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征戰何曾休 6 機關算盡太聰明(2 / 3)

好處。但是,要達到這樣的作用,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是不行的。? 相比之下,飛地的弊端更多。其一,後勤補給需要借道他國,很容易被卡脖子。其二, 容易被對方合圍吃掉,自己來不及救援。其三,飛地的日常治理困難,如果分封給宗親,實 際上是損己肥人,陶邑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遠交近攻”就不一樣了,用“推土機”推出來的土地,都是挨著秦國的,經濟建設和 軍事建設可以穩步跟上。一片地區治理成熟後,再作為起點繼續推,就這樣循序漸進,最終 把天下的土地全部改名換姓。? ——避免四麵樹敵,給“合縱”可乘之機。? 秦國打架沒有章法,以往的“連橫”都是為了應對“合縱”,從來沒有清晰、穩定的結 盟路線。今天歃血為盟,明天就刀兵相向。天下諸侯都認為秦國是不講誠信的無賴,這樣很 容易造成四麵為敵的局麵,實際上是幫著縱橫家遊說諸侯列國搞“合縱抗秦”。? 當然,諸侯列國各懷鬼胎,“合縱”最終都會搞成“連雞”。但是,多國聯合起來抵抗, 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減緩秦國一統天下的“工程進度”。? 按照“遠交近攻”的策略,不管誰強誰弱、形勢如何變化,秦國始終與夠不著的國家結 盟。堅持這個結盟原則,實際上是給齊、燕、楚幾個國家吃定心丸,讓他們成為溫水裏麵的 青蛙。齊、燕、楚三國感受不到秦國的威脅,參與“抗秦”的興趣不大,“合縱”根本就搞 不起來。秦國解除了後顧之憂,便能放心大膽地橫掃中原腹地的三晉。? 範雎滔滔不絕地闡述這項天才般的策略,秦昭王聽得如癡如醉,不由得拍案叫絕。經過 此次夜談,範雎被任命為客卿,相當於秦昭王的首席軍事顧問。? 範雎想報仇雪恨、執掌大權,光靠在外交上給秦昭王“洗腦”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通 過內政上的“洗腦”,給秦國的高層“洗牌”。? 秦昭王采納範雎的策略,幾年來在魏、韓兩國穩步推進,戰果輝煌,範雎也日益得到秦 昭王的賞識與重用。公元前 266 年,範雎認為“洗牌”的時機成熟,趁機給秦昭王進一步“洗 腦”。這一節“洗腦”課,範雎圍繞秦國的內政講了兩個問題。? 第一,秦昭王是名不副實的君王。? 什麼是王?範雎提出了三個判定標準:“掌握內政外交大權、掌握經濟大權、掌握生殺 大權。”這三個標準,秦昭王一個也達不到:? ——內政經濟方麵,宣太後獨斷專行;? ——外交方麵,魏冉出使從不請示;? ——法治方麵,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獎懲刑罰、任免官吏隨心所欲。? 在外戚專權的威勢下,秦昭王就是一個十足傀儡和擺設。除此之外,整個國家機器也成 了外戚謀利的工具,特別是魏冉用秦國的軍隊四處征伐,“戰勝攻取則利歸於陶,戰敗則結 怨於百姓而歸禍於社稷”。總之,魏冉穩賺不賠,秦國倒了血黴。? 第二,秦昭王是命懸一線的君王。? “尊其臣者卑其主”,這樣的前車之鑒不可謂不多:遠有三家分晉、田氏篡齊,近有子 之之亂、沙丘罹難、淖齒行凶。? 如今的秦國,各級官吏乃至君王陪侍,都是魏冉的心腹爪牙,已經顯現了謀朝篡位的征 兆。秦昭王看似太平無事,實際上已經危在旦夕,如果不果斷出擊,很快就會重蹈燕王噲、 趙武靈王、齊閔王的覆轍。? 秦昭王感同身受,立即就對外戚勢力下了狠手:廢太後、驅逐魏冉、高陵君、華陽君、 涇陽君於函穀關外。同時,任命範雎為宰相,加封應侯。? 次年,宣太後去世,魏冉逃奔陶邑。? 實事求是地說,範雎的這堂“洗腦”課,對外戚專權現狀及危害的判斷,未免有些言過 其實、危言聳聽。? 114? ?

