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對坐到天明 6 三大國各樣心腸(2 / 3)

整自己人。如果齊國貿然出兵,那就是“粗暴幹涉他國內政”,容易讓其他諸侯國找到伐齊 的口實。? 齊閔王擔心其他國家抄自己的後路,就征詢孟子的意見。《史記》記載孟子的回答很幹 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不打白不打。”按《資治通鑒》的說法,孟子的回答是:“能讓 燕國人高興,你就打;讓燕國人不高興,你就別打。”——等於沒說,齊閔王怎麼知道燕國 人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還是牽著“旺財”準備關門放狗?? 實際上,齊閔王問戰於孟子的情節,極有可能是史學家杜撰的,因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此時的秦國正在忙著收拾三晉,中原諸國自身難保,楚國更是不敢掉以輕心,誰有閑工夫管 齊國在幹啥?? 真實的情況是,早在齊閔王派人聯絡太子平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了對燕國采取的謀略: 攪渾水,摸大魚。齊閔王現在不出兵,不是因為有所顧慮,而是認為燕國的水還不夠渾。? 別有用心的齊閔王按兵不動,殺紅眼的太子平與子之繼續死掐,燕國的內亂進入白熱化, “構難數月,死者數萬,眾人恫恐,百姓離誌”。? 水已經渾得不能再渾了,齊閔王果斷派匡章率軍北上,出兵燕國。根據《史記》的記載, 此時的燕國已是“士卒不戰,城門不閉”,齊軍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殺掉了幾大“頭目” ——燕王噲、子之、太子平,一舉平息了燕國內亂。? 輕鬆加愉快地拿下燕國,齊閔王比任何人都想獨享這份大餐,但他此時還真的必須有所 顧忌了。? 中原諸國忙著應付打了雞血的秦國,對於燕國內亂、齊國把燕國打得找不著北,雖然不 太情願,但考慮到自身安全,還能夠睜隻眼閉隻眼。但是,如果齊國膽敢把七大國之一的燕 國據為己有,擔心齊國坐大的秦國、楚國肯定不會坐視不管,其他諸侯國也會跟在大國的屁 股後麵“群起而攻之”。一隻螞蟻或許勢單力薄,但一群螞蟻能把一頭大象啃得隻剩一堆白 骨,齊國哪裏招架得住?? 秦國可以把韓國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但也不敢滅掉韓國,吃這第一口螃蟹,齊閔王更是 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但是,齊閔王不甘心,偏要打個擦邊球,摸一摸各大諸侯國的底牌。? 齊國軍隊平息燕國內亂後,既不宣布吞並,也不另立燕王,以“強化治安”為名賴在燕 國不走,繼續實行“臨時托管”,試探其他國家的反應。? 齊閔王太低估同僚們的洞察力了。各大諸侯在江湖混跡多年,當然對齊閔王心裏的那點 小九九洞若觀火。不過,各諸侯國還沒有來得及表態,燕國人先不幹了。? 內亂的塵埃落定,燕國上下突然反應過來:現在到底在給誰打工?不甘心做“亡國奴” 的燕國人紛紛揭竿而起,齊國軍隊疲於應付。各諸侯國趁機以“聯合攻齊”相威脅,向齊國 施壓。? 眼看引起了公憤,齊閔王不敢再犯眾怒,於公元前 312 年宣布撤軍。趙國派將軍樂池護 送原先在魏國流亡的公子職歸燕繼位,是為燕昭王。? 齊國盯住燕國的同時,也始終注視著堪稱“天下集市”的中原。秦國這幾年來把三晉打 得七葷八素,齊國也沒有閑著,隻要有空當,就跟盟友楚國聯手“打兔子”。? 公元前 317 年,齊國就聯合宋國進攻魏國,楚國進攻韓國,取得了一些戰果。嚐到甜頭 的齊、楚聯合到一起,雖然主要目的是為了攻打三晉,但客觀上形成了“抗秦軸心”,對秦 國構成了直接威脅。? 為了破解齊、楚聯盟,從中原抽出身來的秦國開始進行外交活動。公元前 313 年,秦惠 王派宰相張儀親自出馬,遊說楚國。? 張儀來到楚國,得到楚懷王的熱情接待。張儀向楚懷王深入分析了天下的局勢,認為當 今有實力的諸侯,無外乎秦、齊、楚三家,地處中原腹地的三晉不過是提供 PK 場地而已。 這段分析還是比較實事求是的,但接下來就開始扯了。張儀說,對於秦國而言,最敬重的是 71? ?

