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征戰何曾休 4 文攻武衛避強秦
趙武靈王死了,具有北狄血統的權臣肥義也死了,原本就不太讚成胡服的公子成執掌了 大權。我們很擔憂,“胡服騎射”的變革是否還能繼續?公子成會廢除這項偉大的變革嗎?? 可以推想,公子成現在十分矛盾,思想鬥爭也很激烈。? 公子成的內心深處是希望廢除的,在他看來:? ——騎兵穿胡服情有可原,但全民穿胡服是野蠻的倒退,純屬“瞎折騰”。? ——中山、北狄兩大心腹之患已除,“胡服騎射”已達到最終目的。? 但是,公子成不能輕易廢除這項改革,因為:? ——當初是自己率先變服,如果一執政就革除,以後說話誰相信?在官場還怎麼混?? ——“胡服騎射”推行多年,胡人已成為趙國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廢除胡服勢必引起 102? ?
胡人的極大不滿,很可能引發內亂。? 反複權衡之後,一心要“秋後算賬”的公子成、李兌采取了近乎絕妙的策略:留胡服、 廢騎射。? 所謂“留胡服”,就是胡服可以繼續穿,但不再強製推行。? 公子成、李兌打著“不幹涉服飾自由”的旗號,廢除了全民強製易服的命令。胡人可以 繼續穿你的胡服,沒有人會幹涉你,但你也不能幹涉中原人改穿自己的服裝。這樣一來,勉 強融為一體的胡人、中原人必然在心理上、文化認同上逐漸產生隔閡。? 所謂“廢騎射”,就是將騎兵縮編,廢除騎兵優先的軍事政策。? 前麵分析過,“胡服騎射”促進了趙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麵的改革發展。 能產生這些推動作用,核心就在於“騎兵優先”。廢除了這項政策之後,趙國“大換血”的 變革推動力基本上都化為泡影。? 拆樓容易建樓難。政策廢除對經濟的破壞力,遠遠大於政策實施對經濟的推動力。? ——裁撤騎兵,大量騎兵轉為步兵,待遇大不如前,導致怨聲載道、軍心不穩。? ——大量騎兵將領遭到排擠,代表舊宗族利益的將領趁機抬頭。? ——舊宗族為了彌補多年來的損失,加大對民眾的盤剝。? ——騎兵對皮具、刀具等商品的需求量驟減,大量手工作坊瀕臨破產,市場陷入蕭條。? ——市場蕭條,失業人口增加,加之舊宗族的盤剝,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滑。? ……? 跟著人民生活一起滑坡的,還有國家的軍事實力,趙國在一夜之間陷入內患之中。在群 雄逐鹿的戰國時代,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對於趙國而言,外憂遠遠大於內患。繼齊國被踹下擂台之後,作為頭號軍事強國的秦國, 將下一個目標瞄準了趙國。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條:? 其一,趙國當年通過公子稷幹涉秦國內政,讓秦國的實權派始終耿耿於懷。? 其二,縱觀天下,經過多年 PK,基本態勢如下:? 齊國——“植物人”,正在“重啟”;? 楚國——生活不能自理,養傷中;? 魏國、韓國——蹲角落裏喘氣,無力站立;? 燕國——打累了,正在休息。? 趙國——傻站著,沒事兒幹,左手跟右手較勁。? 沒有對手,秦國怎麼活?? 所有人都趴著(除了燕國太遠夠不著),就你趙國站著,不揍你揍誰?? 其三,趁著中原混戰之機,趙武靈王橫掃中山、樓煩、林胡。在秦國看來,這是悶聲不 響發“國難財”,如今塵埃落定,你趙國得給我吐出來!? 實力急劇滑坡的趙國,在秦國的生拉硬扯下,在其他諸侯國的哀嚎與呻吟聲中,勉為其 難、一步三回頭地走上擂台,與強秦展開對抗。? 對於趙國而言,真不知道這是擂台,還是斷頭台……? 趙國剛剛走上擂台,第一回合就被秦國揍得七葷八素、找不著北。? 公元前 282 年,樂毅率趙軍攻占魏國的伯陽,遭到秦軍的報複性打擊,兩座城池被占領。? 公元前 281 年,秦軍攻占石城,趙軍進攻魏國。? 公元前 280 年,秦軍一路殺來,斬 3 萬趙軍,攻占兩座城池,逼迫趙國歸還伯陽給魏國。 趙奢率趙軍攻占齊國麥丘。? 公元前 276 年,樓昌率趙軍攻打魏國的幾城,未能取勝,後改由廉頗為將,拿下幾城。? 公元前 275 年,廉頗率趙軍攻占魏國的房子、安陽。? 從這份戰役的清單中,我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秦國的拳頭雨點般落向趙國,但趙 103? ?
