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馮亭拍案而起,對自己天才般的智商頂禮膜拜!——就這麼辦!? 上黨這塊燙手的山芋,在趙國掀起了軒然大波。? 在趙孝成王看來,不費一兵一卒就撈到上黨的十七座城池,無異於天上掉下一個大餡餅。 “天賜不取,反禍其身”,不要白不要。? 趙孝成王的想法遭到平陽君趙豹的激烈反對。趙豹認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以為 你長得帥啊,這麼大的便宜讓你占?? 趙孝成王猶豫不決,卻有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跟趙孝成王一樣又傻又天真,他就是大名 鼎鼎的平原君趙勝。? 有趙勝的支持,趙孝成王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當即委派趙勝去上黨接收地盤。? 趙孝成王還沒有來得及高興多久,秦昭王便派王齕率秦國大軍,按既定計劃向上黨地區 殺來。眼看剛剛拿到的土地就要被奪走,趙孝成王當即派老將廉頗率軍,趕赴上黨抵禦秦軍。? 秦國軍隊的這一次征戰,基本上是傾巢出動,戰略意圖也十分明顯,就是想一舉吃掉上 黨,再以上黨作為前沿陣地,伺機消滅趙國的有生力量。? 廉頗很清楚,秦軍攻勢凶猛,在上黨地區瘋狂蠶食,並不是在“圍點打援”,趙軍不可 能複製十年前“閼與之戰”的成功偷襲經驗。? 那麼,趙軍應該怎麼打?——廉頗的戰術是長期對峙!? 廉頗率領的趙軍主力沒有直奔上黨,而是在長平停了下來,一麵接納上黨難民入趙,一 麵修築永備工事。? 秦軍在上黨頻頻得手後,集中兵力向長平進攻。廉頗堅壁清野,帶著趙軍躲進工事裏不 出來。秦軍在堡壘攻擊戰中雖有小勝,但一時間難以擴大戰果,雙方形成了僵持的局麵。? 秦、趙在長平短兵相接,趙軍又小有損失,年輕氣盛的趙孝成王坐不住了,準備“禦駕 親征”。大臣樓昌製止了年輕君王衝動冒險的想法,認為應該以重金向秦國求和,這個意見 也得到了平陽君趙豹的支持。另一位大臣虞卿則跳出來反對,說樓昌這是吃冷飯出餿主意!? 奇怪了,諸侯列國之間征戰,打不贏就求和,這樣的事情在戰國時期屢見不鮮,為什麼 說樓昌的提議是餿主意呢?? 虞卿認為,能不能求和,關鍵要看秦國的戰略意圖。如果秦國隻是想占點地盤、撈點便 宜,咱們大可搞“金錢、土地、美女換和平”。但是,以秦國目前不遺餘力的態勢,不把趙 國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它是不會退兵的。在這種情況下,求和有個屁用?? 求和不行,打又打不贏,豈不是隻有等死?非也!虞卿的辦法是:以重金向魏、楚求援!? 想法很好,可是兩國敢出兵嗎?? 在虞卿看來,這個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魏、楚兩國收到重金,同意不同意出 兵不要緊,至少能接納趙國使臣,這就足夠了。? 趙國的使臣到魏、楚兩國聯絡,必然會讓秦昭王起疑心,以為諸侯各國又想玩“合縱抗 秦”的把戲。雖然這些運動往往搞成“連雞”,但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是能夠對秦國起 到牽製作用的。?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合縱”成功,多國聯軍殺向函穀關,僵持在長平的秦軍主力必然 倉促回援,廉頗趁機從堡壘殺出來,秦軍就要吃大虧。? 我們能夠想到的局麵,秦昭王當然也能想到。因此趙國使臣一旦聯絡魏、楚,他就得從 長平撤軍,防備“合縱”,趙國的危機也就解除了。? 相比之下,虞卿的辦法是最適當的,但是趙孝成王采納了樓昌的建議。他的想法很簡單: 打我的是秦國,跟秦國求和不是來得更簡單?何必到魏、楚去繞這麼一大圈?? 與平陽君、樓昌商議妥當之後,趙孝成王派鄭朱前往秦國議和。? 秦國的戰略意圖尚未達成,當然不會同意趙國的議和,鄭朱隻得無功而返。? 119? ?