——魏冉借攻伐之機謀取私利不假,但不應抹去他對秦國強盛做出的貢獻,魏冉是功大 於過的。對此,司馬遷和司馬光都做出了比較公正的評價。? 司馬遷認為:秦國“東益地、弱諸侯”,令列國紛紛西向稽首,應當歸功於魏冉。但是, 這麼一個功勳卓著、權傾朝野的人,都難免毀於範雎的撥弄之辭,那些功勞不大、權勢不高 的“羈旅之臣”,豈不是更慘?地球人都知道,這裏麵摻雜了司馬遷的個人感情,他是在借 魏冉的不幸,哀歎自己的悲慘遭遇,也算是一種惺惺相惜。? 司馬光沒有這樣的思想包袱,他總結了魏冉的三大功績:援立昭王、平定內亂、薦白起 為將。可以說,魏冉不僅對秦國的強盛有貢獻,對秦昭王本人,也有扶持的功勞。秦昭王僅 憑範雎的一麵之詞,便廢掉生母,將舅舅魏冉、華陽君,還有兩個兄弟全部攆走,未免有點 忘恩負義、不近人情。範雎為一己私利,對外戚搞“大清洗”,將秦國的大權牢牢地掌握在 自己的手裏,難怪司馬光說他是“傾危之士”。? ——秦昭王的處境,與範雎所舉證的那些“前車”有兩大不同。? 其一,外戚沒有踹下秦昭王的想法。? 宣太後、魏冉要是真想拿下秦昭王,當初趙軍前腳一走,他們後腳就能踹。但是,他們 並沒有這樣做,反而是把秦昭王的有力競爭者全部幹掉!? 宣太後是秦昭王的親生母親,魏冉是秦昭王的親娘舅,這跟子之與燕王噲、李兌與趙武 靈王、淖齒與齊閔王有本質的區別。? 其二,外戚沒有踹下秦昭王的實力。?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按照範雎的說法,秦國的外戚專權極其嚴重,秦昭 王已經到了命懸一線的地步,那為什麼秦昭王輕而易舉就把外戚給收拾了呢?既然全國都是 外戚的爪牙,為什麼魏冉沒有抵抗就乖乖滾回陶邑?? 唯一的可能是:經過範雎這幾年來的“暗箱操作”,外戚勢力已經大不如前,隻能束手 就擒。? 政治鬥爭曆來都是殘酷而黑暗的!這些殘酷而黑暗的鬥爭,也推動著曆史的車輪滾滾向 前。通過這次成功“洗牌”,秦昭王成了真正的舵手,秦國也將成為橫掃天下的“推土機”!? 從公元前 270 年開始,秦昭王按照範雎擬定的“遠交近攻”策略,開始對緊鄰的中原腹 地頻繁用兵。到公元前 266 年為止,秦國主要是對魏國用兵,先後奪取了懷、邢丘等地區。 由於趙國位置偏北,“推土機”還推不過去,暫時逃過了一劫。? 範雎做上宰相後,為了加快“推土機”施工作業的進度,立即積極準備一次大規模的征 伐,這讓首當其衝的魏國壓力倍增。? 為了打探虛實、尋求和解機會,魏安釐王在懷丘被攻占後不久,便派人出使秦國。魏國 派出的使臣,偏偏就是範雎的“老領導”——須賈。? 範雎這個人,除了謀略高、心眼多以外,最主要的是心胸狹隘,屬於“睚眥必報”的那 一類。“老領導”的到來,讓範雎有了機會。但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如果範雎意氣 用事,把須賈抓來一刀哢嚓掉,那不是惹天下人恥笑嗎?? 一般來說,報仇的境界分三個等級:? ——最低級的是報不了仇,自己生氣,甚至突發心肌梗死而亡,比較出名的是《三國演 義》裏的周瑜。? ——中間一級是成功報仇,彼此扯平,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最高級的是變本加厲,讓別人生不如死,範雎就屬於這個境界。? 範雎聽說須賈已經到了秦國,立即官服一脫,換上便裝,“敞衣間步”去拜見“老領導”。 須賈看到範雎之後很驚訝:原來你小子沒死啊!? 須賈被範雎刻意打扮的行裝所迷惑,誤以為他是在秦國“政治避難”的“難民”,不禁 產生一絲憐憫之心。須賈不僅留他吃飯,還送他一件粗布做的綈袍。?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