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生際遇,各有不同。有一天你可能會發現,經常一起吃飯的某個朋友開著名車來赴宴;在學校裏和你同班的那個差生住上了花園洋房;去年還和你平級的同事今年得到了出國培訓的機會……而你還在原地踏步。你想過沒有,為什麼曾經象牙塔裏的驕子如今卻窮困潦倒?為什麼曾與你在同一起跑線的同事如今卻把你遠遠地甩在了後麵?其實,這是因為你缺了一門在學校裏學不到的人情世故課。

本書要教給大家的“心計”是告訴大家如何發揮我們正麵的影響力,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透徹了解事情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走勢,讓我們知道做人、處世的道理。

中國是一個講“人情世故”的國家。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中有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形象地概括千百年來中國人的處世哲學。而這門學問隻能在社會中學到,在曆練中掌握。

在家,你可以隨心所欲,而一旦步入社會,就要明事理、知進退、有分寸,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可是現在有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隻會抱怨命運,埋怨複雜的人際關係使自己摸不著頭腦,導致自己懷才不遇。其實說到底,都是不懂處世哲學、不懂人情世故惹的禍。不過,人情世故是可以學的,情商是可以提高的。一個人不管多聰明、多能幹,自身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碌碌無為,是因為他活了一輩子都沒弄明白該怎樣做人做事。

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有一些人和事我們無法改變,此時就需要改變自己,努力讓自己適應這個社會。如果不想處處碰壁,你就必須懂得一些處世哲學和人情世故。笨人總是要等嚐盡了人間冷暖,無路可走了,才想起去學習這些道理,而聰明人則懂得利用社會上現實存在的俗禮及人之常情,在最不利的情勢裏,達到圓滿的效果。

懂得處世哲學和人情世故,是在社會當中生存的必需。就像遊泳,在一條水流湍急的河裏,重要的是你不會被淹死,不管是自由泳還是蛙泳、蝶泳,也不管你遊得好看不好看,會遊是第一位的。如果你水性好,遊得好了,不僅能保命,還可以享受到徜徉於江河之中的樂趣,並且能體會到征服大自然的成就感。同樣,將人情世故運用純熟了,自然就可以享受成功的人生,實現心中的理想。

在中國做人做事,就要明白中國人的心理特點,通曉中國人的為人處世之道。本書深入分析中國人的處世之道,即從謹言慎行、明哲保身、進退、變通、借力等角度,給現代人提供一些處世的方法。這些方法符合現實,非常實用,而且都非常精練,隻要大家能細心閱讀,並靈活運用,那麼你的生活必然會有所變化,在各種場合也都不再束手束腳,而是遊刃有餘。

還等什麼?讓我們翻開這智慧的一頁,開始這堂處世哲學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