長平陰雲密布、大戰在即!? 但是,長平的工事修得很牢固,任憑秦軍怎麼叫陣,廉頗就是躲在裏麵不出來,秦軍拿 他沒有辦法。? 要想引趙軍主力出戰,非拿掉廉頗這個“縮頭烏龜”不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範雎玩 起了“反間計”:派奸細前往邯鄲大造輿論,說廉頗已經暗中與秦國聯絡,準備投降。? 邯鄲城謠言四起,趙孝成王緊急召集“禦前會議”研究對策。會議首先討論決定,將廉 頗就地免職。那麼,又派誰去接替廉頗的職務呢?? 此時,另一位名將趙奢已經去世,趙孝成王將目光投向了趙奢的兒子趙括。? 按史書的記載,範雎的“反間計”中,除了誣蔑廉頗通敵外,還有一個“秦軍怕趙括” 的謠言,趙孝成王輕信謠言,果然讓趙括繼任。? 史書的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後來反對的人應該會說,這可能是 敵方的“反間”,又擺出“成大功者不謀於眾”的道理來勸諫一番,但事實上並沒有出現這 樣的說辭。? 實際上,趙孝成王任用趙括是有原因的,他的理由有兩條:? ——趙括是名將之子,在那個“拚爹”的時代,這是最有說服力的。? ——趙括自幼受家庭的熏陶,熟習兵法,有深厚的軍事理論功底。? 趙孝成王的提議,遭到兩個人的激烈反對。? 一個是病重中的藺相如。? 老藺認為,趙括跟他爹沒法比,雖然理論功底深厚,說起兵法來頭頭是道,但是缺乏實 戰經驗,不懂變通,難以指揮這麼關鍵的戰役。? 還有一個是趙括母親,也就是趙奢的夫人。? 趙老夫人反對,憑的是女人的直覺。在她看來,趙奢勤於軍政,愛兵如子,而趙括貪權 戀財,這樣的人怎麼能夠帶兵打仗?? 但是,兩人的反對無效,趙孝成王執意讓趙括接替廉頗。? 趙括到任後,立即嚴肅軍紀,將各級將領都換成了自己的心腹,繼續躲在堡壘裏,一動 不動。? 秦國一方也在積極準備。得知趙括代任後,秦昭王暗中換將,用白起換下了王齕。? 新到任的白起一麵向長平工事發起佯攻,一麵出奇兵繞到長平後方,截斷了趙軍的後勤 補給線。? 糧道一斷,趙軍軍心大亂。勉強堅持了一個多月,餓紅了眼的趙括帶著趙軍殺出堡壘, 鑽進了秦軍早已張開的大口袋。? 餓得前胸貼後背的趙軍哪裏是秦軍的對手,剛出堡壘就被殺得慘不忍睹,主將趙括分四 隊突圍均告失敗,在亂軍中被秦軍射死。趙括陣亡後,喪失鬥誌的長平軍民紛紛向秦軍投降。? 白起看到戰報,絲毫沒有勝利的喜悅,而是眉頭皺緊、臉色凝重。在這份戰報上,清清 楚楚地寫著繳獲俘虜的人數——40 萬!? “Oh,?My?God !”白起不禁大叫一聲,“怎麼這麼多人?”? 40 萬俘虜,對白起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40 萬人天天都要吃飯,糧食全讓他們吃了,秦軍吃什麼?——有人反水怎麼辦? 40 萬人哪!要絕對安全,看守至少也得有七八萬吧,還打個鳥仗?? 思來想去,白起做出了平生最痛苦的決定:全部坑殺!? 這是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按照史書記載,白起在長平共計坑殺了 45 萬人,這裏麵 有已經放下武器的士兵,更多的則是上黨地區無辜的貧民,最後隻有 240 人幸存,逃回趙國。? 這一次屠殺,猶如一聲巨響,令天下諸侯惶恐不安、渾身戰栗!? 這一次屠殺,也是一個汙點,讓白起終生揮之不去這個夢魘,一代戰神在曆史上黯然失 120? ?