楚國,最憎恨的是齊國。因為秦、楚兩國沒有曆史積怨,而齊國對不起秦國的地方太多了。? 形勢就是這種形勢,關鍵就看楚國站在哪一邊了。? 張儀許諾,如果楚國能與齊國絕交,讓秦國放心大膽地收拾齊國,秦國願意將商、於六 百裏的地區割讓給楚國。? 張儀又幫著楚懷王盤算,如果鑽進秦國的被窩,除了坐收六百裏土地以外,一旦秦國把 齊國打殘,楚國還能趁著齊國被削弱,向北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 西善秦、北弱齊,自得商於六百裏,好事都占全了,上哪兒撈這麼大便宜?楚懷王毫不 猶豫就答應了。? 要說楚懷王是“利令智昏”,還真是抬舉他了。稍微有點智商的人,即使摸不透張儀的 陰謀,至少也應該有所警覺。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楚懷王又不是秦惠王的幹女兒, 憑什麼從床上下來就提拔上去?秦國又不是活雷鋒,怎麼會讓你占這麼大便宜?? 楚懷王很傻很天真,不代表手下的人都傻都天真,至少謀臣陳軫感覺不妙。? 在“慶功酒會”上,群臣興高采烈,唯獨陳軫愁眉苦臉。楚懷王就問:“寡人以舉手之 勞,建此不世之功,陳愛卿為何不舉杯慶賀,反而鬱鬱寡歡?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說出來大 家開心開心嘛!”? 陳軫見問,憤然答道:“什麼不世之功,簡直就是無妄之災!”? 陳軫分析認為,秦、齊、楚“三強”中,楚國的實力最弱。楚國要想確保自己無虞,就 必須與齊國聯手對抗秦國。如果齊國被削弱,楚國對秦國就沒有了利用價值,秦國調轉槍口 就要來收拾楚國。齊國因為怨恨楚國,也會跟著一起上。到那個時候,楚國就相當危險了!? 對於秦國的詭計,陳軫提出了一個將計就計、靜觀其變的辦法:表麵上與齊國斷交,暗 地裏保持聯絡,派人跟著去秦國拿土地,拿到了再斷交也不遲。? 六百裏地盤的誘惑實在太大,楚懷王聽不進陳軫的正確意見,一邊派人前往齊國斷交, 一邊又派人跟著張儀回秦國拿地。? 剛回到秦國,張儀就假裝出車禍受傷,三個月不上朝。跟著來拿地的人吃了閉門羹,隻 能在鹹陽大街上閑逛了三個月。? 消息傳回楚國,楚懷王不但沒有引起警覺,反而認為張儀是在責怪自己與齊國斷交不夠 堅決。為了盡快拿到六百裏的地盤,楚懷王再次派人出使齊國,將齊閔王痛斥一番,以示誠 意。? 齊閔王也算是老江湖了,但楚懷王近乎偏執的舉動,還是讓他感到無比震驚。在齊閔王 看來,楚懷王如此絕情,不是有病,就是欠扁!? 楚懷王容光煥發,一點不像得了精神病的樣子,那就隻能是欠扁了。於是,齊閔王對應 做了兩件事:? 第一,派人去楚國大罵懷王,把自己挨的罵補回來;? 第二,派人去秦國,與秦惠王商議伐楚事宜。? 張儀實現了離間齊、楚的目的,屁顛屁顛上朝去了,正巧碰到從楚國跟來拿地的使者。 張儀假裝很驚訝,問道:“咦?你怎麼還沒走啊?”? 使者一臉沮喪,老老實實地回答:“土地沒拿到。”? 張儀假裝很生氣,說道:“我手下這些鳥人,工作效率太低,領導不問就不動,回頭我 把他們全給開了。來來來,我不能讓你白跑一趟,跟我拿地去!”? 張儀攤開地圖,隨手一指,“從某至某,廣袤六裏”,拿去吧。? 來人怒了:“什麼六裏,明明說的是六百裏!”? 張儀也怒了:“你以為老子是秦王他爹啊,敢給你六百裏?秦國的土地又不是天上掉下 來的!隻有六裏,想要就拿走,不想要趁早滾蛋!”? 消息傳回楚國,丟人現眼的楚懷王怒不可遏,準備對秦國大動幹戈。一場三大國之間的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