落的時候,很少有人給予救助。但是,劉姥姥卻收留了巧姐。這是因為,賈府在劉姥姥最困難的時候,給予了救助。
所以,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不管自己的事業做到多大,手裏握有了多麼龐大數量的財富,都要保持一顆謙卑冷靜的心,都要記得自己還是從前的自己,還要和從前一樣以一種平等、尊重、愛護的心態跟人相處,因為自己的力量越大,越要多行一些善舉回報社會。回報社會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捐資助教、援助災區,也可以是關心別人,幫助身邊人就業、生活。
忠告7 錢要花得值
有錢人那種衣食無憂的幸福誰都羨慕,所以誰都希望成為一個有錢人。要成為有錢人,就要攢得下錢。但是,人要生活,就要消費,如何實現既滿足了生活需要又攢下了錢,就要看消費行為是否厲行節儉了。
《塔木德》說:“花一塊錢,就要發揮一塊錢百分之百的功效。”《塔木德》說:“吝嗇有的時候和節約一樣是一種優秀的品質。”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真的有點難度。麵對各種各樣充滿誘惑的消費形式,隻要走到大街上,或者登錄購物網站,就會有消費欲望和購買衝動。而且這種欲望往往是帶有升級性質的,越消費越想消費,買了這件又想到另一件更價廉質優,結果買到家裏的很大一部分是可買可不買的商品。
浪費是不利於資本積累的,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後,就會損失掉很多的錢財,有成為窮光蛋的可能。資金是創業、學習、投資的基礎,也是過上好日子的必備條件,所以,一個不懂節約、奢侈浪費的人,是注定要失敗的。從小的方麵來說,會敗家,從大的方麵來講會毀掉一個國家。因為一個人是節約還是浪費,決定著他的品德走向。
在曆史上,有名的奢侈皇帝紂王、隋煬帝最後都是以斷送江山的結局收場。而在曆史上非常有影響力的清朝鼎盛時期的幾位皇帝,卻是非常節儉的。康熙繼位後,生活勤勉節儉。據外國傳教士回憶“從日常的服飾和日用品方麵,也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喜歡樸素的美德。冬天,他穿的是用黑貂皮和普通貂皮縫製的皮袍,這種皮袍在宮廷中是極普通的。”雍正繼位,曾大力倡導節約糧食。乾隆朝是清代的鼎盛時期,乾隆的個人生活也是極其節儉的。他愛惜物力,勤儉持家,經常吃的一道菜是“攤雞蛋”。乾隆駕鶴西去,嘉慶掌了實權。他勤儉節約的作風,比起老皇帝們,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他常說:“朕向來治家以崇儉為本,今治天下不易此心。”他認為:“節儉不但能養身,並能養人,上行下效,其功立見。”
皇帝節儉可以扼製腐敗,力行節約,有利於一個國家的強盛。一個企業中,一名員工節約,就利於企業的長久發展。
著名的船商、銀行家出身的斯圖亞特曾經有一句名言,他說:“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使利潤增加一分,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
斯圖亞特努力提高舊船的操作等級以取得更高的租金,並降低燃油和人員的費用。也許是銀行家出身的緣故,他對於控製成本和費用開支特別重視。他一直堅持不讓他的船長耗費公司一分錢,他也不允許管理技術方麵工作的負責人直接向船塢支付修理費用,原因是“他們沒有錢財意識”。因此,水手們稱他是一個“十分討厭、吝嗇的人”。
直到他建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他的這種節約的習慣仍保留著。
一位在斯圖亞特身邊服務多年的高級職員曾經回憶說:“在我為他服務的日子裏,他交給我的辦事指示都用手寫的條子傳達。他用來寫這些條子的白紙,都是紙質的粗劣信紙,而且寫一張一行的窄條子,他會把寫好字的紙撕成一張張條子送出去,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也可以寫三四條‘最高指示’。”一張隻用了五分之一的白紙,不應把其餘部分浪費,這就是他“能省則省”的原則。
企業的發展,有賴於節約品質的盛行。因為節約一分錢就等於賺了一分錢。節約每一分錢,然後,把錢用在刀刃上,既節省了成本又促進了企業發展。
一個家庭節儉的人,會讓家境殷實,日子舒適而穩定,同時也利於家庭的發展。而不管是家庭、企業,還是國家,是否能夠做到節儉、節約,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具備節約的品質。所以,節約最先是一種個人行為。一個人養成了節約的習慣,具備了節約的品質,那麼無論置身何處,都能儉以養德。
其實,要一個人養成節約的品質並不是難事,隻要講究做事的方法就好了。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做預算、計劃。
一年開始,有多少花銷,基本就確立下來了。同時,這一年能賺多少錢,也是基本掌握了的。在年初做個計劃,能賺多少,花多少,都花在哪些方麵,存下多少。這樣,就不會出現消費超額、鬧虧空的情況。
2.記賬。
記賬是很多人不屑一顧的節約方式,但是,記賬卻能起到提醒的作用,讓人很醒目地看到自己花了多少錢,從而控製自己的消費欲望。很多人覺得記不記賬反正都要花的,不亂花就行了。其實,記不記賬絕對不一樣,心裏有數和心裏沒數是兩個概念,絕對會導致行為上的差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學習上這樣,在理財上麵也是這個道理。
3.嚐試投資。
一個人的理財能力,決定著他能獲取多少財富。投資是理財能力的重要環節,體現著理財水平的高低。所以,嚐試著去投資,是鍛煉理財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學著判斷經濟形勢的好機會。當下的理財方式很多,比如,單位集資、個人高利貸、基金投資、股票投資。一個人運用財富的能力越強,越能很好地創造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