國似乎一點也不痛,還有精力去痛扁魏國和齊國。? 在秦、趙爭霸的擂台上,最初就是這種局麵:秦國追著趙國打,趙國一邊跑路,一邊賞 魏國一拳、踹齊國一腳。? 很明顯,趙國不是被打得找不著北,而是自己故意找不著北!? 這個看似荒唐的場麵,其實就是弱趙對付強秦的“一字決”——“躲”。再具體一點, 就是跟秦國耍無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扔你的原子彈,我扔我的手榴彈。”? 趙惠文王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跟秦國麵對麵地對抗,無異於活得不耐煩。所以隻 要秦國來打,趙軍主力就撤,留守部隊象征性地陪人家玩玩,送幾座城池,這叫“存人失地, 人地皆存”。秦國玩得很起勁,趙軍主力卻去找魏國或者齊國“報銷損失”。? 趙惠文王在軍事上與秦國“玩賴”,雖談不上戰果累累,但至少讓處於明顯弱勢的趙國 得以保全,也算是一大勝利。不過,趙惠文王還是有煩心事,那就是與秦國的外交鬥爭。? 國與國之間,外交鬥爭往往比軍事鬥爭更殘酷,個中緣由多了去了。對於趙國而言,主 要原因是軍事上可以躲,但外交上躲不了。? 就在趙國剛被拉上擂台的時候,一個很不識時務的人給趙惠文王送來了一塊燙手的山芋 ——和氏璧。? 要擱在平時,趙惠文王不知道會高興成什麼樣,但現在卻是橫眉冷對、愁眉苦臉。他不 是不喜歡寶貝,而是這塊寶貝來得太不是時候,因為秦昭王也想要!? 注意,秦昭王是“要”,而不是“搶”。? 在趙惠文王看來,“要”比“搶”更難辦。? 如果是“搶”,那就用老辦法對付他:趙惠文王可以把和氏璧往懷裏一踹,到太行山區 躲上幾個月。秦軍沒有裝備“北鬥星衛星定位”,也不知道該往哪兒搶。搶不著就得打道回 府,充其量占兩座城池。秦軍前腳一走,趙惠文王後腳就衝下山來,找魏國、齊國“報銷損 失”。? 可是,秦國偏偏是“要”,而且是有條件地“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換。趙惠文王用 腳趾頭都能想到,這是秦昭王當年忽悠楚懷王的翻版!? 趙惠文王用腳趾頭還能想到,不給就是不義,要挨秦國的揍,還得不到各方諸侯同情!? 在緊急召開的“禦前會議”上,趙惠文王發問:“列位臣工,有沒有一個既不賠本、又 不挨揍的辦法?”? 話音剛落,底下一個人鏗鏘回應了一聲:“有!”? 趙惠文王定眼一看,是宦者令繆賢。繆賢不顧群臣驚疑的目光,向趙惠文王推薦了自己 的一個舍人,說可以派他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完成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誰呢?——藺相如!? 趙惠文王問:“Why ?”? 繆賢不顧群臣更加驚疑的目光,說起了自己一段不太光彩的曆史。? 某一年,繆賢因為犯了錯,懼怕被懲治,準備逃亡燕國。舍人藺相如把他攔住,問他為 什麼要選擇燕國逃亡。? 繆賢如實回答:“我有一次跟隨大王,在邊境上與燕王相會,當時燕王拉著我的手說, 願意和我交個朋友。如今我落難了,就去投奔他。”? 藺相如當即反駁道:“你以為你長得很帥啊,誰都想跟你交朋友?人家看上的不是你的 人,而是你的地位和權力!既然如此,你若是逃亡到燕國,沒了地位和權力,燕王會鳥你嗎? 絕對會把你綁起來遣返回趙國!”? 藺相如向繆賢建議,與其低三下四地寄人籬下,不如主動承認錯誤,向大王負荊請罪, 求得赦免。繆賢照做了,所以今天才能站在這裏討論國家大計。? 從繆賢講的這個故事中,我們並沒有看到藺相如有什麼特別的過人之處,無非是對人際 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